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零章 耳提面命(1 / 2)

(端午快乐!)

午后,离此最近的解州知府刘知远得知消息,倾巢而出率了一千五百士兵前来探明情况,见顶头上司范仲淹居然在此处,顿时诚惶诚恐不已。

范仲淹也确实很不满,鹰嘴崖在解州西南三十余里处,隶属解州境内管辖,打得昏天黑地这位刘知远居然毫不知情,直到此时才姗姗来迟;不过范仲淹也明白刘知远的苦衷,后方州府中的兵马都不多,解州的兵马大多调往前线州府,整个解州总兵力不逾两千,这还是包括了衙役巡捕和巡检在内的数字。

作为后方的州府而言,只能固守自保,便是有敌军骑兵出没腹地,也是断然不敢接战的,更何况此战根本就没通知他,他在不知道虚实的情况下,自然是要以解州的安危为第一考虑。

随便斥责了几句之后,范仲淹邀请苏锦随同他去解州歇息一晚,顺便等候去后方押运物资的人马,物资存放之处是刚进入永兴军路那处山口,运到此处也需到半夜才能到。

当晚解州知府刘知远设宴款待范仲淹和苏锦等人,席间苏锦虚心请教西北形势以及去渭州之后该当如何作为,范仲淹也不保留,详详细细的对苏锦指点,告知他紧要之务,避讳之处,让苏锦受益良多。

范仲淹说的很是中肯,先是告诫苏锦不要以为来此处当知府是个美差,边陲城镇物资匮乏生活清苦且不谈,最主要的是要天天绷紧神经眼睛盯着敌军的动向,光是防务一项,便足可让人焦头烂额了。

“防务乃是第一要务,当下局势虽算平稳,但所为的平稳其实只是因为西贼没找到机会跟我决战,老夫所倡导的坚壁清野稳固反击之策便是为了避免和西贼正面交战;诚然此举在朝中有人诟病老夫‘怯战’‘畏敌’,有的人背后骂我范乌龟,无非是说老夫不敢与敌交战,当缩头乌龟,可是这些人岂知深浅,老夫一概无视。”

苏锦点头道:“范公莫为小人之言所动,下官虽资历尚浅,学识浅薄,但也知道范公这是因地制宜之策,西贼骑兵强悍,解州、秦州以北又多为荒原平沙,在这样的地形上用步兵与之对抗,乃是自找灭亡;若我大宋也有铁骑十万,岂会畏惧西贼骑兵,早就一举荡平贼寇了。”

范仲淹深有知遇之感,对苏锦也更加的亲近了些,目前西北各州虽遵循他的对策,但除了身在秦州的韩琦之外,怕是没几个人从内心里了解自己的战略意图,苏锦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足见眼光高人一等。

好感增加,说出的话也更加的掏心掏肺:“防务为第一,此事切记;渭州王沿即将调任回京,你去了便是接替他的职务,渭州守军目前有近四万,加上州府所辖的杂七杂八的武装,四万三四千人足足有余,但渭州乃是最前沿,这区区四万兵马防守尚显不足,进攻就别想了;况且军需物资也很紧缺,光是箭支一项便缺口数十万支,你想想有弓无箭,眼见西贼在眼前晃悠,该死多么苦恼之事。”

苏锦傻眼了,没想到连小小的箭支都不够用,这尼玛打得什么仗?难怪老是战败了。

“朝廷是怎么搞得,军需物资不齐,后勤跟不上,如何能战?”

“苏大人,朝廷亦有难处,听闻去岁粮务便是你领衔办理,你该知道朝廷的财政情形,朝廷便是个空架子,库房空虚,物资短缺,每年能硬撑着保证前线的定额供给已经是皇上恩泽了,哎!天灾易消**难除,朝廷政策不该,冗费贪腐之风不治,便是风调雨顺又当如何?照样会寅吃卯粮捉襟见肘,着实令人忧虑。”

苏锦不敢接口,因为他知道,不久之后这位范大人便要去变法,最后被众人所诋毁,就苏锦而言,变法没什么不好,但范仲淹过于激进,乃至一下子引起了众人围攻,导致变法失败;就目前范仲淹的话语中所透露的消息来,他已经有了变法的想法,而且非常的迫切。

范仲淹自觉失言,这等牢骚话他一般都会憋在心里,从不吐露出来,不知为何今日竟然当着苏锦的面流露出来了。

范仲淹端起茶盅喝了口,缓缓又道:“防务之后便是内政了,朝廷禁止边民内流的政策是对的,边民大批往腹地去,不仅会滋生盗寇之行,更重要的是在人心上是一个打击,但这么多的百姓留在当地,城外又不能耕种,只能尽数纳入城中,内政之难可见一斑;老夫所在的延州城中,军民共计十五万余,每日光是喂饱这么多的肚子便是件大事,更别说城中人多杂乱,抢劫斗殴杀人之事不断,防外敌还需防内患,可谓是处处操心劳神。”

苏锦心中的美好蓝图被范仲淹一个个的撕碎,本以为来当渭州知府,那便是牧守一方的太上皇,每日的日子也许忙碌,但不至于难过,但经范仲淹一提醒,脑海里顿时勾勒出一幅盗跖横行,治安混乱,人人煌煌不安的情景来。

范仲淹正色道:“老夫不是危言耸听,你去了渭州便知我所言不虚,对你而言,还有更加艰难之事,那便是人际之间的交道;王沿本是泾原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他知渭州有则无需考虑这些,因为路使有统领本部都部署所辖马步军之权,而知州则不然,对于都部署的兵马并无实际上的调动之权,所以渭州的四万人马你怕是一个也调动不了,所以对你而言这便是最大的一个难题;即便王沿去职回京,泾原路使之职也会有他人接任,问题同样存在,所以你想经营好渭州,则必须和路使都部署等人搞好关系,否则断无建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