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偷元昊老家(2 / 2)

西方的财货源源进入中国,中国文化也不断输入西方。

在这中西经济文化不断交流的过程中,青唐成了当时的国际城市,城内胡商簇拥,宝货山积,据《青唐录》载,城东定居的各国商人就有数百家之多。

因此与宋朝加紧联系,对于青塘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壮大,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哪怕唃厮啰明知道以后可能会更加与宋国保持严重依赖,为了青塘的未来,也必须要跟宋国保持住良好的关系。

反正不管宋朝在不在青塘推广语言文化和钱币,青塘都是以吐蕃话、吐蕃文加上汉语和汉字来交流。钱币更不用多说,青塘就没有属于自己的货币,自然是用宋朝货币更方便。

此时青塘经过宋国两年扶持,人口上吸纳了不少青藏高原的其余部落,武器装备也得到了提升,在范仲淹的一声号召下,唃厮啰亲自领兵三万,浩浩荡荡杀向西夏。

九月初,西夏一片烽火狼烟。范仲淹以李元昊归顺不诚心为名,发动了北伐战争。

李元昊震惊之余,只能一边再次派出使者前往辽国求援,一边派大将乞遇旺荣领兵两万往西凉府抵御唃厮啰,自己则率领主力与宋军鏖战。

双方于西夏边境的韦州、盐州、宥州、夏州、石州、银州、龙州等地爆发战斗。

等到九月中旬的时候,环州部署种世衡一度趁着环庆路副都总管赵振包围西夏静塞军的时候,率军绕过静塞堡,突袭到西平府附近。

这是宋夏战争以来还从未有过的事情,李元昊吓得不轻,慌忙亲自率军抵抗,总算是把种世衡给打退。

没办法。

西夏的首都离宋朝边境实在是太近了。

最近的地方是怀德军下辖的兜岭,也就是后世宁夏同心县,离兴庆府,也就是后世银川市才二百公里。

范仲淹为这一战筹备两年多,在本身军队人数碾压,又选用靠谱的将领情况下,即便是出了边塞,去进攻敌人的腹地,宋军也是打得有模有样,双方陷入僵持。

便在这西夏四处烽火狼烟的情况下,一支轻骑部队,却悄然绕过了双方交战的龙州,往北过三岔口、万井口,进入了宁夏平原。

辽阔的草原上,到处都可能看到栖息的党项部落。他们驱赶着牛羊,赶在入冬之前最后长一波膘。等到入冬后牛羊就没有新鲜的青草吃,就只能吃夏天收割、晒干的干草。

这些党项部落远远的就看到了密密麻麻的骑兵,刚开始谁都以为这是党项皇帝李元昊的部队,毕竟在宁夏平原上,他们还没有见过宋军。

然而离得稍微近些,视力好的党项人才发现,那是成群结队的宋国骑兵。

一时间草原顷刻间就乱了起来,很多党项牧民连牛羊都来不及驱赶,骑马作鸟兽散,向着西面兴庆府方向而去。

宋军士兵有人提议去追赶,但被张亢否决。

他的目的非常明确,继续深入向北三百多公里,将士们什么都没有携带,除了用于保证马匹体力的豆料以及一柄环首直刀以外,就只有几颗手榴弹。

连皮甲都没有穿,就是为了保证轻骑兵的机动性。

四天后,宋军骑兵以每日七十多公里的速度,到达了距离宋朝边境三百余公里外的省嵬城。

《西夏书事》记载:宋天圣二年,德明作省嵬城于定州,以控驭蕃族。

省嵬城地处定州以北,位于银川平原北面,大概在后世宁夏石嘴山市一带,因地处最富饶的银川平原地区,也成为了党项部落的重要聚集区。

李元昊召集诸多党项部落,自立为皇,下面的各中小部落全都被他集中起来,开垦银川平原,不仅仅是畜牧业,甚至还有农业。

广袤的平原上,不时能见到一些部落帐篷包,帐篷附近还开垦出一些农田,从黄河里引水,犹如宋朝的村落一样。

突如其来的宋军显然把外围零散的党项人吓了一跳,纷纷吹响号角预警。

动静声迅速蔓延出去。

张亢依旧闷头赶路,不理睬黄河附近的党项牧民和农民。

但声音毕竟比马快,随着此起彼伏的号角连绵,惊动了驻扎在省嵬城附近的西夏朝顺军。

李元昊改革军制,在宋辽边境同样布置了大量军队。不过宋夏战争开打后,他把辽国边境的兵马大部分都迁到了宋国边境。

朝顺军是极少数没有迁到南方的军队,因为他们负责的任务只有一个——保护李元昊以及手下主要部落安全!

是的!

省嵬城到定州一带,作为西夏最富饶的土地,自然全都归于李元昊自身的嵬名部落。

他自立为皇帝之后,召集诸多党项豪帅,也把他们的部落迁徙到这边。

说是保护,其实也暗含着控制各部落家属的含义。

一万多朝顺军仓促集结。

当张亢爬过一座小山丘的时候,就看到了一副让他很是惊讶的场景。

山丘西方,是巍峨高大的贺兰山,山势高耸入云,云雾缭绕。

山下到此间山丘,不知道多少里,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帐篷。

地平线上,隐约还能看到一座小城池。

城池外,军队集结。

连绵的号角声音在各个帐篷间响起,无数党项人扶老携幼,向着城池的方向逃去。

“杀!”

张亢面无表情地看着这一幕,淡淡地吐出了一个字。

身后山丘上,成群结队的宋军骑兵出现,涌入潮水一般向着李元昊腹地杀来。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