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第三十一章(1 / 2)

汉侯 来自远方 2938 字 2021-05-09

魏太守返回云中城时,不只带走了畜场中的野马, 还带走了一架三脚耧车。

魏悦的两名家僮留在畜场, 除了和青壮一同负责安保工作, 还按照赵嘉的要求,教导公孙敖和卫青等人骑射。

熊伯和虎伯的射术都是极好,骑术也十分高超,但更倾向于个人勇武。

魏山两人名为家僮, 实则常年混迹在军中,在魏悦之前,他们还曾跟随魏尚上过战场。经历过几次大战,耳濡目染之下, 自己不会领兵,却能将战争的经过讲出个大概。

公孙敖更喜欢同熊伯学习, 有机会就训练臂力, 目标是拉开强弓;卫青时常跟在魏山身边, 听他讲边郡烽火,讲部曲调度、步骑配合,每每都听得入神。

知晓几人的学习情况,赵嘉许诺卫青, 只要能认足一千个字, 就将抄录的兵书送他一册。

效果立竿见影。

在兵书的刺激下,卫青识字的速度成倍增长, 远远将公孙敖等人抛在后边。照顾马驹时, 也不忘拿着一根写字用的细木棍, 这让其他的少年和童子压力倍增。

压力很快变成动力,哪怕是写字就头疼的公孙敖,也会抓住空闲在地上比划。卢信五人和他呆在一起,也陆陆续续学会不少字。

让赵嘉感到惊讶的是,卫青不算在内,余下的少年和童子中,学习速度最快的竟然是阿鲁。这个小狼崽一样的少年,聪明得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进入三月底,边郡的大多数田亩都已经开垦和播种完毕。

仰赖牛耕、新犁和官寺贴出的堆肥之法,有经验的农人们都在说,只要风调雨顺,别遇到天灾,今岁必是丰年。

魏悦出发前往原阳城之前,将马鞍和马镫绘成图,当面呈于魏尚。

短暂的惊讶之后,魏尚马上意识到这种马具的重要性,立即将图纸收起,更叮嘱魏悦,此去原阳城,未得他的消息,切不可说于外人,更不可私自打造。

“我将写成奏疏送往长安,未得天子旨意之前,此事必须保密。”

坐镇边陲十数年,魏尚比任何人都清楚边军的局限在哪里。有了马鞍马镫,战术就能发生变化。哪怕骑术比不上匈奴,在箭矢射光之后,照样能持兵器和匈奴对冲。

只要朝廷下令大规模装备这种马具,抓紧训练精锐骑兵,甚至不需要五年,魏尚就能带兵出塞,去找须卜氏硬碰硬。

对于这个老对手,不只是魏尚,云中郡上下都是一个想法:必须除之而后快!

魏悦启程当日,魏尚的奏疏即递往长安。

由于马镫和马鞍过于重要,从畜场带回的耧车被魏太守忘在脑后。等到想起来,春耕已经接近尾声。

思及近月发生的种种,想到赵嘉不欲得功的请求,魏尚停下笔,沉吟良久,把写好的竹简又收了起来。至于耧车,云中郡内尚未推广,可等来年再说。

云中城发生的事暂时影响不到赵嘉。

进入四月之后,他每日在畜场和村寨往来,偶尔还要前往军市,忙得不可开交。

依照和卫青蛾的约定,卫夏和卫秋被送来畜场,跟在孙媪身边学习。卫青蛾在家中无聊,每次来到畜场都要拉着赵嘉跑一回马。虽说十次里有九次被落在身后,少女依旧是乐此不疲。

换马的小麦送来,很快被磨成面粉。

畜场里新增三部石磨,最小的直径也超过一米。

按照赵嘉的认知,这样的石磨需要畜力拉动,不想又被现实掀了一个跟头。不提青壮和佣耕,卢信和公孙敖就能轻松推动磨盘,加上阿鲁和阿蛮几个,仅用了一个下午,太守府送来的小麦就少去五分之一,全被磨成面粉送进库房。

