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应物擦了几把汗,不管怎样,随便老泰山怎么脑补误会罢,可算是把这个话题揭过去了。其实细想起来,也不能怪刘棉花脑洞开的大,他这个脑补还是挺符合逻辑的。
这年头大太监都是有妻有子的,越不正常的人越想过正常人的生活。妻妾好说,随便搞搞就有,但这儿子从哪来就要费费心思了。一般情况下,都是从亲族中挑一个过继到自己名下,充当儿子来养,待到百年之后,有人上供烧纸。
不过著名大太监汪直的身世众人也都知道,乃是当年广西平乱时抓来的幼童,没有父母亲族孤零零一个人,想找亲族子弟也找不到。
这种情况下,也只能用借种之类自欺欺人的法子了,前些年上一任东厂提督尚铭也做过这种事。所以刘棉花听闻汪直纵容刘夫人与方应物**不清,首先就想到了这里......
既然是误会,方应物为什么要默认?因为误会成借种,总比误会成直接和汪太监不清不楚要好。
反正《 方应物是不想在扯这个话题了,连忙岔开话头道:“庆云侯虽然不足为惧,但只怕他不肯善罢甘休,终究是烦人。老泰山有何计较?”
刘棉花的轻松神态顿时收敛起来,咬牙道:“庆云侯只不过是想交结刘珝,老夫本来对时机拿捏不定,如今看来要先发制人了。你能不能把东厂人手借我一用?”
方应物并没有多问,就怕问得多了会把自己牵扯进去。又为刘棉花去冲锋陷阵当炮灰。到了大门外,便分开各自回家。
此后方应物便继续低调的养望,但由他引发起来的朝廷乱象却愈演愈烈,甚至有暴风骤雨的趋势——
首先是兵部武选司郎中邹袭被爆出了不大不小的丑闻,惊动朝野,兵部尚书张鹏上疏请求罢免邹袭,论邹袭应该贬谪出京。
随后却有十几人联名挽留邹袭,为邹袭说情。但只过了一天就被发现,这十几人是吏部尚书尹旻的儿子尹龙串联组织的。
邹袭也是山东人,与尹家是同乡。随即有东厂官校检举。邹袭与尹龙交往密切。有互相勾结串通之举。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登时满朝哗然。尹家的的旧问题尚未完全消除解决,结果闹出了这新的问题,实在何其不堪!
吏部天官尹旻一时间焦头烂额。要找大学士刘珝求援时。却发现刘阁老也陷入了困境。
当年被方应物教训过的刘二公子秉性不改。这两年又开始在勾栏院里醉生梦死,写了点婬词艳曲,还微微带着点怨气。
这些诗词曲便被有心人搜集起来。并且在昨天添油加醋的呈献进了宫中。天子看到后,便对刘珝非常反感。
话说刘珝乃是帝师出身,平常为人严苛,一本正经的教训了天子许多年,但天子对老师倒也敬重。虽然这几年被方应物协助刘棉花连连打击后,刘珝地位下降许多,连次辅都丢掉了,但并未完全从帝心中被驱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