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1 / 2)

巨星是个系统 木兰竹 5029 字 2021-05-08

“这里分析一下方和的性格。

最开始看方和的行为举止的时候, 我发现方和的行为有许多性格矛盾的地方。他为人处世相当的成熟老练, 这一点可能和他的高智商相关。但有时候, 他又显得非常幼稚。这在他围绕着‘正义’的几句话中, 表现的十分突出。这几句台词,不仅幼稚,甚至可以说让人觉得‘假大空’,好似听着一个还未长大,只从书本中知道正义理念的孩子在那里喊口号。就像是一个新闻报道的那样, 一个小学生去制止违章停车的大人,那大人将小学生骂了一顿,说‘我们大人都这样’。小学生哭着说,你们教导我们守规则, 但你们却不遵守规则。

方和就像是那个小学生一样, 他似乎还抱着最纯粹的对‘正义’的向往,不但自己在日常中遵守这个规则, 在和别人对话的时候也会说出来。姜泰和方和聊天的时候, 经常因为方和的一些话笑出声来,然后说方和幼稚可笑。

方和反问,我说的话是错误的吗?

错误的吗?当然不是。可为什么理智上知道是正确的话, 我们这群社会人咋一听,却觉得幼稚到令人发笑呢?这大概也是这部电影让我们反思的。

方和自己的行为也打破了规则, 同样证明了他的那些话的可笑。他的反问,是问姜泰,大概也是在问自己。

从理论上来讲, 方和的性格和精神状态应该属于最不会被规则舒服的人。但他却被父母给他灌输的‘正义’的规则束缚,不但在日常生活中成为一个好人,在犯罪之后还会自首,还要劝说媒体不要带节奏,不要减刑。

看到最后的时候,我在想,方和是不是在报复这个社会。因为社会的黑暗,让他的父母被害后无处伸冤(这个无处伸冤要打一个问号,以方和的能力,是能找到伸冤的地方的)。他是不是在用自己的死引发更大的社会轰动?他对媒体的发言是不是故意装好人?

我反复看了几次之后,终于确定,方和并没有这种心思。从他的内心戏来看,他的确很单纯。单纯的遵守规则,单纯的报仇,单纯的在最后接受法律的制裁。他只是觉得该怎么做而已,其中没有掺和任何其他因素。

为什么我这么认为?因为对一个世界有怨恨有不满,那就证明他属于这个世界,接受这个世界,期待这个世界。而方和呢?他在还未踏入这个世界,接受这个世界之前,就断绝了和世界接触的途径。

没有同理心,不仅仅表现在爱和喜悦,也在恨和痛苦。具体来说,他‘不为任何事物’所动。他的眼中没有这个世界,这个世界的人对他做任何事,他都不会产生任何情绪。反之,他对这个世界任何人做任何事,他也不会产生任何情绪。所以方和不会报复社会,因为他对社会没有恨,怎么会报复?

方和活着的规则,就是小时候父母给他灌输的为人处世的规则。他理智上受这些规则约束,然后走完了自己一生,像一个正常的人类一样。但他并不是一个正常的人类。他在违反规则的时候,显得十分轻松,他在报仇的时候,并没有释然。他仿佛,只是在做一件自己需要做的事,而不是想要做的事。

我有时候想,或许他对杀害父母的仇人也没有愤怒和仇恨,只是他觉得自己应该报仇,所以就去报仇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方和简直就像是一个机器人了。他的所有思考和行为都是基于逻辑运算,并非出自不可控的‘感情’,而这一套逻辑程序,就是他父母给他设置的‘正义’。

包括自毁程序。

说完了方和的性格,这里随意说一下这部文艺电影取得了如此巨大的商业成功,我的一点小看法吧。

这部电影商业成功第一个功臣自然是导演姚燕。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它的剧本不一定出色,甚至是流水化套路化的剧本,也可以获得商业成功。电影商业成功,需要的是让观众看得‘爽’。姚导演对影片的节奏把握,十分的出色,如果抛开影片背后的深意,这仍旧是一部非常好的商业电影。

