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 少年那个名医梦(2 / 2)

重活不是重生 樱桃洼 1662 字 2021-05-11

叶教授笑道:“第一种方法是在实践中,让学徒慢慢明白医理。第二种方法就是先明医理,然后理论结合实践了。这个方法有难度,需要比较深厚的基础。”

祁景焘好奇地问道:“有多难?”

叶教授不动声色地说道:“首先,要对古文有深厚的认识和理解。开始学习的时候最好不要直接看中医典籍,先看四书五经之类的书,周易,老子,庄子等道家经典要反复领悟,有条件的话最好看一下道藏,这个是道家现存能找到的所有著作都包含在里面。对道家有一个比较深层次理解的话,就可以看中医专著《黄帝内经》了。不然,你直接去看《黄帝内经》,肯定看不明白。对《黄帝内经》有一个认识以后,你的中医大体的理论观就形成了。这是第一步。”

祁景焘不由咂舌:“第一步就这么难啊,不敢想象。”

叶教授笑道:“其实,第一步对于古代的读书人来说一点都不难,四书五经都是必读的功课,这里就包括易经。所以才说‘秀才学医,笼中捉鸡’。”

祁景焘乐了:“难怪戏文里那些读书人自吹自擂‘不为良相,就为良医’,原来是这么个原因啊!”

叶教授微微一笑:“第二步就是开始针对医圣张仲景的著作《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认识和理解了。而且要找对原本,现存的版本中,《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最可信。

在第二步,很多人自作聪明地认为中医是发展的,认为越往后,中医应该越进步。导致现在的很多人开始研习明清时代的中医书籍,而忽视了伤寒论。这就造成今天中医的局面参差不齐。”

祁景焘有些疑惑,开口问道:“事物发展的规律,不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进步么?中医难道不是?”

叶教授笑道:“对于物质文明而言,确实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而越加复杂,不断发展进步。但对于华夏独有的文化来说,却是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退步,直至灭绝。比如术数类的而言,八字,奇门遁甲,紫薇斗数,古人那么多预测高人,鬼谷子,张良,诸葛亮,袁天罡等,而现在越来越少了。中医也是这样,因为华夏古文化属于道的范畴,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的物欲逐渐增大,而离道越来越远。”

祁景焘想起昨天那些神奇的经络图案,笑道:“叶教授这个论点挺新奇的,违反现在的发展观论调啊!”

叶教授不以为意地继续说道:“《伤寒杂病论》是六经辩证,而明朝中后期提出了八纲辨证。我们分析下这两个辩证。伤寒论的六经辩证是通过八卦中的三阴三阳来对应人身,形成一个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为系统的辩证体系,三阴三阳互为表里,内涵深奥。

而八纲辨证是通过阴阳五行辩证来分成的体系,运用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纲来进行辩证。大大简化了中医,如果你去学八纲辨证的话,几个月就可以学会,但是临床看起病来,却是漏洞百出。这就是中医庸俗化的开始。

中医学哪有那么简单啊,通过表、里、寒、热、虚、实、阴、本不能模拟人体的运行。只有六经辩证,通过三阴三阳的宇宙运行规律对应人体,才是医道的体现。你要学伤寒论的话,却是需要学一辈子的,一辈子慢慢体悟,领悟到医道的至高境界。”

祁景焘笑道:“叶教授,听你说了这些,我的头都大了。”

叶教授似笑非笑地看着这位神秘的大老板,慢条斯理地说道:“这都是本人一家观点,至于医道高低,关键是看疗效了,疗效是一切理论的试金石。好了,时间差不多了,我该去坐诊了。”

祁景焘赶紧起身:“还请叶教授不吝赐教!”

“你是大老板,感兴趣就走吧!”叶教授爽快地说完,起身就走。

千植堂有四位京城来的名医,叶千植擅长脉法,甘育润擅长针灸,汤久铭善治骨伤,王启琅对药物研究深入,负责大药房。

祁景焘这位大老板对中医感兴趣,几位名医的大门自然对他敞开,有问必答,有求必应,还无私地把各自的医案开放给他,任由他翻阅。

至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前来观摩的大老板能不能学有所成?说实话,几位京城名医都不抱希望,该干嘛干嘛,无非就是他前来实习观摩的时候,多费一些口水给他讲解一二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