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2章 措不及防 篓子捅大了(1 / 2)

一晃眼来到又是两个小时过去。

下午1725分。

三辆采访车来到庆州市。

高速路口。

崔新阳静静的站在路边。

三辆采访缓缓停下。

记者们自我介绍后。

崔新阳也不浪费时间,带着三辆采访车前往沿着公路继续前行。

下午1749分。

庆州市。

郊外。

一片山林。

此时的林地有上百名警员正在进行搜索。

看着满是警察的山林。

记者甲开口问道:「崔检察官,请问你们在干什么」

崔新阳回答。

「我们收到线报,永鑫精工的工厂暗地里招募黑工,并且每次发生事故出现伤亡都会隐瞒数字,把一些死亡的偷渡者掩埋或者沉尸海底。」

「根据线索,这片树林中大概有两到四具鳲体!」

闻声。

kbs电视台记者,以及两大报刊记者顿时眼睛一亮。

两名报社记者更是举起相机疯狂按下快门。

kbs电视台记者则是命令摄像师对准山林。

紧接着。

记者甲又道:「崔检察官,我们能上去看看吗」

崔新阳毫不犹疑的答应下来。

「没问题,请跟我来!」

话音刚落

树林里传来狗吠声。

一名警员大喊:「找到了,快点来!」

三名记者听到声音,猛地看向崔新阳。

「崔检察官,鳲体找到了,我们快点过去吧!」

崔新阳点点头,在前带路。

记者们和摄像师紧随其后。

片刻功夫。

一行人来到发现鳲体的地方。

李正忠正站在一处深坑旁。

来到鳲体附近。

崔新阳迫不及待道:「李检察官,鳲体情况怎么样」

李正忠指了指深坑。

「你自己看!」

崔新阳低头张望,只见一米多深的坑里摆放着三具全身腐烂不堪,露出阴森白骨的鳲体。

同时,深坑里有两名穿着防护服的鉴证人员一边拍照,一边采集证物。

两名报社记者再次举起相机对着深坑里的鳲体拍照。

kbs电视台记者叮嘱摄像师把画面清晰记录下来。

又过了不久。

山林右侧,距离两具鳲体百米开外。

又有警员大喊:「快来,这里有发现!」

三名记者对视一眼,急匆匆的跑去。

然而崔新阳并未跟上去,仅仅吩咐两名警员保护好记者的安全。

等人走后。

崔新阳表情严肃的道:「事情好像不对劲,要不要向厅长汇报」

李正忠脸色微沉,稍作思索。

「暂时不用,还没到那个地步!」

崔新阳又道:「那好,我过去那边瞧瞧什么情况。」

说完,转身离去。

看着同伴离去的背影。

李正忠回头看向深坑,眉头皱成一团,心中暗自祈祷,希望不要有麻烦。

另一边。

数艘快艇和两艘海警船停靠庆州市附近的一片海域。

此时正有蛙人不断潜水。

马周文和程课长站在海警船甲板上心情焦急的等待着。

哗啦!

一名蛙人从水中钻出,摘下氧气罩大喊。

「找到了,把绳索放下来!」

马周文脸色微变,急忙吩咐旁边的警员将绳索扔下去。

蛙人牵着尼绒绳又一次潜入海中。

没一会功夫。

绳索突然开始抖动。

马周文立刻说道:「绳子动了,快往上拉!」

不久后。

一个密封铁桶被拽了上来。

马周文张嘴道:「撬开它!」

一名警员手持撬棍沿着铁桶边缘用力。

咣当!

一声闷响。

铁桶的盖子瞬间掀飞,一股无法形容的恶臭弥漫开来。

马周文强忍臭味,来到铁桶前向内望去,整个人差点恶心的吐出来。

其他警员则捂着鼻子躲得远远的。

而撬开铁桶的家伙早就趴在栏杆上大吐特吐。

幸好鉴证课的秉承着职业操守,戴上口罩来到铁桶前一边拍照,一边收集线索。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

暮色降临。

海警船的甲板上摆放了六个铁桶,其中有一个是打开的。

剩余五个准备运回庆州警署再进行尸检。

晚2219分。

庆州警署。

一具具腐烂的鳲体和白骨整整整齐齐的摆放在停尸间中。

哪怕见多识广的黄政民都被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总共十六具鳲体,还都是非法劳工。

至于三名记者仿佛发了疯一般,对着摆放在停尸间内的鳲体拼命拍照和录像。

铃铃铃

铃声响起。

黄政民掏出手机看向来电显示,随即按下通话键。

「李厅长您好!」

李在华的声音传出。

「黄署长,事情我已经知道了,我再有五分钟抵达庆州警署,请你带着记者到你的办公室等我!」

黄政民点点头。

「好的李厅长!」

李在华又叮嘱几句,结束通话。

黄政民放下手机,走到三名记者跟前道:「三位记者朋友,李在华厅长请你们到我办公室谈谈!」

听到这话。

三名记者本能意识到接下来可能要发生的事。

奈何李在华的名头太大。

况且他们临来之前,部长和主编也吩咐过不要得罪这位半岛有史以来,最年轻检察庁长。

三名记者考虑到李在华不好惹,未拒绝黄政民的邀请。

晚2226分。

庆州警署。

顶层。

署长办公室。

当当当

敲门声响起。

不等黄政民开口。

房门被人推开。

李在华大步流星的走进办公室。

见到来人。

黄政民和三名记者赶忙鞠躬行礼。

「李厅长李厅长」

李在华挥了挥手,身后的文京浩关上大门。

顷刻间。

屋内只剩下五人。

李在华面无表情的来到主位一屁股坐下。

这种目中无人的态度,使得三名记者微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