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大型模锻件制造攻关小组(日万,求月票!!))(1 / 2)

机械工业部下属院校一共只有三所,其实也没什么好讨论的。

最后大家还是一致决定要把庐州工业大学纳入到科工委管辖范畴内。

除了需要在庐州设置一个配套院校之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在于这所学校的车辆工程专业有一定的实力。

但又不是特别有实力。

这年头在华夏学车辆工程,是真不知道出来之后能干啥。

合资企业能提供的最好岗位也就是车间工程师,而国内自己的企业……

不说也罢。

等到南汽和菲亚特那个联合研发中心落地,情况可能会稍有好转,但至少眼下确实没什么前途。

坦克与装甲车辆倒是个出路,但1997年是啥概念。

96A和99都还没着落,第二代的88A/B和更早的59/69坦克都已经停产,白板96坦克的数量稀少,整个华夏的装甲工业产能就靠86和92两种步兵战车维持着。

解放军自己装备不了几辆,外销的话又完全竞争不过苏联解体之后几乎以废铁价处理的大量T72和BMP/BTR……

总之根本没效益。

稍微有点能耐的肯定是要往国外跑。

这样一来,在国内留住一批中上水平的中流砥柱就是比较现实的选择。

在北方已经有京城理工大学了,南方也可以留个苗子。

“那就暂时这么定下来好了,到时候往上面打个申请,应该就可以。”

丁高恒的最终拍板,也意味着这个话题告一段落。

当然,原则上说,分配人家机械工业部所属的高校,还是是要跟他们,以及教育部沟通一下的。

但庐州工业大学此时连211都不是(2005年才入选第二批),不会有太多人关注,问题不大。

“主任,是否考虑要把现在机械工业部制定产业政策的职权也争取一下?”

短暂的寂静过后,政策法规司的司长抛出了一个稍微有些敏感的话题。

尽管大方面上的产业政策是由国家计委制定,但机械工业部仍然可对于具体的执行方向作出指导,如果能拿过来的话,显然对政策法规司,以及他本人是有好处的。

当然,对于国防科工委也有。

不过这种东西,牵扯到的影响可就比刚刚那一个学校过来大多了,所以他也只能说是“争取”。

在这个问题上,大家显然要谨慎很多,过去了足足半分钟左右都再没有人发言。

“我觉得,还是不要过于贪大求全了。”

最后只好由丁高恒自己出来表态:

“产业政策制定这个方面,本身就比较敏感,也是被某些人攻击说市场化程度不足的主要靶子,至少在入世这件事彻底敲定下来之前,谁接到手里都是个烫手山芋。”

虽然并没有把话说的很明白,但显然,他口中的“某些人”并不是美国人。

否则直接说就完事了。

事已至此,政策法规司的司长也知道这个事肯定是没戏了。

不过,丁高恒紧接着又补充了一句:

“当然,也没必要过于悲观,咱们这个装备工业司虽然明面上没这项职权,但就像刚刚小常说的那样,靠项目来以点带面,用用巧劲,还是能做不少事情的。”

职权这种东西,有明着的,也有暗着的,前者固然更好,但后者也未必就差。

其中的弯弯绕绕纷繁复杂,不过能坐在这里的人一个个都是老油条,自然无需丁高恒说更多。

而且他刚刚也说了,是“入世这件事彻底敲定下来之前”。

在那之后的事情谁能说得准呢。

到这一步,装备工业司的事情,也就基本确定下来了。

至于具体的组织架构以及编制构成,并不是科工委这个级别能直接决定的。

“最后,还有一件事情。”

丁高恒把手中的钢笔放下,神情也轻松了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