几个少年甩动胳膊,背靠背坐在一起,大口灌着温水。

累的确是累,但没到不能承受的地步。事实上,最让几人困扰的不是力气不够,而是不断转圈会头晕,脚下像踩着棉花。

赵嘉瞠目结舌,孙媪笑着将少年们提起来,等到蒸饼出锅,横着划开,涂上酱,在里面填入烤制的兔肉和腌菜,让少年们敞开肚皮吃个饱。

这是赵嘉发明的吃法,很快就在村寨和畜场中传开。

现如今,云中城内的食肆都有了类似的蒸饼,只是和孙媪制的发面饼不同,大多还是死面。

由于边民习惯以粟为主食,种植的麦不多,兼里面又要加肉和酱,这种饼的价格略有些高。考虑到价格,边民偶尔才会买上一次,入城的胡商反倒成了大主顾,尤其是加了厚酱的饼,常常一买就是十几二十张。

见少年们抓着蒸饼吃得头也不抬,赵嘉隐约觉得自己忘记了什么。

靠在枣红马身边,嘴里咬着一根草茎,赵嘉环抱双臂,手指不断敲着手肘,一下、两下、三下,乌黑的双眼一亮,草茎立刻被吐到地上。

“媪,取羊肉、葱韭!”

听到赵嘉兴奋的声音,妇人们都停下手中的活,好奇的望过来。

“郎君要这些作甚?”孙媪正将盆中的面团挖到案板上,闻声抬起头,面上带着不解。

“包子!”

赵嘉一边说一边让人准备羊肉,并将包子的做法说给孙媪。后者听完之后,继续揉着手上的面团,叫来两个力气大的妇人,将剃下的羊腿肉剁碎。

“其实牛肉味更好。”看着盆中的肉馅,赵嘉自言自语。

考虑到耕牛的重要性,只能将吃牛肉包的念头暂时压下。不断安慰自己,等到畜场里的牛多起来,总能一饱口福。

值得一提的是,从乌桓商人手中买来的犍牛都已经套上鼻环。之前还各种不驯、动不动就带人遛弯的壮牛,如今系上绳子,一个童子就能拉着走。

包子包好之后,没有专用的蒸笼,只能用蒸饼的笼屉暂时凑合一下。

伴着笼屉下的热水发出咕嘟声响,热气蒸腾,麦香裹着肉香一同飘散,很快就引来附近的少年和孩童,连打制农具的匠人都停下动作,不由自主的吸着鼻子。

水声越来越响,蒸笼附近热气弥漫,白蒙蒙仿佛雾气一般。

“郎君离远些,烫人。”孙媪提醒一句。

赵嘉这才反应过来,向后退了半步。四下里瞅瞅,众人都盯着笼屉,表现并不比他强上多少。

熊伯和青壮们归来时,第一笼包子已经出炉。

胖乎乎的包子挤在一起,不断散发着热气。由于是第一次尝试,包子大小不一,面皮擀得厚薄不均,有的已经被肉汁浸透,香气反而更加诱人。

“这是什么?”

青壮和佣耕们将耕牛送回圈内,放下农具,看着笼屉里的包子,不自觉的咽着口水。

孙媪看向赵嘉,后者正用长筷夹起一个羊肉包,笑着说道:“包子,大家都尝尝。”

“包子?”

熊伯在水桶里净过手,甩甩水渍,直接用手抓起一个,也不怕烫,一口就咬断小半个。

“嘶——好、滋味甚好!”熊伯一边哈着热气,一边将包子三两口全吃完,想伸手再拿一个,发现笼屉里早已经空空如也。

“媪,多蒸些!”赵嘉吃完整个包子,很是意犹未尽,“蒸好后留下半笼,我给阿姊送去。”

“诺!”

妇人们忙了一个多时辰,蒸出的包子摞成小山,照样没能填饱众人的肚子。最后又蒸了两锅粟饭,搭配上葵菹,才终于能坐下歇歇。

赵嘉不会做滥好人,但也不会心黑到不让青壮和佣耕吃饱。

体会到赵嘉的善心,众人干活更加卖力,五天就能干完七八天的活。田中的活干完,还会主动帮忙修补围栏,驱赶野兽,着实帮了不少忙。

熊伯同赵嘉商议,明岁还雇这些人。

“秋收之后,郎君无妨多买些地。有新犁和耕牛,再多的田都能开出来。”

汉初地广人稀,尤其是边郡,朝廷一直都在鼓励开荒。

之前畜场没有出产,赵嘉手中余钱不多,能使用的资源全部继承自赵功曹。如今有了天子赏赐,加上秋收后的富余,刨去一应开销,最少也能买上近百亩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