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7章 :雅典会战(1 / 1)

位面旅行指南 王写意 1031 字 2021-04-22

西夏以七7万兵马守黄河以北御辽国,5万兵马守黄河以南防宋朝,以万兵马守甘州备土蕃、回鹘。另于贺兰山驻兵马5万,灵州驻兵马5万,兴州驻兵马7万,与上述各处相互呼应。正军总数五十余万左右。

庆历三年,公元04年,权三司使事王尧臣作过统计:元昊侵边前,陕西年支出钱帛粮草一千五百五十万。侵边以来,年支出三千三百六十万。河东原年支出八百五十九万,而战争后增至一千三百零三万。

而赋税、徭役、壮丁、弓手的征调,旱灾、水灾、蝗灾等天灾导致百姓中有“父子夫妇携手投井而死者“。

党项建国

西夏(公元0-227年)是羌族的一支党项所建的国家。党项又称党项羌,原居于今青海及四川西北部,八、九世纪时受吐蕃压迫,逐渐徙居至今宁夏、甘肃和陕北地区。早期党项分为八部,以拓跋部最强。唐代,拓跋部又分为东山、平夏两部。东山部居住庆州(今甘肃庆阳),平夏部分布在夏州(今陕西靖边)、银州(今陕西绥德北)。唐末,平夏部首领拓跋思恭因助唐平黄巢有功,被授以定难军节度使,赐姓李,统辖夏、银、绥(今陕西绥德)、静(今陕西米脂西北)、宥(今陕西靖边西)等五州之地。是为西夏之始祖。

北宋建立后,拓跋思恭之后李继捧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92年)入朝,以所领夏、绥、银、宥(治今陕西靖边西)、静(治今宁夏永宁东北)五州之地归宋。而李继捧的族弟李继迁却逃往夏州东北的地斤泽(在今内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旗境),反宋自立。宋雍熙二年(95年),李继迁袭据银州(今陕西米脂),杀死守将曹光实。并向辽国称臣,被封为夏国王。以后,屡与宋争夺西北之地,先后攻府州(今陕西府谷)、清远军(今甘肃环县北)、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等地,并击败宋五路大军。至道二年(997年),与宋议和,被任为夏州刺史等职。宋真宗咸平五年(002年),又反宋,攻占灵州,改为西平府,定为都城。次年,领兵攻西凉府,遭吐蕃族六谷部突袭,负伤而死。

李继迁死后,其长子李德明嗣夏王位。对外采取依辽和宋方针,同时向辽、宋称臣,接受两国封号,并伺机向西发展。数年间,西攻吐蕃和回鹘,夺取西凉府(今甘肃武威)、甘州(今甘肃张掖北)、瓜州(今甘肃安西东)、沙州(今甘肃敦煌东)等地。其势力范围扩展至玉门关及整个河西走廊。对内重视发展经济,使辖区内农业有较大的发展。又利用有利时机,积极进行称帝建国的各项准备。

天禧四年(020年),统治机构由西平府迁怀远镇(原属灵州,今宁夏银川),改名兴州,正式建都。宋仁宗明道元年(02年),李德明死,其长子李元昊嗣夏王位,宋朝使其袭定难军节度使,封西平王。元昊袭位后继续向河西用兵,先后占领瓜州(甘肃安西)、沙州(甘肃敦煌)、肃州(甘肃酒泉)。从此西夏国境“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倚贺兰山为固”。

元昊改唐、宋所赐姓氏,以嵬名为姓。自称兀卒(青天子)。李元昊深受汉族儒家文化熏陶,依照宋朝官制设立中央政府机构,订定官制、军制、法律,体现了汉族文化对西北民族的深刻影响。西夏文字是李元昊命令大臣野利仁荣仿照汉文主持创制的词符文字。总共有六千创制字,编纂成书,分十二卷,称作国书。其创制受汉文的影响很深,从形体上与汉字十分相像,但亦独具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与创新。西夏文字的创立推行,对西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也为今人研究西夏的历史与文化提供重要资料。

宝元元年(0年),李元昊正式称帝,建国号为大夏,以兴州亦即兴庆府(今宁夏银川)为都,改元曰天授礼法延祚,以表脱离宋朝。自此,一个与宋辽鼎立的西夏便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西夏建国后,先与宋发生战争,在三川口(今陕西延安西北)、好水川(今宁夏隆德东)及定川砦(今甘肃固原西北)等战中获胜。后又与辽交兵,在贺兰山之战中击败辽兴宗耶律宗真统领的辽军。

三川口之战又称延州之战,北宋与西夏之间的一次重大战役。北宋仁宗康定元年(040年),西夏景宗(元昊)统十万大军攻宋延州(今陕西延安)。夏军先佯攻保安军(今陕西志丹),引延州军出援保安军,趁机攻占延州北面的金明寨,进围延州。宋延州知州范雍四处调兵,援救州城。宋将刘平、石元孙等领兵万余人,忙还救延州。夏军伏兵于三川口(今陕西安塞东),将宋援军包围。夏军四面合击,宋军全线崩溃。夏军俘获刘平、石元孙等多名宋将,大获全胜,乘势围攻延州。夏军连攻延州七日,恰逢天降大雪,景宗只好撤军解围。回师途中又连克塞门、安远两寨,攻掠泾原路,于三川寨(今宁夏固原县城西北)等地,斩杀宋将杨保吉等。此战为西夏的生存与发展奠定了军事基础。

好水川之战是北宋庆历元年(04年),西夏景宗(元昊)发动的第二次对宋战争。西夏军攻渭州(今甘肃平凉),进逼怀远(今宁夏隆德东南)。宋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韩琦命大将任福领兵一万八千人,并令镇戎军(今宁夏固原)守将常鼎率部配合,前去迎敌。

(ps:老规矩,过了2点就修改章节内容,大家不要着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