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谈判很快就陷入了僵局,法国人要求吞并意大利地区,奥地利则提出要兼并德意志联邦,这都不是英国人可以接受的。
这么一来,就相当于同时放出两个大帝国,尽管法奥两国本来就是大帝国,英国人还是不愿意看到两国继续壮大下去。
如果让法奥两国都完成了各自的战略计划,不列颠的世界霸主地位就不稳了。
要知道,法奥两国从来都没有正式承认过英国人的霸主地位,两国内部一直都有挑战英国人海上霸权的声音。
现在已经不是二十年前了,当时英国人工业总量就超过欧洲的总和,国力上的绝对差距让英国人成为了霸主。
然而,随着大家工业革命的完成,这种差距逐渐缩小了。靠着人力资源上的优势,现在奥地利每年的工业总量,几乎和英国人不相上下。
法国人也比英国人差不了多少,估计吞并意大利地区过后,再过上三五年,法兰西的工业总量就能够反超英国人了。
这是本土面积大、人口多的优势。虽然人均还是比不了,可是架不住人多啊!
奥地利本土人口已经高达6976万,年内就可以迈过7000万大关;法国一旦吞并意大利地区,总人口就会超过5400万。
而英伦三岛的总人口才有三千两百多万,他们的人口出生率在3.5%左右,远远超过了法兰西,却又低于了奥地利。
这种差距短期内还看不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带来的后果却是灾难性的。
这世界上永远都不缺聪明人,人口对国家实力的影响,自然有人看出来了。
只不过伦敦政府中很多人,都被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带偏了,忽视了工业时代生产力进步,和殖民时代降临增加了人口容量。
爱尔兰大饥荒就是在这一理论下发生的,政府的官僚们认为英伦三岛人口够多了,故意坐视大饥荒发生。
这套理论实际上也没错,土地能够容纳的人口确实有限,只不过马尔萨斯是上个世纪的人,按封建时代标准计算的。
工业时代就不一样了,按照奥地利人口专家的估计,本土能够容纳的人口还可以增加一倍,殖民地也可以养活两亿人。
科不科学弗朗茨不清楚,反正这个数字他直接拿出来用了,要不然怎么鼓励生育呢?
当然英国人少,主要是本土人口少,并不是说英裔少。海外的英格兰人还有一大堆,不然殖民帝国也撑不起来。
谈判陷入僵局,这也是大家意料之中的。大国之间的结盟牵扯到利益太多,不是短时间能够捋清的,拖上几年时间都很正常。
法奥结盟实际上也拖了很多年,早在1848法国大革命后,双方都在讨论这个问题了。
中途因为法国政权更替,结盟也一度中断了。到了19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国际局势的不断变化,为法奥两国靠拢提供了机遇。
谈判归谈判,该下的黑手还是要下,只不过大家默契的收敛了一下。
弗朗茨取消了占领英属南非的计划,英国人也放弃了联合葡萄牙,将奥地利驱逐出南非的战略。
不过围绕着两个布尔共和国的争斗,双方还在继续。现在已经不能说是布尔共和国了,在不知不觉中德语变成了当地的主流。
不需要推广,说的人多了就算主流。两个布尔共和国政府也很无奈,他们也不想要这样,可是没有办法。
布尔人这个民族从诞生,就充满了浓浓的德意志风味,根本就洗不掉。
没有办法,就连这个年代的荷兰,都深受日耳曼文化影响,何况他们这个混血民族呢?
1830年大约有12000名荷兰人不愿意接受英国人统治,进行了迁途建立了两个布尔共和国。
为了增加人口,他们接受了欧洲移民。十几年里大约有八千德意志地区移民抵达,还有一部分法国传教士过来,布尔民族就这么诞生了。
到了19世纪中期,两个布尔共和国总人口超过了3万。
从1856年开始,布尔共和国的历史发生了改变,大量的德意志移民涌入,改变了这两个国家的人口结构。
排斥德意志移民那是不可能的,当时一半的布尔人都有德裔血统,一个不好就内乱了。
那就同化好了,尽管两个布尔共和国政府很努力,还是架不住来自德意志地区的移民多。
最后同化还是成功了,只不过和最初的计划相反。随着英布冲突的增加,需要抱大腿的两个布尔共和国不得不向奥地利靠拢。
政治上的变化,直接两个布尔共和政府放弃了最初的计划,德语成为了主流。
局势发展到了这一步,两个布尔共和国已经变成了德意志国家,和奥地利合流是早晚的事情。
弗朗茨可是非常重视南非地区的,抛开肥沃的土地不提,光地下的黄金就是奥地利未来战略不可或缺的一环。
货币霸权没有人会放弃,英国人在捣鼓“英镑——黄金体系”,法国人在构建“法郎体系”,奥地利也不例外,正在建立“神盾——黄金体系”。
谁能够成为最后的胜利者,除了看工业外,还要看谁手中储存的黄金数量多。没有足够的黄金,还争夺什么金本位霸权?
这和野心没有关系,弗朗茨最初是没有准备和英国人争夺货币霸权的,但是随着实力的壮大,利益正在逼着奥地利往前冲。
就算是政府不动,资本也会自己动起来。现在国际货币霸权争夺还没有到图穷匕见的时候,可三国的金融资本已经快要刺刀见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