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战开始以后,双方的弓箭手就都失去了作用,于是手起手中的弓箭,拿起手中的刀加入到战团之中。整个战团就像是一个滚动着的雪球一般,随着投入的人数的不断增加,而不断的发展壮大。
但是就像一个雪球不管他怎样壮大,都不可能将整个世界的雪都归拢到一起一般,双方的兵力也不可能全部都加入到混战当中。这只不过是这场战斗的开始,双方的主将手中都还有大量的士卒,没有投入到战斗之中。他们会根据战局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保证自己一方在第一个回合当中,不被对方轻而易举地获得胜利。
但是战局的发展却出乎回纥主将的预料,先期投入进去的一万部队,居然在短短的两个时辰之内便已经损失大半,派出去准备护卫左右两翼的部队,也被唐朝的军队死死的盯住,不敢轻易乱动。难道说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这一万人马被对方给吃掉吗?尽管心中非常的不情愿,但是他还是吹响了后撤的号角。
见到对方后撤,李恪也就下达了后撤的命令。已经交战了两个时辰,士卒们已经非常疲惫,正好将他们换下来休息,同时让后面的部队顶替上去。第一个回合的交锋的结果,他还是非常的满意的,用两千人的伤亡,换来了对方至少六七千人的损失,战果还是很大的。
重新排兵布阵之后,双方第二回合的交战正式开始。第一个回合,李恪所采取的方式是与对方对攻,目的是要让对方知道,虽然此番出战大唐全部都是步兵,但是绝对的要强于对方的骑兵,而且他的目的也已经达到。所以,第二个回合的交战,他就不会再采取这种大量损失士卒的作战方式。他所采取的是防守反击的策略,前排的士卒全部都是手持一人多高的巨型木盾的士卒,他们的任务就是正面的抵御对方骑兵的冲锋,他们的身后则是负责攻击的陌刀兵。当然在敌人靠近之前,这些个陌刀兵的另一个身份还是弩箭兵。前面的十排士卒都是一排巨盾兵,一排陌刀兵这么排列的。
在这些士卒的身后,则是整整的两千弓箭手,这一次他们的每个人身上都挂着两个箭袋,足足的装了五十支弓箭。他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五十支弓箭,一支不少的全部都射出去。而弓箭兵的两侧,则是两千名的陌刀手负责护卫。这一回合的作战思想就是,前方的士卒顶住对方的进攻,然后利用后面的弓箭兵一点点的消耗掉对方的部队。
随着战鼓和号角声的再度响起,双方的士卒再一次狠狠的撞击到了一起。这一次大唐的军队就如同蒙着一层厚厚的乌龟壳,不管对方如何的冲击,都无法破坏掉他们坚如磐石般的防御阵线。而躲在巨盾后面的陌刀兵以及后方的弓箭兵,则不停地收割着对方士卒的生命。回纥一方士卒的伤亡速度,明显的要高于第一回合的交锋,而大唐方面的伤亡人数,则明显的要低于第一回合,即便是有士卒受伤,只要不是当场丧命,也由于队伍几乎是在原地不动,而避免了被自己人活活踩死的悲惨命运。
短短的一个时辰,回纥方面的进攻士卒,便已经损失过半,最重要的是由于无法对对方造成有效地杀伤,而使得士气有多下降。大唐方面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进行了强有力的反击。仅仅一炷香的时间便杀得对方丢盔卸甲,甚至不等己方吹响撤退的号角,便狼狈不堪的逃亡自己一方的阵营。大唐一方则由于全部都是步兵,也就放弃了尾随追杀的想法,趾高气昂的回到本方阵营。
第二个回合的交锋,大唐方面仅仅出动了六千士卒,便再一次击退了对方的一万士卒,并且以不满一千人的损伤,造成了对方超过七千人的伤亡。第二回合大唐一方完胜。
尽管是心有不甘,但是回纥方面的主将却不得不承认,正面交锋自己麾下的部队确实要逊色于对方,甚至要远远的弱于对方。虽然可以为自己找到像是连日作战,士卒多有损伤而且身心俱疲等诸多借口,但失败了就是败了,没有那么多借口好找的。如果不是已经没有了退路的话,他会毫不犹豫的率领这队伍离开这里。但是眼下的情况却由不得他做出这样的决定,营中即将断粮不说,关键的是无路可退。
想一步该怎么走呢?眼下的两万多士卒,以及军营之中的近三万名伤兵的命运,都在自己的一念之中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