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息地(1 / 2)

德军的援军正急速的向战场赶,其中杨明志派出的侦察连的五十人已经和敌人援军交上火。

因为是紧急命令,德军步兵几乎是以一双脚在狂奔。时间已经来不及,他们的半履带装甲车和卡车难以走夜路,处于安全起见,还是步兵用一双脚增援的好。

例如德军707师下辖的774步兵团,全团两千多号人被紧急命令。士兵在熟睡中被唤醒,当时军营里只有一千多战士(其他的人以小队的形式在外执行任务,他们也被紧急征召),他们被迫轻装上阵。

这支部队并未做好紧急上战场的准备,大部分士兵认为这里是占领区,那些散兵游勇的游击队岂能威胁到师部的安危。

但命令就是命令,部队在黑夜里行进。

少量的半履带装甲车开路,即使开着车灯他们行进的也很慢。德军对苏联坑坑洼洼的土路诟病已久,这也能叫做公路。

当他们出现在苏军侦察连埋伏地时,令人措手不及的打击来临了。

德军士兵踩到了绊子,埋藏的手榴弹被引爆。这些手榴弹威力不大,好在德军的队伍很密集,当时就造成了不小的杀伤。当场没有炸死多少人,却因为这些刻意加了料的爆炸物导致铁块横飞,炸伤了一大片。

接着森林里便是枪声大作,侦察连携带量大量的自动武器,弹药也非常充足。德军遭遇强大阻力,他们不得不停下驰援的脚步。

这边激战正酣,库塔镇的战事已经结束,杨明志率领着幸存部队迅速撤离。

他给予正在激战中的侦察连命令,“你们必须马上撤出战斗,伏击计划已经取消。”

阻击战很快便结束了,德军774团继续前进,当他们抵达库塔镇,见到的只是残垣断壁,以及大量的尸体。

留下了的苏军重伤员坚持奋战,最后全部光荣牺牲,他们自知注定要死,还是在死前给予进城的德军措手不及的打击。

德军在废墟中找到了707师的师长,他扭曲的身影躺倒在一处残垣下,其人身负数弹,双手还是被捆绑着的,很明显他是被枪毙的。

战斗已经结束,只有火焰还在燃烧。德军士兵在废墟中摸索,踢踢死去的战友,还是发现了几个装死的家伙。

军官劳伦斯,他再一次大难不死。当他被从死人堆儿里拉出来,激动的满嘴胡言。

772团团长上来便是一巴掌,把这人打清醒,有拽住他的衣领问道:“告诉我,师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是谁袭击到了咱们!”

“就是他们!一股苏军,上次袭击卢万卡镇的也是他们!”

劳伦斯并不知道袭击者的番号,只是他是经历过多次袭击大难不死,他指出了这些人非常明显的特征——绑腿。

“据我所知,苏联军人从未有绑腿的习惯。所以这些敌人是独一无二,盖世太保应该能准确的查出这些人的底细。”

772团团长是最先到的,他令人把劳伦斯搀扶下去休息,自己就留在已经收敛的师长的尸体前,等着自己的同僚到来。

士兵火急火燎的来到他的面前,敬礼。“报告长官,都检查过了,敌人的尸体都有绑腿,而且我们战士的尸体,鞋子、武装带,甚至是裤子都被拿走了。他们还在一些完好的民房里翻箱倒柜,拿走了所有的衣物。”

这些情报都被完好的记录下来,一切和那个劳伦斯说的都一样,这伙敌人和其他的游击队完全不同。

另一方面,杨明志率领着部队紧急撤离,他自己也忍受着胳膊的疼痛。

“真是见鬼,我居然中弹了!这么关键的时刻我怎么能负伤!”他的内心充满了懊恼,计划上一口气攻克库塔镇,之后再袭击敌人的援兵。围点打援的计划彻底变成了攻坚战,难道是自己太贪心了?想要即完成攻坚,又完成围点打援。

所以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后,部队只完成了攻坚。几个小时高强度的战斗后,战士们的体力消耗异常巨大,弹药消耗也非常严重。

除此之外,心灵上的打击也是恐怖的。多少朝夕相处几个月的战友,甚至是曾经在巴季金斯卡亚和敌军装甲部队打阵地战的幸存老兵,此战也无可奈何的光荣牺牲。

现在的幸存者,他们还是在攻克的城镇中获取了战利品,时间仓促他们也没有拿的太多。

“大家加把劲!我知道刚刚结束战斗,还要求大家急行军,这非常艰苦。但是我们没有理由停下来,敌人的追兵很可能就在我们屁股后面。”杨明志号召着。

其实大家也都懂得,敌人的援兵陆续进入库塔镇,远方依旧有沉闷的枪炮声,部队此时并不安全。

很多人在透支着体力,他们还在坚持,除了自己不能掉队,抬的物资也不能掉队。

大军在森林中前行,平日里的训练发挥了极大的威力。一个上午,部队狂奔二十公里,在森林中穿行如此距离,更是在高强度的战斗后,这十分难得。

但苏军战士也都是凡人,直到有几个战士累的昏倒后,杨明志才觉得部队应该休息了。

原地休息的命令一下达,战士们如同散了架似的躺倒在地。很多人在剧烈的喘息,也有的盘腿坐着美美的喝着水。

杨明志把背包放下,左臂还在隐隐作痛。

“真是该死,应该是肿了吧!”当缓缓的解开扎进的绷带,只见伤口发肿,还有组织液再往外渗出。“真是见鬼!敌人的子弹也太毒了!”

这是杨明志第一次负伤,中弹的苦楚真是太难受了。

耶莲京娜走过来,在杨明志身前坐下,只见这人在检查自己的伤口,情况看似很糟糕。

“你受伤了,该不会子弹还在身体里?打仗的时候我都没注意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