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7章 他们是用雪橇送来的(1 / 2)

“这是什么坦克?”前方出现的猛犸坦克的照片很快传到了后方的五角大楼,引起了美国人的一阵惊恐。

或许是陆地巡洋舰的称号对应的是海上炮管林立的巨舰大炮,从坦克一出现,人们就很有兴致的在这个钢铁怪兽身上安装更多和更为粗大的炮管。

但技术的限制,使得多炮管和粗炮管经常难以兼得。

二战前的坦克流行过多炮塔,也流行过一阵主副炮塔,但这些炮管的口径一般都不大。37、45毫米的炮管主流,再加上装甲普遍单薄,当时的动力系统也能承担。但为了追求安全,坦克的装甲越来越厚,为了追求更大火力击穿对方坦克的厚甲甚至是敌方阵地上越来越牢固的防御工事,坦克的炮管口径也越来越粗大。

装甲和炮管口径的发展速度,甚至快过了动力核心的增强速度,人们不得不在多炮管和单炮管之间取舍。

更为重要的是,坦克的战术思想也在这个时候发生着改变。

以前的坦克是作为步兵伴侣,靠着多炮管甚至是多机枪为步兵就近提供更多火力支援。而随着电台在坦克和陆军基层中的应用,闪电战等坦克突击战术的出现,使得坦克更讲究坦克集群的协同作战。

这个时候,一辆坦克上的多炮管就不如几辆灵活机动的编队协同作战的单炮管坦克作战有效。

而且单管坦克在生产程序上以及人员的要求上,也更具有优势。

于是。集群出现的陆地狼群开始了越来越大口径的单炮管称霸时代。

即使到了后世,双炮管和多炮塔也只是出现在试验场上。

当然,这跟导弹的出现对火炮地位的威胁有关。

但即使没有导弹,多炮塔和多炮管也受到动力和材料的制约,出现在主力坦克上的机会很少。既要追求火力,又要追求防护,也只有超重型坦克才能承担。

可超重型坦克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诸如动力、材料、经费、地势、运输、重量大小、零件可靠性、机动性等等,甚至驾驶技术也需要考虑。

即便如此,这些庞然大物们也很难成为主流。

比如。超重型坦克即使解决了对地面的压强,避免了在一些地区陷入泥浆或者沙地,但一个桥梁的问题,说不定就绊住了它们好不容易提高起来的机动性。

在坦克远陆地距离转移需要火车以及拖车甚至大型运输机来调度运输的时代。在无法借助海运或者河运的地方,超重型坦克的活动范围最多比固定的钢铁堡垒大一点。

美国人这一次的征服者就是靠着海运和河运的联合运输,加上征服者的自己挪动,才布置在了埃德蒙顿的战场上。

而他们绝对想不到,在无法借助海运的情况下,华夏能把这么巨大的超重型坦克送到他们的眼前,也送到了他们的噩梦里。

……

“他们怎么运来的?”五角大楼内传出了这样的质疑声。

自从43年建成后,国防部和军事情报部门都挪到了这里。甚至这里还有一个专门研究华夏武器和战术情报的机构,随着华夏和美国的战争愈发激烈,这个机构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

“该死的。我需要的不是他们怎么来的。我们的前线正在这些钢铁怪物的撞击下颤抖。我们需要找出解决这些大家伙的办法!”那个挂着华夏战术研究处的牌子下,处长霍华德准将正在他的领地上大吼着。

华夏的猛犸坦克一出现就快速摧毁了美国人借以依仗的征服者,也摧垮了美国军队的士气。

为了消除前线的危机,后方五角大楼内的长官们逮住谁都狠批一顿,并把责任不断分摊下去。霍华德也被倒霉的追责了对这种超重型坦克的无知。并为解决前线危机而承担部分指派的义务。

“可是,长官,这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他身前那个秃头的研究员依旧在竭力辩解,“华夏人既然能把这么巨大的坦克运到前线。这说明他们的陆地后勤线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坚韧。我们那些针对他们后勤线的计划恐怕要作废了!”

霍华德准将唇边吹起的胡子瞬间落下,抽动的唇角很快挤出了一句话:“那么,你认为他们是怎么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