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 模范好丈夫(第二更)(1 / 2)

硬核厨爸 旁墨 2462 字 6个月前

马小龙之所以带上陈煦、罗瑜和汉斯一起过去,因为按照之前冯一帆定下的规矩,今天轮到陈煦、罗瑜和汉斯帮忙。

这是冯一帆在大家都想不出菜单的菜之后,想到的一个锻炼大家的办法。

尤其是对陈煦、罗瑜和汉斯这三个之前更多做点心厨师的锻炼。

一开始罗瑜是有些抵触。

她觉得自己一个点心师傅,要在林家铺子里给人下面条,还要去炒那些面条上的浇头,实在是很掉价的一件事。

可是当冯一帆给她演示一碗面条烹调过程,包裹之前制作面条的过程。

再加上陈煦私下里告诉她,国内传统厨行当中,原本是没有单独点心师傅,通常点心师傅便是后厨里的白案,所以包括做面条在内,这些基本功夫一位白案师傅都是必须要能够掌握。

而冯一帆之后又给罗瑜演示了绉纱小馄饨。

看到那晶莹剔透的小馄饨,让罗瑜也是惊叹不已。

最终,罗瑜也是只能乖乖从基础学起。

按照冯一帆的安排,包括石家慧在内,都需要分批到林家铺子帮忙,要参与制作面条、小馄饨、炒饭,晚上还有包子和烧麦,算是一种变相的点心制作,也是在锻炼几个人。

罗瑜几天下来,自信心也是饱受打击。

用陈煦的话说:“怎么连包子和烧卖你都包不明白呢?”

这句话还真不是玩笑,也不是陈煦有意在嘲讽。而是罗瑜真的开始包的时候,真是没办法包出符合要求的包子和烧麦。

按照苏记包子的要求,必须要:荸荠鼓,百褶裙,鲫鱼嘴。

罗瑜在看冯一帆和陈煦包的时候,会觉得看起来似乎并不算复杂。

但当她自己开始做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自己可能连和面都干不了。

也是这么几天在苏记包包子的经历,让罗瑜算是终于明白,她以前终究还是小瞧了中式的面点。

要想把一个包子包好,首先是要懂得如何和面。

饧面需要饧上多久。

还有面揉的力度以及时间。

甚至就连酵母的添加,都是有着学问在。

好在还有陈煦每天给她和面。

但除去和面之后,接下来包的过程,又是一个颇有些复杂的事情。

第一天晚上的时候,罗瑜甚至连一个像模像样的都没能包出来。

又是跟着学了两天,才算是勉强能够包出形来。

但是想要做到冯一帆、陈煦和石家慧的速度,罗瑜还是差得很远。

所以在经过了一番包包子和烧麦的打击后,罗瑜仅存一点的骄傲也是终于放下。

这才会有马小龙一叫,罗瑜会立刻跟陈煦、汉斯一起,跟着马小龙去隔壁。

几个人拉开林家铺子后面,立刻能清楚听到前边传来的吵杂声,很明显虽然时间刚刚点,但前边已经来了不少的客人。

几个人一起在后院里认真洗了洗手,换好了衣服过后,林家铺子里的厨房。

林瑞峰看到几个人进来,也是终于算是松了一口气:“你们几个可算是来了,赶紧来帮忙吧。”

几个人也是机会不用吩咐,立刻去接手之前便分派好的活。

其中陈煦是负责和面,然后罗瑜负责煮面。

汉斯则是跟着一起炒饭和炒一些浇头。

后厨里的人一多,自然是前边点单很快被处理完。

林瑞峰让宁诚把最后一份递出去后,也是笑着说:“不错啊?最近罗瑜和汉斯进步很快嘛。”

汉斯用蹩脚地汉语说:“在,加油,学,习。”

宁诚忍不住笑着说:“是努力学习。”

汉斯也是跟着学了一下:“努力,学习。”

罗瑜笑着说:“连汉斯一个外国人,都能在这里炒饭了,我当然是不能落后的,肯定要更加努力学。”

陈煦不忘调侃一下:“那你的包子包得怎么样了?”

罗瑜听到这话,立刻说:“什么意思?是不是今晚你又想睡客厅了?”

罗瑜的这个话,让陈煦瞬间就蔫了。

其他人看着两人一起笑了起来。

欢乐气氛下,大家也都是干劲十足,而因为有了一群人的帮忙,虽然生意越来越好,但是倒也是能够忙得过来。

只是林家铺子毕竟地方小,所以每天过来的大多数人,可能都无法坐下吃。

这边大家都在热火朝天忙碌,冯一帆也终于是陪着妻子检查完毕。

对于有丈夫全程陪同,苏若曦还是感到非常开心。

因为医院里不少来检查的孕妇都是自己来,或者是家里人陪同来,丈夫陪同的并不算是很多。

更何况,能够像冯一帆这样,每一样检查都会很小心在旁边伺候的更少。

所以在检查过程中,一些医生和护士都在苏若曦面前夸奖冯一帆。

“你丈夫可真的是太细心了。”

“对啊,每次都要前后抱你躺下呢。”

“真是好暖心的。”

“还会详细问饮食方面的事情,真的是太不容易了,你家里都是你丈夫做饭吗?”

在听到做饭这个问题时,苏若曦微笑回应:“是的,我丈夫他是个厨师,所以家里饭菜基本都是他做的。”

周围一些人听到了,也都是纷纷羡慕地惊叹不已。

“哇,好幸福。”

“对啊,能找个厨师当丈夫,那肯定有口福呢。”

“能每天吃好多菜。”

苏若曦表面上是保持腼腆笑容,但实际上心里那是一个骄傲。

当然,也有一些人认出了冯一帆。

“好像是冯大厨吧?”

“哪个冯大厨啊?”

“就是上过《菲常见证》,而且网上有好多他做菜视频那个啊。”

“啊,对哦,是冯大厨,古街苏记的那个。”

“冯大厨的妻子,那你可真的是太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