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自长安城建立之初就成立了,并凭借帝都的政治地位和政府的重点扶持,迅速从建业天工学院、建业大学、建业师范学院、北方政治经济学院等诸多大学引进了大量的知名教授和学者,搭建起了较为完善的专业体系,很快便成为东部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学。
而帝国大学则成立于汉兴十年(1680年),足足比长安大学晚了十年,算是一个小字辈。
但是,帝国大学却是由当年的太祖皇帝亲自主持建立的,大学运转费用的大头也是由皇室基金注入。因而,从它诞生之初,便被打上了深深的皇室烙印,甚至被认为是皇家学院。
因而,依托皇室不遗余力的支持,帝国大学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迎来了一段高速发展时光,从学校规模和学术影响力等诸多方面,逐渐追上了长安大学,并与之展开激烈的竞争。
总得看来,帝国大学以政治,人文社科和艺术专业方面著称,并在这几个方面稍稍领先于长安大学。自建校以来,已经先后出了一位总理大臣,三位副总理大臣,五位大理寺大法官,三十多位阁部尚书和地方总督,以及数量更多的社会知名学者、书报专刊的编辑、撰稿人。
而长安大学则与建业天工学院一脉相承,在数学,物理,化学,应用科学等工科专业方向上遥遥领先于帝国大学。在历年皇家科学奖的评选当中,长安大学与天工学院基本上能包揽了各个学科的奖项。
作为两个齐国最为顶级的名校,而且还同属一城,学术上的竞争不可避免,学术外的竞争也互不相让。
足球、马球、手球、网球、赛马、摔跤、格斗、赛龙舟,以及每四年一届的全国大学运动会,无不针锋相对,力争压过对方一头。
若是对方学校搞出了什么糗事,另一方则会幸灾乐祸地予以大肆调侃和嘲笑。
今年三月初,经过数十年的争论,是否允许男女同校的问题在皇帝陛下的大力支持下得以解决。
按照讨论结果,帝国大学将在九月新学年开始之际,首次招收二十名女学生进入大学,与众多男学生同堂上课,这标志着传统大学之门向妇女开放,同时也意味着齐国女性地位的再次获得提升。
其实,此前齐国大学也是招收女学生的,不过皆为女子学院,不论是授课的教谕,还是听课的学生,全部都是女子,以此应对社会传统中所谓的“男女授受不亲”。
据说,早在建国时期,太祖皇帝就曾下令各级学校,包括大学,男女学生混同上课,以此节约教育资源和教育成本。
但此举遭到无数学者和教谕的反对,女子入学,本来就已是惊世骇俗了,若是再施行男女同校,共居一室上课,那成何体统,岂不是有违社会伦理,更会造成各种道德风化问题。
太祖皇帝争论不过,在汹汹舆情之下,不得不放弃了男女同校的谕令,转而建立了男女分校就读的教育模式。
数十年过去了,随着齐国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思想上也更为开放和包容,整个社会对女子接受教育和参加工作已普遍接受。随之,民间舆论便有了男女同校的讨论,认为学校也应开放女禁,允许女子就读综合性和专业性大学,享有男子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泰平十五年(1719年),内阁科技教育部颁布了《帝国中学学制》,正式规定:“初级中学可以男女同校。”
泰平二十三年(1727年),长安名华高级中学试行男女同校,就齐国的学校来说,开了风气之先。
而现在,帝国大学这种高等学府也开始试行男女同校,顿时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热议。
而作为老对手的长安大学自然也不会放过这种机会,不少师生对此是极尽嘲笑和讽刺,认为女子尚不具备足够的智力和能力来完成男子同样的课程,她们更无法理解那些专为培养男子逻辑思维的专业学科。
那么,堂堂帝国大学是不是要特意为这些招收的女子设置缝纫、绘画、小手工、育儿、家政等“女性科目”?
还有,这些女子进入帝国大学就读,与诸多男同学在共同学习过程中,会不会在“耳鬓厮磨”间,为帝国大学生出几个“小学生”?
当然,长安大学的学生们怪话连篇,未尝没有一丝嫉妒的心理。
尼玛的,男女同校,美人相伴,这可是“对月把酒时看剑,红袖添香夜读书”,此乃我辈文人的风雅之事!
在大学里,学生除了每周正常地接受教授和学者的知识传授外,一般大部分时间就是阅读大量书籍和文章或者跟课业导师讨论和交流学术思想,另外还有运动、会谈和娱乐,以及与其他同学的交往时间。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毕业的学生,自律和独立性是不可或缺的,只有这样才能学到应有的知识和思想,继而产生出色的、富于革新精神的社会精英。
不过同样也有许多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只能勉强毕业,特别是那些拥有深厚家庭背景和高官显贵出身的学生从不会一门心思投身学习。他们的时间都花在找乐、运动和关系交际上,只是在需要课业考核的时候,才会努力学习。
要是大学里有一群温婉美丽的女同学,这对荷尔蒙爆棚的男学生而言,简直诱惑力十足,为枯燥而乏味的大学生活增添一抹绮丽的氛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