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3章 前往卢比扬卡(1 / 2)

那团由防空气球组成的云团越来越近,即便是关闭了所有的车窗,杨明志手指轻轻按动自己的眼角,他以物理手段强行改变左眼角膜的屈光度,彻底看清了防空气球的端倪。

莫斯科城已经到了,不远处出现了大量建筑。碍于本时空的建筑水平,只有美国这样的国家有能力造出帝国大厦这样的摩天大楼。目前莫斯科城里最高的建筑还是克里姆林宫和圣瓦西里大教堂,未来她也将呈现高楼林立的壮美景观,那都是后话了。

穿越最后一片树林,整个大地豁然开朗,车队即将进入市区。

突然间,又一个检查站横亘在大路上,杨明志注意到,不仅仅是自己所在的车队,许多车辆正于此排队呢。

“奇怪,难道莫斯科也要进城证?对啊,怎能不要证件呢?进入一个军事管制的城市,没有证件或是伪造证件,都有间谍的嫌疑。”

杨明志轻拍前座的拉林大尉:“我们通过了这个检查站就算是真正进入莫斯科了?”

“当然。将军同志,您不用担心,您就在车上安静的坐着。”

所有车辆必须排队接受检查,当轮到自己所在的车队被检查,杨明志清楚的看到,合着这个检查站也是内务部负责的。

“真是极品,我的确什么都不必担心。”

杨明志搂紧自己的妻子,“亲爱的,我们已经到莫斯科了。你瞧前面的楼房,那些就是城市建筑。”

“啊,我已经看到了。真漂亮,他们居然能建造那么高的建筑。”

她所谓的高大建筑,不过是一栋四层高的居民楼。毕竟莫斯科是个大城市,苏联当局为了照顾大量进城工作的人们建造了大量的公寓。

城市建设需要吸收大量农村劳动力,苏联要解决进城年轻人的后顾之忧,所以国营企业工人开始工作,往往把一家人全部接进城。

按照和平时期的工资标准,一个国营企业工人的月工资,足够养得起四口之家。就是住房问题不是那么好解决的,以至于许多家庭不得不挤在面积有限的公寓中。

斯大林专注于优先发展工业,提高工人的各方面待遇理所当然。他的继任者赫鲁晓夫,在解决市民住房问题上下了大工夫。

而在本时代,莫斯科城里并不高楼,杨桃所看到的不过是个大号筒子楼,这类筒子楼在城里到处都是!反正俄国人在漫长历史中就习惯于自发的组成自然村,人们也习惯于集体生活,住在筒子楼公寓热闹又温馨。

他们乐意住在这样的建筑里,如若一些新兴的居民楼兴建后,抛弃筒子楼住进赫鲁晓夫楼这种高级安置房,也是瞬间的事。

正常的历史上,莫斯科在1947年开始大兴土木。

这一年,斯大林命令贝利亚差遣

内务部的同志们,广泛的在莫斯科郊区种树,以改善自然环境。

对于莫斯科的城建,部长会议通过了斯大林的《关于在莫斯科建设高层大楼》的提议,旋即有八座大楼开建。

为何要建大楼?“大楼竞赛”也是铁幕伊始的一种相对和平的意识形态之争,所谓建设一批大楼,以挑战纽约的摩天大楼群,体现苏联的国力。

杨明志丝毫不喜欢筒子楼,甚至提起这个名词,首先浮现脑海的,正是从公共浴室传来,贯彻整个楼道每一个房间挥之不去的香皂气味。大家住在一起确实其乐融融,但就私密空间而言,基本是不存在的。

“身为将军,我和老婆肯定得住个靠谱的地方。等我见了铁男,我得跟他说说这事儿。”

正当杨明志望着筒子楼兴叹时,拉林大尉已经解决完进城手续。

本身大尉就拿着贝利亚和斯大林签名的通关证明,证件一切合格。在和检查站负责人短暂聊了几句,大尉直接拨通了卢比扬卡内务部总部的电话,甚至直接打到了贝利亚的办公室。

一切都在行动计划内,贝利亚对部下工作很满意,他的回答仅有一句:“你立刻把别列科夫中将带来,我们立刻展开工作。”

拉林大尉自诩是内务人民委员乐意差遣的人,同时他也认识主动调往游击共和国的萨林奇金。上级交代的任务即将胜利完成,等待自己的将是仕途高升。

他一脸高兴的回到城市,示意司机继续前进。

杨明志注意到此人表情变化,好奇的问:“大尉同志,看来我们得到了个好消息?”

“算是好消息吧,说起来您是否知道我们要去哪里?”

“当然是你们的总部。难不成,斯大林同志乐意立刻见到有些邋遢的我们?”

“是我们的总部不假,那是一片特别的建筑群,希望您不要惊讶。”

“我不会惊讶的。卢比扬卡,就是你们总部的名字。”

“是萨林奇金同志告诉您的吧。”拉林大尉不假思索的说,“我想您对我们的组织应该有一些了解。”

卢比扬卡,这个名词绝非内务部总部那么简单。纵观整个苏联历史,卢比扬卡这个词承载了太多故事,太多灰暗的故事……

契科曾在卢比扬卡的地下室内处决了一大批“反苏份子”,然而本时代的广大苏联人民根本不知道!

人民并不知道苏俄刚成立时,发生在卢比扬卡地下室的屠杀事件,很多人其实是无辜的,或者罪不该死,结果统统被处以枪决。

直到戈尔巴乔夫主动把这些事的文件公开出来,尘封的文件令公众哗然。如果是人民对联盟已经非常失望,戈尔巴这么做了,人民的失望更加严重。苏俄当年是如此罪恶,维持联盟还有必要?

如果联盟的解体是命运使然,戈尔巴在这方面就是战斗力极强的催化剂和促进剂。

内务部是契卡的继任者,地下室曾发生那些事,知情者守口如瓶。何况在大清洗时期,内务部也被洗了一遍,顺便又有一些知情者被物理清洗。

就仿佛那些二十年前的往事已经随着列宁的去世永远的消失了。

聪明的杨明志可不敢胡说八道,有些事他就是知道也必须埋在心里。无论自己有着怎样的知识,对于苏联的卫国战争有着怎样的促进作用,一旦被认为有可能威胁到斯大林的权力,杨明志可是从不怀疑斯大林的铁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