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方阵优劣”(2 / 2)

总结马其顿方阵的优点,无非就是自身具有很高的机动性,能以完整的横队勇猛地冲向敌人,给尚未从骑兵袭击中恢复过来的敌人以更沉重的打击。

不能摆脱马其顿方阵的追击的披着重甲的士兵在战场上移动的速度还比不上成阵的马其顿人,能够在速度上胜过马其顿方阵的敌军轻装步兵又无法击败马其顿方阵,这就造就了方阵的威名。

但是,马其顿方阵也有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只要设法不让它有个统一的战场,并且只攻其两翼或背面,而不攻其正面,就能置它于死地。

一旦对方突破侧翼,矛阵中的长矛兵很难抵抗敌军战士的进攻;且方阵对付密集箭阵的能力非常弱,无论是轻骑射兵,还是步射集团,只要能驱散轻步兵,列阵的长矛手几乎是任凭射杀。

如在地球的欧洲公元前371年,底比斯的战略家伊巴密农达在琉克特拉采用集中了纵深达十六层的部队,从方阵的右侧打进去,结果就破了更为强悍的斯巴达重步兵的方阵。

首先这种方阵不是全方位阵型,全方位阵型的全方位防御的话你想想该怎么排?大家围着一个中心面向四面站好……可是这样除了站在原地不动还能干吗?

战场上根据形式要不断调正方向,进攻时只能面向一个方向,全方位的长矛方阵在西方发展到中世纪后期瑞典长矛兵也使用过,不过那时的战争与此时不同,而且瑞典人遇到十字弩的袭击都很自觉的撤退了,因为全方位防守只能站着不动。

更为突出的一个缺陷是,全方位的排列也需要花上很长的时间;那么问题就来了战斗一开始,谁会这么排兵布阵呢?谁又会有这么多的时间去排兵布阵呢?

看看罗马人在第二次马其顿战争中是怎么击败这种方阵的吧,罗马军团的战术组织能一个人为最小单位行动;注意,他们的排列并不紧密,当罗马人遇上距离最近的威胁的时候,比如侧翼,他们能轻松而简单的朝向任何方向的正面,只要转个身就可以了。

尽管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密集方阵有其独特的灵活性,能变换成各种各样的队型以适应各种地形和敌人阵型,但事实上密集方阵中要达到这点还是有点麻烦的,他们的长矛用起来就十分麻烦,何况还要快速的转身?比起罗马人,这种在亚历山大时代非常灵活的队型却显得迟钝多了。

的确,马其顿的密集方阵在战斗一开始以排山倒海之势击溃了罗马人的左翼,但是麻烦很快就来了,战场上地势起伏不平,而且马其顿密集方阵在追击罗马人左翼的过程中难以保持队型。

当罗马人的右翼击退了马其顿人的左翼之时,马其顿的密集方阵得胜的右翼却调不过头来了,罗马人绕开密集方阵的正面,他们使用短剑大盾的优势就立刻体现出来。

前进中的密集方阵不可能完全的保持的非常整齐,当方阵中出现空隙,罗马人就从侧翼攻入方阵;用着长达六点五米的长矛的士兵怎么会是用短剑和大盾的罗马人的对手?

这个时候正是一寸短一寸险,挤在一起的马其顿人连长矛都挥舞不开,何况除了第一排,后排的马其顿士兵并没有重甲和盾牌,战争的胜负在此刻就已经注定。

这也是为什么上次白峰在排兵布阵迎战东部联盟敌军的时候,在猎豹军团的长枪兵方阵空虚的右翼部署了以日耳曼狂战士为核心的三千战士,为的就是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