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获罪(1 / 2)

造作时光 月下蝶影 2074 字 2021-05-13

第135章 获罪

大理寺的人, 带着金甲卫在昌尧州秘密搜罗的证据离开宸阳宫, 正殿就只剩下姬家人、花家人, 还有站在角落没有说话的谢世子。

昌隆帝看了眼谢世子, 叹了口气。谢聘在事迹败露后, 竟然想带着儿子一起自杀, 这个人骨子里, 瞧不起普通人,也无法接受谢家从高高在上的地位跌落。

御案上,清楚记录着谢聘以及谢家这些年来, 私底下干的事。

因怀疑茶馆的堂倌听到了他与谋士的话,让堂倌一家死于走水。堂倌一家老小共有七口人,最小的还不满周岁, 就这么死得不明不白。

谢家还偷偷收养孤儿, 以养蛊的方式来挑选死士,合格的孩子留下, 不合格的孩子全都没了性命。

在谢家的计划里, 平民的生死并不重要, 他们高高在上, 冷漠得近乎残忍。昌隆帝爱民如子,实在无法容忍谢家犯下的累累恶行, 他深吸一口气, 把卷宗拿起来:“赵三财, 把这份卷宗拿给谢世子看看。”

谢世子抖着手接过这份卷宗,每看一段面色就白一份, 里面记录在册的性命,就像是一把大手,紧紧拽住他的良心,让他无法呼吸。

卷宗还没看完,谢世子便跪了下去。

谢家,罪不可恕。

昌隆帝看着被愧疚击垮的谢世子:“为了这些冤魂,朕将严惩谢家,你莫要恨朕。”

“陛下。”谢世子已经不敢唤昌隆帝为皇舅,他朝昌隆帝磕了一个头:“一切乃谢家咎由自取,罪臣只有愧疚,又岂会责怪。”

昌隆帝叹口气,唤来一个小太监:“送谢世子回去。”

按照大晋规矩,外嫁公主诞下的儿女,长子加冠后封郡王爵,长女及笄后封郡主,但是谢家犯下这么多大案,谢世子是不可能晋封郡王了。

“宣礼部尚书进殿,朕欲册封乐阳公主长子为平侯。”昌隆帝沉默片刻:“赐平侯京中府邸,无召不得出京。”

这是他身为帝王,最大的仁慈。

谢世子加封平侯的第二天,谢家犯下的累累罪行便昭告了天下,震惊了天下所有人。

暗杀平民,私养家兵死士、圈夺民田、与他国勾结、卖官卖爵……

与这些惊天恶行比起来,之前闹出的淹死书生案,简直渺小得不值一提。

大理寺开堂审案时,引来无数百姓围观。这些人证,有些是金甲卫带回来的,有些是花长空“无意”找到的。

听着这些人证们句句泣血诉,诉说着家中发生的惨案,百姓们愤怒不已,吼着要把谢家人千刀万剐。

“你们还不知道,主犯已经在案发时自杀了。”有个消息灵通的百姓小声抱怨道:“真是便宜他了。”

“真是没想到,谢家竟然做了这么多恶事。”另有百姓摇头:“这些读书人,表面看起来知书达理,没想到这么坏。”

“你可别胡说,谢家犯下错事,与其他读书人何干?”有明理的老百姓立刻反驳:“那些为咱们老百姓做事的,很多也是读书人,就连这次去昌尧州查案的钦差也有一位是新科状元,难道他也坏?”

其他人也纷纷表示赞同。

被反驳的百姓面带羞意,掩面而去。有南方读书人听到这段对话,心里好受了很多。谁愿意自己什么都没做,就担上坏名声?

“真是没想到,谢驸马竟然会服毒自杀。”石榴树下,花琉璃与太子坐在一起闲聊,桌上放满了花琉璃喜欢的零嘴。

“谢聘这个人十分自傲,让谢家凌驾于所有读书人之上,是他毕生的追求。当这份希望落空,整个谢家败落,他宁可死也不会承认自己走上了错路。”太子抿了一口茶,语气有些淡淡:“说到底,他并不想承认自己失败了。”

一个自诩聪明,看世间皆是蠢材的人,有他独有的“骄傲”,其他人的生死皆不在他眼中。

谢家这场大戏落幕,花琉璃心里隐隐有些不得劲儿,总觉得还有什么事,是她忽略的。

“与谢家勾结的玳瑁人,会是谁?”花琉璃皱眉:“玳瑁太子病逝,三皇子还留在我们大晋京城,其他的皇子或是玳瑁皇帝,会不会是与谢家有来往的人?”

“玳瑁皇帝重文轻武,沉迷享乐与女色,对玳瑁国内的政务都疏于管理,更别提费尽心思与谢家联手唱这一出戏。”太子取了一粒葡萄喂到花琉璃嘴边:“愿意做这种事的,自然是某位有野心的皇子。”

玳瑁皇子比金珀与大晋皇子都多,这是玳瑁皇帝沉迷女色的后遗症。在所有玳瑁皇子里,据说太子最后仁德之相,很多心系天下的玳瑁官员,对这位太子充满了期待。

哪知道这位太子嘎嘣一下死了,不知有多少文臣哭湿枕头?

“殿下,陛下召您去宸阳宫处理政务。”宸阳宫的小太监已经学会了一项技能,只要有福寿郡主在,请太子去宸阳宫,太子都会乖乖答应。

要面子的太子,在心爱的姑娘面前,也要维持有责任、有能力、积极向上形象的。

“陛下召见啊?”花琉璃道:“殿下不要耽搁,快去陛下那里吧。家兄刚从南边回来,我也该多回去陪陪他。”

“哦。”太子深深怀疑,自家父皇是故意的。为了让他去宸阳宫帮着处理奏折,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可是他能怎么办呢,是男人,就不能让媳妇儿觉得他不上进啊。

太子耷拉着脑袋走了,花琉璃想起太后前几日说御花园里的花开得好,就准备去采几支花送到寿康宫再回家。

到了御花园,她见二公主跟几位宫女在园子里扑蝶,时不时伴着悦耳的笑声,很是欢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