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一章 退婚明志(1 / 2)

隋末阴雄 指云笑天道1 3321 字 2021-04-24

PS: 感谢书友涂成伟的打赏鼓励。新的五月到了,求各位朋友的各种支持,谢谢。您对本作的厚爱就是天道创作的动力所在。

PS:看《隋末阴雄》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起点中文网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魏征微微一笑:“这就是杨广作死的第二步,得罪了关陇军功贵族们还不至于让他完蛋,毕竟在均田制之下,以前八柱国家族那样的大军事世家已经不复存在,而来源于鲜卑人部落兵制的旧府兵制也早已经难以为继,就好比二位关陇大世家,蒲山郡公贵为柱国家族,家兵不过数百,而杨世子身为顶尖的楚国公家族,也没有能和朝廷对抗的军力,说白了就是一点,你们手下无兵,兄弟子侄乃至家丁部曲可以为将,可以为低层军官,但最根本的基层士兵,你们没有。”

杨玄感点了点头:“不错,现在已经不是以前的部落兵时代了,就是以前进入中原的鲜卑人,也早早地和汉人融为一体了,普通的牧民们都成了种田的农民,成了大隋的子民,而部落上层的头人,贵族们,则成了这些关陇军功世家,不可能象几百年前那样举部落谋反,就是我这回明知父亲给昏君害死,也无力报仇。”

魏征抚了抚自己的山羊胡子:“武将世家们造反基本上不用太担心,因为他们手下没兵,但另一方面,这些关陇世家也多数只是勋官,在朝为官的并不多,象你杨世子,靠着以前楚国公的冲天权势,加上自己的战功,得到了这个刺史之职,可是蒲山郡公就没这么幸运了。恕我直言,您现在虽然名声很响,但严格意义上也只是个普通百姓,虽有爵位。却无实权。”

李密叹了口气:“有谁不想入朝为官呢?但朝中的官员名额就那么一些,要不就是外放刺史,等着考核优异,而朝中又有名额后才有入朝可能,要不就在家治学。博个名声,你以为要不是杨广不让我当勋卫,我愿意舍了这条求官之路?”

魏征哈哈一笑:“这就是了,秦朝时天下不过九州,到了东汉也不过十三州加一个三辅地区,可现在天下的州郡却是越来越多,这次废州为郡,足足有四百多个郡,这些是怎么来的?还不就是为了安置各位勋贵的子弟,才把州郡越搞越多吗。这样大家都是三四品的刺史,以后也好排着队有进京为官的机会。”

杨玄感点了点头:“自魏晋以来,一向如此,只是朝中的官员则多为重臣了,可以参与国事讨论,这些官职往往都是给北方的世家大族,以五姓七望为首的把持着,要么就是宗室重臣,比如现在的纳言杨达,就是杨隋宗室的代表。而苏威则是前朝遗老。”

说到这里时,杨玄感的双眼一亮:“魏先生,你的意思是,杨广现在开始搞江南文人的小圈子。所谓的七贵里,除了裴世矩外都是全无根基的江南文人,这是要疏远北方大族的意思?”

魏征笑道:“杨世子一语中的,北方的山东大族,多年来都跟关陇世家们结为姻亲,有些更是同时身为山东大族和关陇贵族。比如蒲山郡公家族就同为五姓七望和柱国家族,杨世子家的弘农杨氏也同时是关陇军事贵族中的重要成员,所以关系可谓盘根错节,即使是先皇也不得不厚待这些世家大族。”

“开皇年间的几次谋逆大案中,给铲除的虞庆则,王世积等人,都不算是什么大家族,这就保证了整个大隋权力机构的稳固,可谓君臣共治,而世家子弟们远高于普通人的文化水准也保证了治国重臣们的水平,这才是真正的泼墨汉家子,走马鲜卑儿啊,换到国家柱石上,就是打仗靠关陇胡汉军功世家,治国则靠山东汉人大世族。”

李密长叹一声:“魏先生虽然从未进入朝堂,但对本朝的底细,却远比绝大多数朝堂之上的官员要熟悉,虽然重用世家是本朝的国策,但是遗漏了魏先生这样的大才,实在是大大的遗憾啊。”

王世充微微一笑:“世家子治国虽然有其稳定性和合理性,但难免沧海遗珠,会错过象魏先生这样的民间俊才,所以还是得想些别的办法,保证这些中下层的人才有上升空间,出头之日,以免象当年刘邦,萧何之类有才之士不平则起的情况发生。”

杨玄感点了点头:“所以不少官员,尤其是军职官员有开幕府招览贤才的权限,这点也多少能弥补个中不足,先父在世时,也是每天大开府门,招纳宾客,真才实学的人,先父也会举荐给朝廷的。”