电影并非是冗长的心理分析,也没有运用各种抽象的画面和剧情来表达方和心里的挣扎。它大部分剧情,的确就像是一步商业犯罪片,观众们可以在电影院看着方和犯罪前的各种准备,以及在犯罪过程中各种刺激的行为。

隐蔽、打斗、飞檐走壁、各种高科技设备辅助……当方和炸掉他的仇人的时候,扬长而去的时候,观众们甚至会非常扭曲的产生一种‘好爽好酷’的感觉。

这就是一部成功的商业犯罪片的感觉。即使我们知道那是错误的,仍旧会被主人公吸引。

在刺激的犯罪行动之后,姚导演并非继续阴暗的剧情,而是让方和继续旅游,警察们在紧张查案,而我们的主人公方和却在开开心心的旅游,观赏当地美丽的自然风光。

摄影师的功底相当不错,在方和旅游的途中,每一帧的画面都可以截图出来当壁纸,风景美的仿佛这部电影变成了旅游宣传片,如果将其单独截取出来,谁也不会相信,这是一部犯罪片或者文艺片。

观众们紧张的心情在这一瞬间放松,看着美丽的景色,看着方和的笑容,看着游客们的热闹的时候,仿佛一切阴暗压抑都在这一瞬间灰飞烟灭。

然后迎接下一波的紧张。

这部电影一共有两个小时,对于文艺片闻言,大概属于会让大部分观众昏昏欲睡的时间。但看这部影片,真的是毫无尿点,完全不会有想睡的心情,无论是看着方和非常酷炫的制造爆炸案,或者是跟着方和去旅游或者回到家休憩的温馨日常,都会让人觉得移不开目光。

所以说,这部电影商业上的成功,姚导演当属首功。恭喜华国影视界,迎来一个新的天才导演。

第二个功臣,不用说,当然是蔺昕这位主演。

蔺昕的演技,在他之前的作品中观众们都有目共睹。他目前饰演的角色性格都不同,总的来说,形象都是很正面的,他的感情也是很充沛的。这次饰演一个犯罪者,还是‘无机质’的犯罪者,蔺昕的演技又有很大提升,提升到一个让人惊讶的地步。

或许换一个人来演,大家不会有这么深的感触。

蔺昕对角色的心理把控到一种令人惊诧的地步。他饰演的方和,无论从哪个画面来看,都是一个好人,一个单纯的好人。别的高智商罪犯虽然也在笑,但他们笑得毛骨悚然。而蔺昕,他的笑容或阳光开朗,或温馨治愈,即使在影片的一开始,就点出了他是凶手的事实,观众们在观看的时候,仍旧认为他是个好人。哪怕蔺昕在制造爆炸的时候,在杀人的时候,脸上也带着笑,但观众仍旧觉得,这个人是好人,而不是个变态。

不仅是笑容,蔺昕的眼神戏也非常棒。他的眼神十分澄澈,没有一丝一毫的阴霾,这也是姜泰至始至终不肯相信他是犯罪者的原因。

可这一切,观众并未觉得蔺昕饰演的‘好人’方和不对,反而觉得方和就是这样的人。一直笑着,说明他不知道笑的含义;眼神澄澈,说明他心中毫无波澜。蔺昕并非用面瘫或者微表情来表达他的‘不合群’,反而是用微笑和真诚来表达他的不容于世。

为什么方和显得那么单纯,那么善良,那么美好,有时候似乎像一个还未接触社会的孩子一样幼稚可笑?因为他从未接纳这个世界,他不属于这个世界。

正义,是方和父母对他的约束,是方和自己对自己的约束。

但,正义,本该是这个世界上所有人们,应该接受的约束。

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接受这个世界,融入这个世界,却认为时时刻刻坚守着‘正义’是一件令人发笑的事。

方和不接受这个世界,没有融入这个世界,不能感知这个世界,却将‘正义’作为自己的‘自律程序’,最后因为‘正义’启动自毁。

这个影片到底在讲什么?到底想告诉人们什么?我可以说出成千上百种理解,可以说出许多大道理,可以说出一连串的‘反思’。

但我,又确实不知道,这个故事真正想告诉我什么。

所以,等心情平复之后,我准备去再看一次。”

