第35章 刘邦进山(2 / 2)

楚汉争鼎 寂寞剑客 1934 字 2021-04-22

大山深处,四千多楚军已经返回大山深处的大寨休整。

这七天来,楚军连续击破了五路汉军,斩首万余,声威大振,山中各路汉军俱皆军心震动,各国联军也是流言四起,可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哪,楚军尽管连战连捷,却也出现了不小的伤亡,到现在已经只剩四千余人了!

而且,这四千多人无论是精力还是体力,都已经快到极限了。

在深山老林里进行高强度的行军,高烈度的作战,岂是闹着玩的?说到底,楚军将士也是人,而不是机器,他们会疲劳,也会懈怠。

所以,项庄必须带着他们返回大寨进行必要的休整。

回到大寨,先舒舒服服地泡个热水澡,再忘记又冷又涩的干粮,吃顿热腾腾的饭菜,接下来,还有女人滚烫的娇躯在等待着他们,等他们在女人温暧的怀抱中舒缓紧绷的神经,他们立刻又会变得精神抖擞,杀气腾腾!

最多两天,楚军又将开始新一轮的杀戮!

##########

两天后,刘邦便亲率两万精兵进了大山。

进了山,刘邦才知道山中行军那真是艰苦,尽管大军大多沿着峡谷、溪流等平缓之地行军,可由于山中根本无路,行程还是艰难无比,许多地方更是不得不架桥铺路,以便骡马辎重通行,真不知道楚军在老林子里又是怎么行军的?他们的辎重又是怎么携带的?

刘邦自然不会想到,如今的楚军除了兵器、铠甲以及十天份的干粮,就再没有别的辎重了,哪像汉军,既要携带帐篷器械,还要携带铁釜炊具,还有驮运军粮的大量骡车,这样的大部队,就只能沿着峡谷溪流行军,根本无法翻山越岭。

大军进至山中某处河湾时,天色已近傍晚,再加上士卒也大多已经疲惫不堪,刘邦便下令就地扎营,当下两万汉军便忙碌了起来。

不到半刻钟,刘邦的大帐便已经首先搭好。

早有亲兵在大帐里铺好了随军携带的毡席,又摆好了案几,甚至还有烫好的水酒,以及刚刚热过的熟牛肉,刘邦当下请张良、陈平入席道:“子房,陈平,来,先喝几觞酒,暖暖身子,这山风可真大,走了这半天,孤都快要被冻僵了。”

张良、陈平向刘邦揖了一揖,旋即举起酒觞以袖掩面干了。

几觞酒下肚,人也渐渐暧了,张良才道:“大王,臣已有所发现。”

“哦,子房已经有发现了?”刘邦闻言顿时来了精神,陈平也是不无期待。

张良道:“在进山的路上,臣一直在想,楚军敢进老林子,还能翻山越岭,就必然不可能携带辎重,可没有辎重就无法生火煮饭,不吃饭又怎么活呢?这一路上,臣是百思不得其解哪,直到臣在路上偶然捡到了这个。”

说罢,张良从衣袖里取出了一只足有数尺长却只有几寸宽的破麻袋。

“子房,这不就是只破麻袋么?”刘邦不解地道,“又能说明什么事?”

“大王,这可不是普通的麻袋!”张良扬了扬手中的破麻袋,说道,“这是楚军用来装军粮的军粮袋,臣捡到的时候,袋子里还有一点军粮,已经炒熟的,抓来就能吃!楚军能钻老林子,还能翻山越岭,靠的就是这只小小的麻袋!”

“炒熟的军粮!?”陈平恍然大悟道,“原来是这样,楚军竟然把军粮炒熟,然后每个士卒只携带各自的口粮,这样一来,用来运输军粮的辎重车辆就不用了,军队的行动能力也将大大提高,翻山越岭也就不算什么了!”

刘邦很快也想明白了,当下不由自主地点头赞叹道:“厉害!”

说此一顿,刘邦又道:“楚军没有辎重拖累,难怪敢钻老林子,还能翻山越岭,可他们在分兵之后,又是怎么完成集结的呢?”

张良道:“这个臣还不知,不过等楚军再次动手就能知道了。”

“那就等。”刘邦道,“孤倒要看看,项庄小儿能嚣张到什么时候?”

张良沉吟片刻,忽又说道:“大王,臣有预感,项庄很可能是得到了高人襄助。”

“臣也有同感。”陈平当即附和道,“大王你想,项庄以前不过就是个莽夫,可自从项羽兵败垓下之后,却就跟变了个人似的,先大败樊哙,再大破李左车,又在山中连续击破我五路精兵,他背后若没有高人指点,实在教人难以相信。”

张良又道:“尤其可怕的是,被击破的五路精兵全都是大王的军队,而各路诸侯的军队却是毫发无损,楚军分明是有意地在削弱大王的军事力量,试图造成大王与各路诸侯之间的军力失衡,其用心不可谓不可险恶,其战略不可谓不高明!”

刘邦悚然动容道:“这样的高人,普天之下怕是不多吧?”

“不多。”张良摆了摆手,肃然道,“除了范增,也就只有那位了!”

“范增的确厉害,当年鸿门宴上,孤就险些命丧其手,不过这老儿已死多时了!”刘邦说此一顿,又道,“剩下那个又是谁?”

“故秦大尉!”张良一字一顿地道,“尉缭!”#######################################ps:祝贺流寇起狼烟、纯情小猪猪成为《楚汉争鼎》的舵主。感谢、落魄浮云、滴爱¢狂书、落魄浮云、任老怪111、永夜极灮、青山万里一孤舟、ao365、流寇起狼烟、纯情小猪猪、以後、再見ろ、星空的物语、烟尽人散、寂寞天外客、★逍遥浪漫★、从不寻找、修罗非天、1202191844、仟瑞、游龙戏凤abc、高高山顶立等书友的慷慨打赏,非常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