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chapter 66(2 / 2)

白色橄榄树 玖月晞 2498 字 2021-05-11

杨队于是拿了一支,另外两三个战友也拿了。

最后一支递到李瓒面前,李瓒笑笑:“谢谢,我不抽烟。”

伊桑解释了一遍,老人这才把最后那支烟小心翼翼揣回兜里。

大家闹完了,跟老人道别。

一群迷彩服的年轻士兵们又呼啦啦地跟倒豆子似的跑进金黄的田野,跑下山坡。

李瓒走在最后一个,他拍了拍老人背上的麻袋,手偷偷往袋子里塞了十美元。塞完准备跳下麦田,这才发现后头还跟着个小尾巴宋冉。

她表情有些微妙,手里的摄像机显然记录下了刚才的一幕。

被抓了“现行”的李瓒有点儿不自在,低声说了句:“你这相机就没有关的时候。”

宋冉:“……”

怪我咯。

他跳进了麦田,他的同伴们已经跑到山坡下的小路上。他追上去,跑了几步却停下来,换做走的。

宋冉猜想他应该是在等她,便加快脚步跟上去。

那时,山坡上起了风。收割过的麦秆一丛丛在她脚边划过,像小小的手抠在腿上,有点儿疼,有点儿痒。

回城的路上,大家都累了,纷纷靠在车篷上休憩。

李瓒也背靠着车帐,闭上了眼睛。脑袋随着车辆偶尔轻晃一下,看着像是睡着了。

宋冉坐在他旁边,身体虚脱,但睡不着。脑子里幻灯片一样回想着那一幕——蓝天,艳阳,他和她隔着一段平行的距离,走下金黄色的山坡;谁也不说话,只是走着。

她从小就内心敏感细腻,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总能轻易在她心里划下印痕。这不是什么好事。

宋冉有些难受,用力皱紧了眉头,压抑住心中泛起的一丝酸楚和自弃。

她真想赶紧从这车上下去,跑得越远越好。

半小时后回到加罗城中心,卡车从裂纹的水泥路上驶过,一群黑乎乎的小孩看见了,跑过来追车,有的伸手要东西。但大家什么都没带,只能冲他们摆手。

孩子们也不介意,仍然追着军车欢闹,又跳又叫还唱歌。他们的娱乐太少了,直到快到驻地门口,才一窝蜂地散开。

下了车,杨队把士兵们叫到一处列队集合。众人分两列站得笔直。

“立正!”

“稍息。”

“今天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尤其是李瓒、董文斌、张凯这几位战友,胆大心细,处事沉稳。同时另外几个战友,江林,王思存有疏忽遗漏的地方,希望以后工作中要注意。记住,这不是演习……”

官兵们面容严肃,军帽下的脸被晒得泛红。

“今天高温,大家在暴晒的情况下坚持一天,辛苦了。以后继续努力。好了,立正!——解散!”

士兵们就地解散,宋冉关了摄像机,上前去找杨队。根据电视台要求,她还需要找一个士兵进行单独采访。

杨队摘下帽子,擦着头发上的汗,问:“要单独上镜?”

“对。”

他回头看已经分散走开的士兵们,眼睛一眯,喊了声:“阿瓒!”

李瓒回头。

杨队冲他招了下手,回头对宋冉说:“挑个长得好看的。”

“……”宋冉没吭声,想说能不能换一个人,但闭了嘴。

李瓒走过来了,问:“杨队?”

杨队指指宋冉,说:“你配合宋记者做个单独采访。”

“行。”

杨队转身走出一步了,又回头指了指:“脸和头发都洗洗,换身干净衣服。收拾得好看点儿啊。”

李瓒:“……”

……

宋冉把三脚架摄像机架好,录音笔记录本都准备好了,坐在椅子上整理材料。

没过一会儿,有人敲门。

宋冉回头,李瓒进来了。

他冲过凉了,头发干净,脸庞清秀,还换了身新的迷彩作战服。

“李警官,”宋冉起身指了下摄像机对面的椅子,说,“你坐这儿。”

李瓒过去坐下。对着面前黑漆漆的镜头,他有些不自然,抬手正了正衣服领口。

宋冉说:“没事儿,你要是觉得哪里没录好,可以重录,可以打断,你别紧张。”

李瓒好笑,说:“我不紧张。”

“噢。”宋冉把小本子递给他,说,“这是我待会儿会问你的问题。你先准备一下。”

“嗯。”他接过本子认真看起来。

或许是个子比较高,他看着挺瘦的。但身材很有型,肩膀把迷彩服撑得笔挺。腿也长,裤脚随意扎进靴子里,哪怕坐着都很有精神。

头发剪得板寸,很精神有男人味儿,也十分上镜。

宋冉不愿多看,低头记笔记,直到他抬起头来。

她抿唇:“好了吗?”

“好了。”他躬身把本子还给她,重新坐回去时又习惯性地直起了身板。

宋冉开了仪器,监视器里,他表情平静而稳重。

室内安安静静,她轻手轻脚在旁边坐下,左手将话筒递到他面前,低声问问题:“您在这次行动中主要负责的任务是什么?”

李瓒将声音压得很低:“排雷,拆弹,防爆。”

宋冉停了一下。

“怎么了?”他以为出了错。

她解释:“你不用跟着我小声。正常说话就行。我是记者,次要角色。你是主角。”

李瓒一愣,不太好意思地低下头摸着鼻子笑了一下,脸竟有点儿红。

他说:“知道了。”

“那重新来?”

“行。”他点点头,看一眼摄像机,忽又抬了下手,“等一下。”

“怎么了?”

李瓒指了指相机,又指向她:“我是看它,还是看你。”

宋冉愣了愣,说:“都行。”

他看看那镜头半秒,目光移过来对准她眼睛,弯唇一笑:“还是看你吧。”

六月三号,位于东国中北部的阿勒城看上去和往常的每天一样。早上八点,宋冉推开旅馆的窗子,楼下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直通尽头的小学校。路两旁商铺建筑矮而平,高低错落的□□民居掩映树后。

放眼望去,街上灰扑扑的,纸屑落叶无人打扫。但天空是蓝色的,阳光也很灿烂。

楼下餐馆里,一位裹着头巾身着黑袍的年轻妈妈带着小儿子坐在桌边吃早餐;店老板站在摊位后头一手切烤肉一手甩面饼。烤肉,煮豆和面饼的香味在街上飘荡。街对面的修理店里,几个中年男子早早地推来摩托挤在店门口,七嘴八舌跟修理工交流,说着宋冉听不懂的东国语言。不远处传来一声鸣笛,公交车停靠路边,一群身着校服的小学生涌下车,叽叽喳喳跑向学校。公交车司机摇下窗户,跟路边巡逻的警察交谈几句。

一切看上去和之前的每一天一样,但又不太一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