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7章 万岁爷兵到!(1 / 2)

抢救大明朝 大罗罗 1489 字 2021-05-12

明朝的大同城,很可能是全中国最坚固、最易守难攻打的城池......没有之一!

这座城池最初是由大将军徐达在洪武五年时,督率军民在辽、金、元三朝遗留下来的大同土城的基础上增筑扩建而来的。

由徐达扩建增筑而来的城堡,是日后形似凤凰的大同城堡的核心堡垒,东西长约三里,南北长约三里半,周长十三里。城墙修建得高大雄伟,坚固险峻,各种城防设施齐备,自成一个防御体系。城墙一律以规整有制的石条、石板、石方、石柱等为基,墙体用“三合土”逐段逐层夯成,外围砌以青砖,用于筑城的青砖都特制的,又大又沉,比普通的城砖重几倍。大同城墙也修筑的又高又宽,高四丈有余,最宽处宽达五丈五尺。四面城墙上有垛口580多处,门楼、望楼、角楼62座、窝铺96座,蔚为壮观,固若金汤。

如此规模的大同城池,还仅仅是明代大同城的初级状态。在土木堡之变后,大同城又进行了几轮扩建。在大同城的北、东、南三门之外,各建了一座关城——其实就是三座坚固程度不亚于主城的小型城堡,环列在大同城三面,互成犄角之势,从高空俯瞰,仿佛一只单展左翅的凤凰,因此有了凤凰城之说。

在兴建了三关之后,明朝君臣还是不大放心,又以“镇城孤峙,旁无辅卫”为有,分别在城东和城西修筑了聚乐、高山二堡,使它们成为了大同城的两翼。

于是大同就有了“一城、三关、两翼”,总共6座坚固异常的堡垒。

如果要给这座大同城一个比较公允的评价,那就是坚固过头了......对于大同边墙外的蒙古人或者即将出现在大同镇附近的后金军而言,除了饿饭或劝降,是没有第三个方法可以将之攻占的。

也许正是因为大同城池的坚固,使得大同镇的军民官吏过于依赖城防,而忽视了训练和战备。特别是在大同边墙外的蒙古土默特万户的武力渐渐衰落,从而彻底放弃了入寇之后,大同这个昔日的九边之首,也就日益废弛。在大明朝的少年天子朱由检看来,大同镇的军民官吏......这些昔日跟随大明开国功臣们扫北定边,复兴汉家天下的英雄好汉的后代,现在已经失去了为大明王朝一战的勇气。这对大明朝和对大同军民官吏自身而言,都不是什么好事儿。

所以朱由检才会让辽镇悍将满桂率兵辽军15000进驻大同,为得就是以外来的辽军为骨干,全面整顿大同防务。

也不指望满桂能整出十三四万可战之兵,但是四万、五万的精兵还是要练出来的。

否则大同就会成为宣、大、蓟三边防御体系中的一个软肋,未来有可能会被入寇的东虏强盗突破。

可是出乎满桂的预料,他所主管的大同镇还没有遇上西进的东虏女真,居然就被插汉部的“跑路汗”带兵给突破了!

如果这事儿发生在辽西,插汉部的跑路汗林丹巴图尔很可能已经被辽镇精兵打得满地找牙了。

可这里是大同......满桂只有15000可恃的辽军,而其中最具战斗力的家丁仅有1000余人。

这15000辽军也不能都摆在大同城,因为把他们都集中在大同城,大同镇的千里边墙可就没什么防备了。最近大同边墙外乱成了一团,被虎兔敦汗打散的兀良哈蒙古的部落到处乱窜,如果大同边墙无备,他们一准会冲进来抢一把再说。

所以满桂不得不分出去10000余人,分别驻扎在镇虏卫、阳和卫、大同右卫、玉林卫、威远卫、平虏卫、云川卫、聚落所和高山所等处。靠着这些分散驻扎的辽兵,对付小股蒙古部落是足够了,但是却挡不住虎兔敦汗的大军。

想要挡住虎兔敦汗的大军,就得把大同本地的军力好好整顿一番。

可是大同镇当地的将门、营兵和军户,哪儿有那么好整顿?他们都是两百多年的团体,早就盘根错节,早就自成一体了。这些团体或围绕着大同镇当地的将门,比如麻家将、马家将拧成一股;或是几十家传承两百多年的军卫门第一块儿抱团取暖;再加上一个本该镇守一方的代王府,早就将大同军镇的武力基础——卫所土地,给瓜分一空了!

没有了土地,军户制自然无法维持,大同镇士兵们的生活苦不堪言,也不愿意再从军出征。在嘉靖年间,因为镇兵不愿远戍堡垒,居然发生了大规模甲申兵变,差点把大同城给占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