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帝都之战(五)(1 / 2)

惊雷入汉 乾坤不动 1704 字 2021-04-22

魏军迅速的反应让人来不及准备,更不敢掉以轻心。在吴国侦查到敌情的同时,蜀汉的斥候也把消息传回了蜀营。

荆州吴军的大营地势已然是许昌附近最为“易守难攻”的地理环境了,可也只是相对而言。蜀营屯驻在吴营西南方,隐隐护卫着通往南乡郡的大道,与吴营形成掎角之势。

这是场硬仗,更是逼迫荆州军做出选择的一个关键点。蜀军不到四万人,其中一万余人都是新兵,面对二十几万的魏军,蜀军可不会陪着吴人拼命。在联盟的关系中盟友的退缩也是在考虑范畴内的,更何况这支蜀军不仅是人少,而且要负责蜀汉皇帝刘禅的安全。

施绩也知道蜀军不会采取冒险的举措,这个时候退却恐怕便要依着刘禅的提议来作战。这倒不是一定要按照刘禅的设想去做,而是唯今之计实在是没有比刘禅的建议更好的办法。

魏军行动迅速,但又是无比的谨慎。在稍作打探之后,魏人很快便得知了吴军和蜀军的兵力配备。十三万吴军分为三路在南乡,本营,以及与魏国徐州军团的激战中消耗了不少,不算伤兵吴人也折损了两万来人。

而蜀军呢?一共才不到四万人而已。

换句话说,吴蜀的总兵力不超过十五万,其中还包括吴军大量的伤兵。而魏国方面,司马炎的十几万人损伤也是不小,可有司马昭的十万魏军和徐州军团胡奋,胡烈兄弟的两万来人,加在一起二十三四万人还是有的。

其中骑兵的比例在两成左右,将近五万铁骑!

一旦双方短兵相接,这便是一场激战,其规模之大,远超之前的任何一场战役。不是因为投入的兵力众多,而是因为双方的实力相差不远。当然,这是一个笼统的说法,起来与魏国的优势兵力背道而驰,但在实际操作上吴军和蜀军依旧有着自己的优势。

伤重的蜀兵和大将文鸯以及大量的后勤运输和医务人员开始撤离本营,随之一起撤退的还有吴军的伤兵。施绩派来吴将伍延传信给刘禅,吴军并不打算放弃大营,或者说不准备立即放弃大营。

江东的勇士们开始忙碌起来,营寨经过不超过半日的修复防御能力大打折扣,好在吴人有多不胜数的车仗可以用来结成阵势对抗魏骑。各部将领不断的接到军令,调整阵型和分配人手,心中谨记着自己的职责任务,手中反复擦拭着刚饮过敌人鲜血的兵刃。

刘禅着面前年轻的吴将心中颇有感慨,这吴将身体虽然单薄但眼神无比的坚定,这批吴将或许在韬略上不如自己的先辈,可一颗忠于国家随时愿意赴死的心并不比先辈们差。

“告诉大都督,朕会斟酌行事,请大都督也切勿勉强。”刘禅罢书信,心中有了定数道。

吴将伍延拱手深施一礼后转身上马而去,标准的军人作风。

“施公绪确是将才,这一战恐怕也是凶多吉少。”刘禅带着蜀军撤离了大营,在离吴营十里外的山丘上注视远方即将血流成河的战场。

“陛下,魏军快到了,是否再退一些?”文虎近身劝道。

“哈哈,施公绪信中也是劝我先退,以防万一,朕既然敢来此地,难道没有自保的能力么?”刘禅胸中豪情万丈,饶有兴致的想这十万吴军在近乎平原的地势上如何抗击二十几万魏军。

见刘禅如此,文虎也不再多言,身为蜀汉将领更是陛下身前的头等护卫将领,这个时候要做的就是尽力保护陛下。十里的距离不算远,若是谨慎些,也并走不掉。

黑压压的大片魏军开始映入眼帘,当中负责指挥的正是晋公司马昭,身侧是脸色极差的晋公世子司马炎。不只是因为打败仗的原因,更多的是司马昭的训斥和责骂。

蜀军突然出现的责任不能怨司马炎,这是任何人都没有想到的事情。况且从曹操到司马昭,谁不是依靠身旁群策群力才能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司马炎身边的谋臣智士都是司马昭亲自甄选安排的,这些用智略吃饭的人都没想到,司马炎年纪轻轻如何能有所防范?

“败了就是败了,安世若认不清现实,就不配做我司马昭的接班人!”司马昭头也不回就知道司马炎的状态,冷冰冰的一句话抛过去,让司马炎心中又酸又凉很不是滋味。

“我……”司马炎很想告诉父亲这不是自己的错,却又说不出口。纵然司马炎不如司马昭,但身上仍是流淌着司马氏的血液,心中有不满的情绪,却又知道父亲说的没错。

做为一名指挥全军的统帅,为任何突发的状况负责是理所应当,在所难辞的事情。无论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就是那句话,败了就是败了。

“请父亲给儿臣一次机会,儿臣定一雪此辱!”司马炎压下心中的不快,大声说道。

晋公的战马依旧奔驰,司马昭置若罔闻般毫无动静。司马炎愣了一下,旋即又是加大了音量,近乎于嘶喊的叫道:“请父亲原谅儿臣,儿臣愿将功补过!”

在二人四周的谋臣将领和卫士们都是听得清楚,可晋公不动作,谁也不敢多嘴。这么大的声音自己离着这么远都听得真真切切,甚至震的耳朵很是不舒服,只比司马炎快半匹马身位的晋公会听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