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十五章 魏唐之盟(中)(2 / 2)

寒士谋 寒士谋 1764 字 2021-04-22

程普此言一出,殿内不少老将纷纷附和。顾雍见殿内大多将士,皆极力反对与魏唐联合之事,无奈长叹,不再多言。张昭独力与众将争执,最后竟是气得昏厥过去。孙权见状,连忙传召太医,又命人将张昭扶入后殿医治。众人一阵慌乱,半响太医赶至,告之众人,张昭年纪已老,加之近年为国事过度操劳,因而身体过虚。须静养百日,方可无虞。绝不可再有怒气冲激。周瑜、黄盖等人一听,顿时色变,皆露出几分愧色。孙权面色黑沉,遂遣送将张昭送回宰相府去静养。众人随后亦被孙权遣散。

当夜,孙权正于御书房内。只见孙权大发雷霆,打砸器具,从仆见之无不心畏。孙权一边发泄心中怨气,心里一边回想着今日之事。原本孙权听张昭之计甚好,有意依从,但心里却唯恐遭周瑜、黄盖等人竭力反对。哪知,果如他之所料。周瑜、黄盖等人不但出言反驳,更怒叱张昭,竟将张昭这个东吴宰相气得昏厥。简直就是目中无人,无法无天,将他这个吴王视于无物!

就在此时,忽有护士在外通报,言吕蒙、甘宁两位虎贲上将前来拜见。孙权听言,神色一定,压下怒火,便命吕蒙、甘宁来见。少顷,吕蒙、甘宁齐齐走入,见御书房内一片狼藉。甘宁嗤笑一声,甚是放纵,拜礼毕,与孙权说道。

“吴王若是不喜,宁只需精兵三百,便可将周公瑾还有那一群老匹夫一一擒来,任凭吴王处置。”

孙权一听,碧目中顿时闪烁着阵阵杀气。吕蒙见了,虎目一瞪,连忙向甘宁呵斥道。

“甘将军不可造次,大都督与诸位老将皆是东吴重臣,如今天下局势不稳,吴王正需用人之时,岂可因一时之怒,而罔顾大局!?”

吕蒙虽是在呵斥甘宁,但其实却是说与孙权来听。甘宁心里明亮,也不发怒,便就向吕蒙赔罪。孙权面色一沉,踌躇一阵,方才说道。

“子明所言是理。周公瑾乃孤东吴大都督,军望极高,各位老将亦是功绩卓著,不可轻动。只是这些人今日大殿之下,竟将孤之宰相生生气得昏厥,视孤于无物。若非念在众人昔日功绩,必加以重罚,以泄孤心头之恨!!!!”

吕蒙闻言,连忙劝道。

“大王息怒。竟然联合魏唐之事,军中大多将士不愿,不如便依从大都督所言,与益州刘备联合。刘备虽是势弱,但却有诸葛孔明这经世之才辅佐左右,更有潘、张、太史等绝世悍将为之羽翼,再有西川、荆襄之地。倘若我等东吴与之同盟,亦足可抵抗魏唐两国。”

孙权听了,眉头一纵,细想一阵,亦觉当下与刘备联盟,乃是趋势。起码如此一来,东吴上下自会齐心协力,无后顾之忧。随后,孙权与吕蒙、甘宁商议一阵后,便是做下决议。

次日,孙权大会东吴文武于殿,宣诏欲与刘备联合之事。周瑜闻言大喜,竭力应和。黄盖、程普等老将亦无异议。随后,周瑜又与黄盖、程普等人出席为张昭之事,拜礼赔罪。孙权却不发怒,反而笑容可掬,随意地喝叱数句,然后又教众人待张昭病好,再一一前往赔罪。众人领命,纷纷归位。孙权遂又教太常诸葛瑾为使,即日前往西川,说与联合之事。诸葛瑾领命,当日收拾行装,便是入川赶往成都去见刘备。

却说刘备自平定西川,安民已定,大赏三军,人心大悦。近年诸葛亮、法正、黄权等人,日夜无休,稳固内政,西川故渐有复苏之迹。刘备又教各地官员大开粮库,资与百姓。因而其仁德之名,传遍西川,百姓无不称赞。

同时荆州有马良、蒯氏兄弟等俊才坐镇内局,荆州之地亦重复昔日繁盛。荆襄之民,幸得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又幸近年稻米早熟,凡遇差徭,争先早办。因此荆襄、西川两地,皆是一片乐声。与此同时,潘凤在荆州又征集万余新兵,荆州军扩张四万之众,潘凤亲自,以备战事。而在西川,诸葛亮在各地征集新兵三万,川军共有六万。诸葛亮教张飞、太史慈、华雄等将,日夜勤练兵马。诸将无有怠慢,兼之诸葛亮不时勘察,赏罚有道。因而川军颇为精锐。

时年,文翰与孙权称王之事,纷纷传入川地。刘备闻之大惊,后更听说布于中原、西北的细作连连来报,魏唐两国同盟。刘备听后,甚是慌乱,急召麾下一众文武于州衙内议事。刘备脸色沉着,枭目尽是忧色,凝声而道。

“文不凡与孙仲谋纷纷称王,如今汉室皇威尽失,更胜于昔年十常侍、董卓之乱。近月听闻,文不凡更与曹老贼结为同盟,私定平分天下。倘若如此,魏唐两国势必先来伐我,如今时势危急,不知诸公可有计策?“

张飞一瞪环眼,怒气冲冲地咆声喝道。

“文不凡和孙仲谋何许人也,亦敢称王耶!?文不凡更是不知廉耻,竟与曹操那窃国之贼狼狈为奸,欲要平分天下。哥哥不必多虑,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荆州自有二哥把守,抵抗曹魏。倘若文不凡敢出兵来犯川地,弟我愿领兵马,与唐军决一死战,至死方休!!”

张飞那雷公般的嗓子喊起,震得整座殿堂都在摇晃。法正闻言,急出席而道。

“魏唐两国势大,倘若果真合力来攻,我等孤掌难鸣,必败无疑。依某之见,当应联合东吴,与之相抗,方为上策。”

法正此言一落,张飞立即瞪着环眼喝道。

“不可!!那孙仲谋自立为吴王,无视朝廷,实乃贼也。我兄乃汉室宗亲,岂可与贼同谋!!?”

法正一听,欲言又止。刘备碍着仁义之名,虽有随法正之计,但却不好明言。刘备遂急把目光投向诸葛亮。诸葛亮竟是在闭目养神,傍若无人。刘备见之,张口问道。

“依孔明之见,我当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