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喜事来(一)(1 / 2)

费章节(12点)

韦源是国子监的学生,这曾是他最引以为傲的身份,但此刻,他却因此而感到异常郁闷。

原因无他,实在是……唉,要说起来,国子监是当下的最高学府,亦是通往官场的捷径,能进入这里读书,基本上已经有一只脚踏上仕途了。

而韦源现在要面临的问题是,他的另一只脚总也迈不进来。

说到这里,就有人纳闷了,前头你不是还说,进了国子监,功名俯拾可取吗。放到人韦源身上就不管用了,是不是作者故意为难人家呀。

答案当然不是啦,为难韦源的是国子监的‘规定’。

为了督促监内学生努力读书,朝廷规定:一,监生不得贪图享乐、品行不端,倘或‘游处非类,樗蒲六博,酗酒宣争,凌慢有司,不修法度’者一律开除;二,成绩不好的,‘又有文章、帖义,不及格限,频经五年,不堪申送者,亦请解退’,或者九年应试落第者,也要出监,或者调换专业。

也就是说,进了国子监,并不是完全有了官身,只要品性差、学习不好,照样会被开回家吃。

韦源,此刻就遇到了这样的难关,去岁国子监内的考核,他未能过关,非但没能被举荐为官,反而面临被开除的危险。

为了能留在国子监,他不得不跑来参加科举。

唉声叹气的来到考场,看到一排排的应试举子,他的心情更加沉重。

唯一感到庆幸的是,韦源是士族,娘子又是郡主,所以他可以进入正堂考试,并不必同普通举子那般,在都堂的廊庑下应考。

只是,当韦源坐好后,他惊讶的了一个奇人,目瞪口呆的看着人家悠闲的煎茶、热饭……你妹呀,你确定你是来考试,而不是在曲江游玩?

崔八并不右侧正有个人灼灼的望着他,此刻,铜釜里的泉水已经滚开,他正的将火盆并铜釜挪到书案旁。

好容易将一釜咕嘟嘟的开水挪到一旁,崔八忙将单席扯回原处铺好,接着姿态优雅的跪坐在单席上。

唔~~好暖和呀,整个单席下面仿佛放了个烧得热热的石头,烘得他一双腿都暖暖的。

刚坐好,考功员外郎已经缓步走入正堂。

见到主考官来了,堂内和廊庑下的举子皆起身,整好衣冠,与主考官相对躬身行礼。

行礼毕,主考官命人将试题发下。

今天是进士科的第一场,考的是帖经,也就是古代版的填空。

基本上考的都是死记硬背的,这对于经、文功底扎实的崔八来说并不困难。

拿到试题,崔八并不急着展开,而是将笔墨砚台准备好,磨好墨,将毛笔蘸满墨放好,这才的拆了纸卷上的细绳,将试卷展开。

大体浏览了一番,崔八紧张的心情顿时一松,嘿嘿,太好了,这些考题涉及到的经书,大部分他都背过,估计能完成七七八八。

抄起毛笔,崔八开始奋笔疾书的答题。

其它的考生也开始动笔,堂内、廊庑下一片唰唰的磨墨、写字的声音。

过得很快,转眼间便到了正午。

考题却还很多,许多举子已经开始放下笔,拿起提前备好的吃食,讲究些的用带来的炭火和炊具热一热,不讲究的直接抱着又冷又硬的蒸饼或者馂馅吃了起来。

大唐的科举并不似后世那般严苛,考场内甚至可以小声谈论、起身走动,倘若对试题有异议或者不理解的,还可以当场向考官发问。

只要不是太出格,明目张胆的交流考题、公开作弊,主考官和巡场的官吏都不会阻止、训斥。

此刻又是昼食时分,举子们用餐的时候,也开始跟左右的同考举子小声交流。

忙活了一,崔八的肚子也饿得咕咕直叫。

放下笔,的将答好的试卷卷起来,放进卷筒,崔八打开他那个硕大的考箱,拉开抽屉,看了看丰盛的吃食,想了想,他还是选择了简便些的团油饭。

书案旁火盆里的木炭还在噼噼啵啵的燃烧着,崔八又加了几块木炭进去,而铜釜里的水已经烧干了一大半,此刻还剩下一个锅底儿。

崔八用粗麻巾子垫好两边的提柄,的将滚烫的铜釜端到堂外,找了个僻静的墙角,把剩余的热水倒掉。

回到位子上,崔八又从青釉四系盖罐里倒了些清泉水,用银长柄茶匙在银茶屉里舀了一勺碎好的团茶,把茶叶加到铜釜里,又加了盐、姜、葱等调料若干,随后才放上甑。

甑的蒸笼上则早已摆好了团油饭和一碗防风粥。

想了想,崔八又端出一小碟鹿脯,一块儿放进甑里。

炭火极旺,不一会儿甑的小孔就有热气冒出,茶香混合着米饭、鲜虾、鸡羹以及各种调味料的香味慢慢飘散出来,引得周围的人纷纷侧目。

尤其是早就关注崔八的韦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