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零章 盖州,我的命!(六)(1 / 2)

辛亥大英雄 河马散人 1899 字 2021-04-22

1914年6月29日,清晨。

盖州日军攻势被生生遏制了两天后,时针终于走到了这个时刻。

没人知道昨晚发生了什么事,奉天野战医院内的国防军后勤军医处处长杜文豪则根本不关注外面的世界,一千多个床位上已经躺满了前线送下来的伤兵,血肉模糊的画面让很多刚出来实习的小护士们嘴唇发白。反而那些从辛亥一直跟随国防军南征北战的战地医生们早已习惯这种场面,只要伤兵一到就立刻分类筛选确保都能得到及时救助。

“处长,百宝丹快没了。”

“止血钳,快给我止血钳!”

“处长......。”

踏入手术区后到处是呼喊和忙碌,来来回回的医务人员脚不沾地,和病榻上辗转反折呻吟的伤兵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些看在刚从美国学医归来不久的杜文豪眼中也格外严肃,将士们正在为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浴血奋战,而这里就是自己这些人的战场!他一边走一边现场解决问题,国防军不再是封建腐朽效率低下的旧军,在这里只要有需要军方甚至会动用一切军事力量去拿到医护人员需要的设备。

走着走着,一个年迈的背影忽然引起了他的注意。那是位头发已经有些花白的老者,却身穿着医护人员的白大褂,正娴熟的指挥几位护士为伤兵清理伤口,取出大腿内的子弹。

“那位是.......?”

“是北洋医学堂的林联辉林老。”副手介绍道:“林老听闻北方告急,就带了一百多医学堂的学生来帮忙,昨晚刚到本来我想安排他们先休息,可他坚持要来看看。”

林联辉是当年李鸿章的私人医生,可以算开创中国西医的先河人物了,这么一位人物的到来自然要去拜访,何况他也是在麻省菲利普医学院毕业,算得上杜文豪的前辈,但刚想过去身后却突然传来了一阵脚步声,扭头看去杨秋竟然和德国驻华公使特劳恩一起走了进来。

“副总统怎么来了?还这么早?”大家的窃窃私语中,杜文豪只能暂时丢下拜会林联辉的想法,上前行礼:“文豪见过副总统。”

“不用客气。”杨秋摆摆手直接问道:“这里情况怎么样了?伤兵都得到安置了吗?药品跟不跟的上?”一连几个问题让人看到了杨秋对野战医院的关心,杜文豪迅速一一解答后又带着他们参观起来。

和欧洲相比这个野战医院条件还非常简陋,医护人员也明显不足,很多人一看就是从军队临时抽调来帮忙的,缺乏专业培训所以还时常帮倒忙。只不过从特劳恩的角度来看,能在远东这个医疗条件极为简陋的地方撑起这么大野战医院已属不错。或许杨秋一大早带自己来,就是为了寻求医疗方面的支持?

特劳恩的遐想中,杨秋已经步入了一幢特护病房,十几位护士一边查看伤势一边记录着什么,见过杨秋后还亲自介绍了一下这里的情况:“这里一共有180个床位,全都是伤口处理完毕的伤兵,使用新药后伤口感染和发炎的情况已经降低很多,具体统计还没出来但从这些天的情况下,因感染死亡的人员截至目前还没超过10人。”

“......等等!”翻译叽里呱啦几句后,特劳恩和他身后几位军事观察员全都围了过来,立刻喊停杜文豪的介绍问道:“您刚才说什么?”

杜文豪搞不清楚这帮德国人激动什么,但他也不好得罪人家,因为此时国内和德国结盟的呼声已经越来越高,尤其是战争爆发后很多人认为此事宜速不宜缓,应该早日争取有一个德国这样的外援,才能彻底打败日本将他们从大陆上赶下海。更有人表示可以以租借方式,出钱邀请庞大的德国海军主力舰队派几艘战列舰来解决让海军头疼的日本舰队,所以他耐心的又把话重复一遍,却没注意到杨秋悄然上翘的嘴角。

上千受伤的士兵,因为感染细菌伤口发炎死亡的却还不到10人!!上帝,这些家伙是不是太会信口开河了?就算医疗条件好过十倍的欧洲也做不到这种情况。几位当年参加过普法战争的老军官更是直摇头,按照当时德国的统计,每百位伤兵中至少会有三分之一出现伤口感染迹象,就算用酒精消毒也至少有5到7人会因为感染病菌引发并发症死亡,放大十倍就是50到70人之多。

看似不多,但如果放大到千倍万倍呢?而且发炎感染的症状可不仅仅是伤兵才会出现,在民间这个数字更加庞大!目前世界各国的科研人员都在寻找特效药物,可都没有取得任何进展,难道说......特劳恩回味刚才的话,想起杜文豪说起的新药,于是迫不及待就询问起是什么药物能如此神奇。

杜文豪看看杨秋,摇摇头:“公使阁下,目前新药还处于临床实验和绝对保密中......请恕我无法回答您的问题。”

看他的脸色,特劳恩就知道此事肯定要走杨秋的路子,连忙拉住后者语气也变得格外热情:“杨,真是让人太意外了,能告诉我是什么药品如此神奇吗?德意志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医药科研队伍,如果可以......我想我们能很快解决产业化并将其推向市场。”大概怕杨秋不明白产业化的意义,还故意加重了语气:“如果真有那么神奇,我想它的价值起码超过上亿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