这个影评,刊登在华国《电影周刊》上。影评人是《电影周刊》特约供稿人。《电影周刊》被称为华国第一电影资讯杂志,作为特约供稿人,这位影评人在业内的地位也是很高的。

他显然对《正义》评价十分高,甚至觉得这部电影无论是在商业上还是艺术性上,都可以封神,并且对导演姚燕和主角蔺昕评价也十分高,认为这两人如果不出意外,将是华国影视界的新星。

《电影周刊》发行之后,这个影评也很快转载到网上,成为最热门的一篇《正义》的影评,也是影迷们公认的,对电影剖析的最透彻的一部影评。许多影迷都说,和这篇影评产生了共鸣。

“我看第一遍的时候也觉得方和是不是走投无路才选择自己报仇,再看的时候又产生了疑惑,以方和的智商,他完全可以找到凶手的对家,将证据交给他,这样也能够报仇,还不会搭上自己。后来我对自己说,如果照我这么想,影片就拍不下去了。现在看了影评,我才知道,影片并非没考虑到这个逻辑,方和也并非没想到这一点,他就是单纯想自己动手。虽然他不给父母留下的‘正义’束缚,但父母去世之后,他的束缚实际上已经消失了,他的行为已经违背了‘束缚’。他自己也明白这一点。”

“所以说方和是自杀啊,他在自首的时候也说了,趁着他现在还是个人类。他大概也知道,自己已经脱离束缚了。”

“私心来讲,脱离就脱离呗,成为一个很酷的不受社会规则束缚的犯罪者也很酷啊,反正我不想方和死,大概我三观不正吧。”

“谁想方和死啊,但方和的死是必然的。安老师的影评也说了,那就像是从小植入的‘自毁情绪’,如果他还认可自己的父母,肯定就会启动自毁。”

“方和报仇的时候也不一定因为真的心生仇恨吧,反正我也搞不懂了,我准备再去看一遍。”

“其实我觉得方和还是有感情的,至少对父母有感情。这唯一的感情,就是他的‘自律程序’。”

“我本来也以为方和自首是报复社会,看了安老师的影评之后我才恍然大悟,方和都没有接纳这个社会,怎么可能报复社会。我们旁人对方和的种种感情上的理解肯定是错误的,因为他对外界没有感情。”

“正是因为不认可世界,没融于社会,所以他才显得比所有人都美好,都单纯,突然觉得好虐。”

“不是突然觉得吧,本来就很虐。不说了,今晚上和基友再刷一次。”

……

……

都觉得虐了,还要再刷一次,影迷们真是自虐无极限。

《正义》在影迷们自虐中上座率居高不下,最后影院居然将电影延期下架。

一般来说,电影和影院的合同签订的上映时间是一个月。在合同上会规定,一到三周内,如果上座率太低,影院有权力调整场次,甚至直接将电影下架。而如果一部电影上座率相当好,影院也会增加场次,甚至将其延期下架。