魏征摇了摇头:“杨世子毕竟还是高高在上,看不到民间草根的心思,象我这样的人,是进不了楚国公的府门的,每天排队要见楚国公的世家子都有几十上百,哪轮得到我这种没有背景的普通士人呢?若不是遇到了主公,魏某每天也只能是摆摊算命,混此一生罢了。”

“可是杨广的想法却和我们不一样,他现在是重用江南文人,这些人多是清玄之士,喜欢脱离实际,谈理想谈人生,讲世界本源,高尚道德,除此之外也是吟诗作赋,云游各处名胜古迹,这些人就是古代所说的名士,纵情于山水,才高八斗,望之如似神仙,但并无治国的实际才能,让他们当州郡刺史,他们弄不清钱粮税赋,让他们入朝执政,更是不可能管理好整个国家。”

李密的嘴角勾了勾:“也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吧,象裴蕴和裴世矩,好象就有这方面的才能,当然,虞世南虞世基兄弟这样的人,确实只是绣花枕头罢了。”

魏征轻轻地抚了抚自己的胡须:“但杨广总的思路是提拔和重用这些没有根基,尤其是没有和关陇军功世家们联系到一起的江南文人,这些人有没有才暂且不论,但起码在杨广看来,是安全可靠的,你们要知道。多年以来,北方世家大族在朝为官,制订政策,都是要保证关陇世家的利益。就是高仆射或者楚国公当政时,也是不停地要对外发动战争,让关陇世家们有仗可打,有功可得。这才能巩固文臣集团和武将势力之间的联盟关系。”

“可是这些江南文人们上台后,就未必还想对外发动战争了。他们并不懂治国,也并不懂何为战争,利用的无非是杨广好大喜功的心理,打仗讲排场,堆人数,从让杨广巡幸东都就派出几十万人跟随来看,以后如果征伐高句丽,没准还真会派出百万大军呢,那样很可能会因为后勤跟不上而失败,要么就是高句丽人畏战而降。这样关陇军事贵族们也会因为僧多粥少,而分不到多少军功,必有怨言。”

杨玄感沉吟了一下,摇了摇头:“国家毕竟还有先皇留下来的老底子,制度还在,我想不是那么快就能垮掉的,七贵为首的小集团也只是杨广现在的近臣班子,多是以内史省的文官为主,还不是尚书省的行政高官,魏先生。你的想法是不是太乐观了些,只要朝中的官职还在大量向着北方的世家子们开放,这个集团就不会这么容易转而反对杨广。”

魏征微微一笑:“朝堂之上的事情也许可以忍一忍,可是牵涉到身家基本利益的事情。就忍无可忍了,刚才说到挖运河的事情,一旦在河北和山东那里开挖从黄河通到涿郡的大运河,那么势必要在河北一带强征民夫,这些世家大族,在河北和山东的大片农田。到时候由谁来耕种?”

“而因为挖河而加的税,包括以后打仗要征的兵,这些河北大族又要放大笔的血,一来二往,还会再支持杨广吗?先皇为了稳定这些主要出自河北的五姓七望为代表的大世家,历年来无论是征战还是修宫殿,都是征发关中一带的民众,很少在河北大兴土木的,就是因为这里是天下民怨最重的地方,而且民风剽悍,又有大批汉人世家,想要造反会非常可怕,连先帝都只能安抚的地方,杨广却要让此地成为全天下赋税最重,压迫最深的地方,这不是自寻死路,又是什么?”

李密突然笑了起来:“行满,莫非当年你走那山东河北,也是早早地看出了这一点,所以提前在那里布势了,就是准备有朝一日,在河北能够兴风作浪吗?”

王世充冷笑道:“玄?不也是同样的心思吗,要不然怎么会出现在范阳卢氏的家里呢?”

两人相对哈哈一笑,一切心思,尽在不言中。

杨玄感也跟着笑了起来:“原来你们两位早就在为今后的天下大乱作准备了,怎么样,现在河北一带,能揭杆而起的豪强能有多少?”

王世充正色道:“妙才,你不要太乐观了,就是拥兵几十万的杨谅,也给两个月不到就消灭了,河北那里,自从邺城被毁之后,也不再有可以团聚起来,公然对抗朝廷的中心城市,这就注定即使到时候有人苦于杨广的暴政而逃亡,成为盗匪,也只会一股一股地,聚集于河北和山东各地的山林草泽之中,要想成为动摇隋朝的力量,至少还要再等个几年才有可能。”

杨玄感的脸上闪过一丝失望:“为什么?不是说关陇世家不会站在杨广一边的吗?”

王世充微微一笑:“我刚才说的是,大部分人会持观望的态度,只要能征战得功,自然不缺爵位,没必要造反,但要是天下的百姓纷纷起事,几年内都无法剿灭,平定,那这些人就会打另外的心思,借剿匪的时候拥兵自重,观望天下的局势了,一旦杨广无力掌控各地的军队,或者有一个领头的强力贵族起来造反,让天下人都觉得大隋也并非不可战胜的,那我们的机会就真正地来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