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二 十转金丹,老丹证道(1 / 2)

福德天官 忽悠啊 1785 字 9个月前

www.x630book.com,

大衍道君一开始还掌握主动,可渐渐,老丹提问,越发深入,涉及根本之秘,但遮遮掩掩,不是大衍道君的风格,毕竟如果不能压服老丹,便不能接下来顺利接管九洲大学,成就仙道正宗,谋取九洲仙道气数。

于是干脆讲出,却明悟核心,不再是为诸师生讲道,不需顾及他们,而是要讲老丹这个九洲大学山长说服。

于是讲起来,便更加无遮,因为笃定了去,这些人听不懂,即便有老丹嚼烂了喂给他们吃,也听不懂。

于是越发深僻,老丹越听越精神,只觉得这大衍道君,玄玄妙理,独具特色,有盖周天之全,得大道之繁。

大道衍化之玄妙,是一衍四九,四九衍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合道之性,体会出道既是一,道亦是万的特性。

当然,其着重讲的是道一衍四九,四九遁天地,天地初始便是“混元”,是先天之前的大道。

老丹则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作为大道一衍四九的补充。

一时间老丹智慧光虽非如大日,可也如满月,照亮整个讲道台,亦不忘初心,采取一问一答式互动,即便道行低的听不明白,可还是有天仙道行的,能听个十之一二,又从十之一二中慢慢揣摩,了个万分之一二。

可那也是一位太乙道君,和老丹的万分之一二,对其十分助力,可以说是“听君一句讲,胜参十年道”。一场讲道听下来,若是善于梳理自身的,便相当于苦修数百年,若想明白了某個死结观窍,那更是又省去了数百年蹉跎。

两个数百年,加起来便是千年,又怎么不算“闻道”呢?

老丹陷入忘我之境,心神之意,渐渐和九天之上,弥罗神都之中的“丹元宫”相合。

丹元宫中,有一炉鼎,外为泥炉,内为金鼎,炉是太极八卦炉鼎是先天金鼎。

只见着长寿道君,正在用文火烧丹,此火是老丹自从深渊所得大罗永恒气息之宝“八景宫灯”之中所得紫焰。

如今雇佣了童子劈柴,用先天灵根的枯枝烧炭,再取炭引火,是为阴火,也叫文火。

若是直接劈柴,燃起明火,便叫“武火”。

长寿童子,将那芭蕉扇,仔细的看顾炉火,这芭蕉扇,也是黄天的那灵根。

不可叫炭火过大,也不可叫炭火熄灭,一块仙炭缓缓要烧四个时辰,将丹炉稳定。

这丹炉中,炼的,正是老丹炼制的“外丹”,九证天仙法的闭环。

就当长寿有些想打瞌睡,却见丹炉前出现一尊虚影,是老丹往日炼丹的影像汇聚,对着丹炉打出一个个手诀。

长寿顿时清醒,目不转睛,见着这虚影面无表情,可手诀却暗含数术,有演化周天之相。

“这是从来没有见过的丹诀。”

“这炉金丹,在重新返火炼制,难道还有什么变化不成?”

长寿福至心灵,不敢打搅虚影,只安静做个烧火童子。

十分熟练的配合,他已经做了一段时间烧火童子了,也参与了许多金丹的炼制,知晓其中物性变化,虽然这虚影不是老丹本人,但必然是老丹分心二用在操控的,却不必多问,只需按照平常一般做事就行。

一时间整个丹元宫又运转起来,烧柴的,添炭的,添水的,清灰的,碾药的,抟泥的,忙忙碌碌。

黄天在玉皇弥罗宫中看得清楚,已经明悟了然:“老丹证道,就在今日,这道丹还需道火炼,这大衍道君,就是老丹所欠缺的这股大道之火。”

莫名之间,黄天念起:当初他还是小千世界的野人一个,无名祭司,领悟我之卦象,才为我赐名,老丹,其实是碰瓷老聃,如今看来,丹字未取错,确实是丹丸一粒,从凡至灵,从灵至仙,从仙至道,一步一蜕。

先于小千世界得长生,飞升至于中千世界立教化,转入九洲大千成天师,一步一蜕。

于是多助一些,将混元印法施展。

只见那下界方丈岛九洲大学讲道台处,在老丹和大衍道君的辩论衍道之中,有无穷元炁激荡,相互对抗。

这并非二人有意斗法,而是二人大道理念,撬动了天地。

别看大衍道君是太乙,老丹还未证,可大道争锋起来,谁也不让谁。

沧溟道君和天阵道君看得着急:九洲处处卧虎藏龙吗?这老头竟然和老师辩论不分高低,那岂不是说明,这个老头也是道君境界的道行么?

他们有心想要破局,可怎么也插入不进去,只能焦急在场下等待,但表面还要装作泰然自若。

忽然天地之中,云气汇聚,随即便有元炁之雨水,纷纷落下,这些雨水,正是黄天亲自施展混元印,调动元炁。

原来十数万人聚集,都是修士,仙人,在刚刚的参悟之中,便不由自主的修炼起来,若不施为,方丈岛虽为一品神山,东海又为富灵之地,也要一时元炁真空,久久不能恢复。

如今元炁甘霖落下,顿时便将这些修士,仙人的元炁之厄解决,一时间不少人立地突破起来。

只是两人并未理会这些,任海水汹涌,大道演化,激荡生雷,只双目看着对方。

老丹看见了一枚残玉,这残玉是前古不灭宇宙的一部分天道法则所化。

大衍看的的一个太极,阴阳鱼儿相互追逐,在阐述大道真理。

那大衍道君手中握着的残玉越发滚烫,烫得便是大衍道君的太乙道体,都灼烧出来了一个水泡。

大衍道君这才恍惚起来:“原来,我是真火。”

老丹亦停了下来,恭恭敬敬的对着大衍道君施了一礼:“多谢道君以大道倾囊相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