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 赢了又好像没赢(1 / 2)

医路坦途 臧福生 2434 字 7天前

很多人觉得自家的领导蠢如熊笨如猪,换自己上去,绝对比他强。

笨如猪的领导有没有,绝对有。但,大多数人绝对是人精。有人说过,金毛的人才都在华尔街,华国的精英都在体制内。

张黑子略微说了四十多分钟,一群医院的人欢欣鼓舞的,觉得张凡说的对,觉得张凡说的好。觉得教材就应该按照张凡要求的这样来。

虽然平日里张黑子他们之间也有不少龌龊,相互也有不服气。

但这个时候,咱们是一伙的。

等干翻了组委会,编委会,咱们再内斗也不迟。

为什么在这个方面,下面的人如此团结。

就是一个话语权和定义权。

医院在高校的定义权和话语权很弱势,比如三甲医院,往往都是某某大学附属医院。

除了张黑子的茶素附属大学以外。

茶素医院对于茶素国际医科大的话语权是相当重的,直接就是上下级。

但,其他学校不行。

这里面到底是什么话语权?

这个说起来,就有点过于暗黑了。

就说第一学历,很多单位要求第一学历。

一些人就闹,什么一考定终生,什么第一学历就是落后的政策,闹的好像这个政策十恶不赦。

说实话,弄这个事情的,不是傻就是坏。

为什么呢?

第一,目前上升机制中,最公平的就是高考,几乎可以说,高考对于绝大多数人,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这几乎是最公平的事情了。

真要把第一学历这个侧重点给推翻,真正得到好处的,并不是普通人。

你一个普通人,能有个锤子好处。

得到好处的,而是一些有能量的人。

水木的研究生,大北的研究所,为啥没有自己学校的本科生那么有含金量。

因为,这里面可操作的空间太少太少了。

研究生,不用说太高大的人物,就一个知名一点的导师就能搞定了。一个土财主提着茅子花点功夫绝对能找到一个这样的导师。

而本科生,你来试一试。

所以医院想要话语权,弄的就是想要生源问题上插一手。

可惜,能进组委会的,能进编委会的都不是白给的。

张凡说完,组委会和编委会的人都没什么交头接耳,就相互看了看,编委会的副主任就直接说话了。

“张凡同志说的很不错,看来对于华国医疗教育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这是值得鼓励的,如果咱们华国医疗界的同仁们都像张凡同志一样,何愁咱们的医疗搞不上去。

但我们绝大多数同仁并没有如此,我觉得下一年,我们部里应该举办一个学习号召,就以张凡同志为榜样,让大家学习学习。”

张凡嘴都撇歪了,一次这样说,大家无所谓,两次这样说,大家觉得没什么,可每次都这样说,大家怎么想。

你张黑子牛逼的不得了啊。

这尼玛捧杀是怎么来,就是这样来的。

“不过呢,毕竟张凡同志不是教育出身,有一些地方考虑的还是不全面的。这里我就按张凡同志的讲话,做出一些我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同志们探讨一下。

第一,所谓的缩短一年进入临床的时间,这个是错误的。你们这几个学校,汇聚的都是华国最好的学生,最优质的老师,条件最好的医院。

本来学生底子就好,如此优越的环境下,能出现这么样的成果,都没有必要惊讶。

所以这个对比是错误的,不适当的。

第二,所谓的茶素教科书这一块,我认为也是不好的。为什么呢?看看十校联考就可以了,我这个可不是信口开河的啊同志们。

十校联考的卷子我们专门送到一所普通院校,还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普通院校,让他们的学生拿着十校联考的卷子去答题。

结果怎么样?

估计有些同志知道,有些同志不知道。

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没有考及格!

同志们,是我们的学生不努力吗?是我们普通院校的水平不合格吗?

都不是,而是因为十校联考的难度过高。

本科阶段的教育,是一个基础入门的培训。

你不能拿基础入门的学生按照硕士化来培训。

本科教育有一个惠众和世普性的。并不是每一个学生毕业后,都可以走到医疗行业的顶端。

大多数的学生,是需要填充到每一个街道,每一个城镇。

老百姓最需要的是能治疗头疼脑热和蔼可亲的,而高飞高跳的才是在座各位经过本科挑选后,去调教的研究生,去培养的博士生。

所以,张凡同志的心是热的,但办法和措施是错误的。”

几句话,说的张凡哑口无言!

反驳,反驳个锤子,人家在教育行业浸淫几十年,是你一个医生能说的过的吗?

张凡知道他这是诡辩,可就是没办法说,没办法说他不对。

这尼玛,张凡回头看了看,老陈迷迷糊糊的指望不上,王红咬牙切齿的也指望不上。

高晶晶都让人说的开始反思了。

哎!怪不得人说不能和秀才讲理是一定是举人而不是一个武夫。

就在这个时候,中庸的新院长说话了。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我们今天聚集在这里,是为了解决问题、推动教材项目的前进,而不是为了陷入无意义的争执。我理解大家对于这个问题都有自己强烈的观点,这恰恰说明我们都对工作充满热情和责任感。

然而,现在的针锋相对并不能真正帮助我们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我们不妨先停下来,深呼吸,冷静地重新审视我们的立场。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让华国医疗更优秀更适合。

不同的观点往往源于不同的视角和经验,这其实是我们的财富。

让我们放下情绪,以理性的态度去分析每一种观点的利弊。从对方的立场去思考一下,也许会发现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我们可以依次阐述自己观点的核心依据,同时认真倾听他人的解释,通过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共同找到一个能够平衡各方利益、切实可行的方案。

我相信,只要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合作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化解这场争论。

张院说的是专业化,领导说的是综合性,大家都没有错,大家说的都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