目前华国延期时间最长的电影,上映时间达到了三个月。《正义》肯定达不到这个水准,但一部文艺片居然票房红火到让影院延期下架的地步,这在文艺片史上都实属罕见。

现在《正义》剧组已经不敢再宣称自己是文艺电影了,不然会被业内群嘲。

非要说起来,《正义》的票房也没达到惊世骇俗的地步,历史最高单日票房在华国单日票房历史榜单上排第十六位,总票房虽然还没到下架的时间,但应该也不会进入前十。

作为一部商业大片来说,《正义》可以说中规中矩的达到了令观众满意的程度。

可偏偏它并不是一部商业大片。

姚燕已经乐得找不到北,在电影和几个院线签订延期下架的合同的时候,她忍不住抱着蔺昕亲了一口。

蔺昕一脸懵逼的擦了擦自己脸上的口红,这照片被拍下来被媒体报道后,一群人谴责姚燕占蔺昕便宜,倒是没有人传两人绯闻。

倒不是姚燕不漂亮。虽然她不算年轻,但保养得当,化妆化的也很漂亮。主要是蔺昕这懵逼的表情实在是太好笑,好笑到别人就算想乱写,都不会信。

如果照片再模糊一定,可能还有的脑补,蔺昕那张懵逼的大脸实在是太清晰,完全可以做成新的问号表情包,让人忍俊不禁。

《正义》已经在商业上获得了成功,剧组该开始期待奖项了。

本来这部电影最开始的目标就是奖项而不是票房。

华国的电影,自然最开始想的是参加华国的电影节。不过在票房上获得成功的《正义》剧组,在准备冲刺奖项的时候,受到了一个小小的打击。

根据玉梅奖评选组内部消息透露,《正义》如果参加玉梅奖评选,会获得提名,但肯定会在最后关头折戟。虽然不至于颗粒无收,但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主演等重量级奖项,肯定没有《正义》的份。

原因无他,因为需要zz正确。

这并非华国独有的,每个国家的奖项都是这样。你乐意抨击社会某个黑暗面,但最好不能涉及国家层次的东西。这并非是国家小气,而是影视也是文化输出的一部分,各国的评委会还是希望评选出来的电影有更积极的思想。

如果《正义》抨击的只是某一个市甚至某一个省层面,但关键是那个幕后黑手的“高官”地位高的过分了。

姚燕在业内混了很长时间,也是知道这个问题的。

她将背景设置为架空,将高官设置为退休,就是为了应对这个问题。在没有更好的文艺片的前提下,评委会不会因为zz正确就无视评选的公正性。

也就是说,虽然《正义》在zz正确上有瑕疵,但若是没有比《正义》更好的电影,评委会还是会选择《正义》。因为现在玉梅电影节已经不仅仅是华国的电影节,而是整个世界的电影节。他们必须维护电影节的公正性。如果选了明显比《正义》差的电影,那么玉梅电影节在世界上的声望就会收到很大打击。

以前奥卡电影节就出过问题。

虽然现在世界分为三大电影市场,三大电影节三足鼎立,但在最开始的时候,电影文化最繁盛的是米国,奥卡电影节是当时世界公认的第一大电影节。

或许是“第一”,或者“唯一”让他们有恃无恐,在一段时间,奥卡电影节受米国zz倾向影响是很严重的。其主要表现在,他们会选择意识形态上倾向于米国的电影作品,比如那种说自己国家怎么怎么不好,有多么向往米国的那种外国电影,在奥卡电影节上就比较容易获奖。

最开始的时候,他做的不算过分。但在有一届,或许是评委会“白人至上”的意识形态占了上风,他们在选择获奖电影的时候,为了zz正确,为了意识形态,选择了一个明显只是讨好米国,在艺术性上没有任何可圈可点的电影。

这在世界影视圈引起一片哗然。

落选的电影在艺术性上和故事性上,就算外行人都能看出,远远强于获奖的电影。虽然奥卡评委会简称自己公平公正,但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出其中问题。后来或许是内部争权夺利,或许是其他几部电影背后的投资商运作,或许是正义人士不愿意和其同流合污,几个评委的音频和视频曝光,对奥卡电影节的抵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就在此时,华国宣布成立玉梅电影节,欧洲联盟宣布成立金水电影节,联合抵制奥卡电影节。第二年,奥卡电影节成了米国影视界自娱自乐,甚至米国自己的电影都不送展奥卡电影节。

奥卡电影节主席辞职下台,评委会和组委会改组,这才挽回部分声誉。

只是至此以后,奥卡电影节不复一枝独秀的盛景,和玉梅电影节、金水电影节平分秋色。

有奥卡电影节前车之鉴,虽然玉梅电影节和金水电影节都不可能逃开自己的倾向,但都会约束自己,不会做得太过分。

在姚燕预想中,提名是应该能拿到的。她当初对电影要求很低,她选的剧本这么激烈,就是为了获得提名,奖项什么的,她没有太大野心。

何况如果她拍的足够好,在没有对手的前提下,奖项也是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