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逃得很彻底(2 / 2)

次年春,修了数年之久的大运河,基本已经贯通。

这条南起长江,北及涿郡的大运河,将大楚的南北,从此密切的联系在了一起。

而帝都洛阳,作为为运河的中心枢纽,其享受到的好处,更是无法估量。

首先,帝国的决策,可以更快的由水路,发往南北诸州,如此,则更加强了颜良对天下诸州的统治。

此外,随着南方的开发,大批的粮食,可以由南方运往中原,甚至运往北方。

粮食的充足,商业的繁荣,使得洛阳的人口急剧增多,人口的增多,反过来又促进了洛阳的繁荣。

不仅仅是洛阳,整条大运河所经过的地区,都受到了或多或少的惠及。

汉末以来的经济破坏,因大运河的修成,加速了经济的恢复,其大楚的国力,愈加的蒸蒸日上。

除了大运河外,新设的阴州、辽州,以及瀛州,都在稳步的发展。

阴州方面,草原上的汉人移民,已达到了五万之众,大片的土地开垦,一座座官属的马场被建成,源源不断的为大楚军队,供给着优良的马匹。

阴山一线,数座关隘也被修成,一道新的钢铁长城,拱卫起了大楚的北疆。

建设之余,阴州刺史太史慈,还不断的发兵往漠北,征伐那些漠北的游牧部落,抢夺他们的人口为奴隶,夺取他们的牛羊,以充实军用。

整个大楚国,在颜良的带动下,成为了一个洋溢着“扩张欲望”,极富有年轻活力的国家。

大楚国力的强盛,使颜良将他的目光,开始由东面移向了西面,移向了凉州以西,那广阔的西域之地。

朝议,群臣皆聚。

“西域长史府,目前是谁人在担职?”龙座上的颜良问道。

西域长史府,乃是大楚在西域的最高统治机构,其官署设在高昌壁中。

当年汉武帝击败匈奴后,重夺西域的控制权,便于高昌设长史府,作为官管西域诸国的机构,两汉以来,皆是如此。

董卓之乱以后,汉廷衰落,对西域无辖管理,西域长史府名存实亡,西域诸国也趁机独立,再不复向汉廷进贡。

当年颜良攻下凉州,扫来曹氏后,平着灭曹余威,趁势在高昌重新设立了长史府,以期恢复对西域诸国的统治。

不过,这些年来,颜良的重心一直在于灭汉,灭晋、灭鲜卑、高句丽和倭国方面,长史府虽然设立,但却没有足够的重视。

事实上,西域长史府对西域诸国也只是名义上进行管理,这些年向朝廷进贡称臣的西域诸国,也不过数国而已。

“启禀陛下,眼下担任西域长史府的,乃是安西将军吴懿。”丞相庞统答道。

颜良微微点头,又问道:“朕这些来对西域询问甚少,久闻西域三十六国,不知有几国向大楚称臣,给朕进贡的?”

“回陛下,西域诸国,向咱们大楚称臣纳贡者,不过三国而已。”庞统道。

三国,西域三十六国,才有五国称臣纳贡!

颜良剑眉一凝,眼眸中一股杀机闪过,沉声道:“朕威服天下,西域诸国竟然敢不臣服,他们莫非是想找死吗?”

颜良微微发怒,群臣皆是肃然。

庞统道:“禀陛下,其实西域三十六国,到如今,只存在不过三十余国了,而且,这三十余国趁着汉廷衰时,互相厮争斗,如今整个西域,可以说已被五国瓜分。”

“五国,哪五国?”颜良反倒是产生了兴趣。

庞统遂将近年西域的状况,向颜良详细的报上。

原来,当年汉武帝开拓西域时,西域城邦有三十六国,西汉末年时,分裂成为五十五国,后又进一步分成一百余国。

随后,诸国开始逐步兼并,至汉末之时,趁着汉朝无暇管理,这种兼并达到了。

现如今,整个西域只余下三十国,分属五大政权。

其中,且末、小宛、精绝、楼兰臣服于鄯善国;戎卢、渠勒、皮山、扜弥、属于阗国;此二国乃西域南道上的两大国。

西域北道上,尉犁、危须、山王归属于焉耆国际姑墨、温宿、尉头则属龟慈;桢中、莎车、西夜等国,则属于疏勒。

“有意思,想不到,西域竟有如此变化。”颜良微微点头,忽想起了什么,问道:“司马懿率部西逃,多半是逃往了西域诸国,却不知他是逃往了这五国中的哪一国。”

“禀陛下,据臣麾下锦衣卫密探所侦察,司马懿和他的部众,并未逃往五大国,而是穿越五国,逃往了西域更西边的波斯国。”

波斯帝国!

听到这个字,颜良的脑海中,迅速的闪过了无数的概念,竟是颇有些吃惊。

波斯帝国,那可是雄踞中亚,可以与汉帝国,罗马帝国相提并论的一大强国,若单论其地域之广,甚至还超过了汉帝国。

颜良真没想到,司马懿逃得这般彻底,竟然是一口气逃往了波斯。(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