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东海索敌(1 / 2)

工业中华 雪漂 1726 字 2021-04-22

中**队30ri傍晚即完成了隔断双城子与周边的联系的包围,大批俄国难民涌入城内,这座战略枢纽上的要塞,在历史上是明代宁古塔防区的双城卫,以其东、西两城并存而得名,东城叫“富尔丹”,西城叫“朱尔根”,不过,现在却被俄国人取了个乌苏里斯克的俄国名称。

而原本的两座城池,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变迁之中,俄国人东城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现在的双城子要塞,而西城的遗址早已湮灭,配合要塞,俄国人又在西城位置附近建立了塔米尔要塞,当然,驻军防卫的的重点自然是双城子。

而俄军驻防双城子的指挥官瓦西里少将派出去侦查的士兵很快带回来不容乐观的消息,西面通往斯帕斯科的道路已经被中**队截断,作为一座背靠丘陵的要塞,东面通往海参威方向更是堆满的中**队,瓦西里已经明白,要塞和要塞外围的阵地,已经是他唯一的依靠。

薛超部前锋15个营赶到双城子要塞外围时,立刻就占据了距离双城子要塞8公里、东面的一些山头,开始拼命的挖掘工事,大批的军队正在后面源源不断的赶来,前锋要做的,就是构筑一个晚辈的防御体系,等待进攻的命令。

双方的军队在发生了小规模交火后,忽然间都恢复了彻底的平静,双城子整个防区内驻军有15000名。瓦西里少将至少在对手不明的情况下。是绝对不会轻易离开要塞的。而中**队在观测到两处要塞上 ” ” 永固xing炮位内的大口径重炮后,也选择了在she程外积蓄力量。

新军阵地后三里,一处200米山包下,是第二镇前敌指挥部所在,在入夜前,薛超已经带着参谋部的军官到前线进行了一番现场观测,得到的情报与情报司之前调查的情况基本符合,俄国人的要塞确实不同凡响。几处永固型火炮点不光墙体厚重,就连顶上也有极其变态的防御,而且,现场还观测到至少150mm的要塞炮,这可是舰炮的规格,相比只有60、80的野战炮,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

而此刻,一个简单的双城子要塞的防御体系沙盘已经被摆放在指挥部里,几个参谋正在根据今天观测到的情报修正原本的作战计划……

薛超目不转睛看着面前这个简易沙盘,考虑了片刻。这才转头严肃的问身后参谋:“四营、五营、7营、8营、12营都进入了预设阵地嘛?”

三镇的参谋许继立刻十分肯定的指着沙盘上几个小旗帜,“将军。5个营的前锋部队已经在俄国人侧面的塔米尔要塞外围建立了简易坑道,正在进一步挖掘纵深工事,确保防线的安全,五个营背后配备第一迫击炮营作为火力支援,能够完全切断海参威方向对双城子的增援!”

薛超点点头,这些信息原本早就在他的脑海里,之前的作战计划中,这是围攻双城子的第一步战略,他问起这个也就是确认一下,这场战事,已经远超之前任何战争的规模,这是一场涉及40万平方公里、甚至有可能扩大到整个西伯利亚大半疆域的超级战事。

. . ””滨海行省,这个俄罗斯帝国在远东最有价值的行省,将是一个绞杀俄国远东军力的大磨盘,整个战事的安排都是围绕着这个庞大的计划进行中,但是,俄国人能够填进来多少兵力,这是决定之后战事推进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一工兵营、第四工兵营什么时候能到!现在在什么位置?还有……配属给我们的6门120mm重炮和三个野炮炮兵营到什么位置了?80门老式架退炮有没有配置好阵地!”薛超的问题一个个的抛了出来。

许继听到这些问题,神se也立刻严肃了起来,这天气本来就热,这会儿更是额头上冒出了一层热汗,秦总长把自己从参谋部调到一线担任三镇的参谋长,这可是多大机会,多少同僚可都看着自己的表现,要想在军队中巩固自己的地位,这场仗打得好不好,自己参谋得到不到位,到时候可就是明明白白的资历。

他立刻翻开随身携带的公文,十分肯定的说道:“工兵营已经在10营驻地休整,他们上战场的时候还未到,我已经命令工兵营全部休息,保持体力……搬运重炮的车队孩子席兰峰下,最早也要明天傍晚才能到,我立刻派人去催着事情,野炮营和架退炮的炮兵营最迟明天中午能到,炮兵阵地已经在构建中,能够发起总攻的时间为后天凌晨!

薛超听到这里,也是满意的点点头,这批军政部派下来的参谋可都是军队中的宝贝,都是上过战场、又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经过一番磨砺之后,那可就是军队中的jing英,说不准ri后还能走出几个战略家一般的人物,这对于ri益庞大的南洋新军体系,绝对是值得庆幸的”工业中华 第771章 东海索敌”好事情。

他点了点俄国的要塞,“许参谋,这一仗每一步都要仔细考虑,敌人不会轻易认输,但是,我们一定要打得他们彻底认输,否则,我们收复的故土,ri后难免还有反复……立刻联系五镇刘将军,请他们在后天……就是2号凌晨前完成对双城子东翼的策应包围,配合我们的进攻!”

月末的深夜,一望无际的大海之上,一轮淡淡的下弦月悬挂在海天之上,昏暗的夜se中,一艘未悬挂任何旗帜的小型战舰正喷吐这滚滚浓烟在黑夜中向北航行,这正是南洋水师驱逐舰队的三号舰扬州号,此刻指挥官吴振中校正趴在高倍望远镜前面,转动着镜头朝着远处极目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