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李恪的算计(1 / 1)

第八十七章 李恪的算计

刚刚踏实下来三个月的李恪,一听到有战事发生,心思不由得又变得有些活分。有战事就意味着有机会挣到大笔的财富,但是这一次的战事,貌似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尤其是靺鞨诸部之间的战事,似乎很难从他们那里挣到钱。归顺自己的那些个部落,自己如果挣他们的钱,有些于心不忍不说,还容易令他们产生怨恨,没有归顺的一方,穷的要死不说更加没有道理去支持他们。

看来只能把目光转向朝鲜半岛上的交战三方了。可是应该怎样从中获利比较好呢?是提供军火比较好呢,还是派出雇佣军比较好?派出雇佣军的话,容易造成战场局势的转变,很有可能会令战事进程加快,这样一来对与自己就没有什么好处了。还是提供给他们军火比较好,而且是三方同时提供。嗯,就这么定了。

想到这里,李恪立即派出使者前往交战中的三方首都。要想让这场战事持续下去,首先要了解他们之间的实力对比,然后再根据实力的强弱,把售出军火的种类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使得三方的实力不至于出现明显的差距,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左右逢源,从中获利。

使者们前脚一走,李恪便下令兵器营全力制造各式兵器,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这一批生产出来的武器装备,不能加装大唐的印迹,同时还要让这些个装备看起来不是大唐所生产的,最好给人一种四不像的感觉。否则的话,一旦被交战三方知道自己正同时向三家销售武器装备,自己肯定无法再继续挣钱。

再说,如果他们之间的战事早早的便结束,就达不到消耗他们三方国力的目的。大唐与他们之间迟早会刀兵相加,他们之间的内耗越严重,到时候大唐获胜的也就越是轻松。单单是出于这个目的,李恪也不能让他们之间的战事,过早的分出胜负。

达里诺尔湖畔,李恪已经开始着手在那里建立新城。那里距离沈阳太过于遥远,虽说李恪名下的水泥厂,已经开始大量的制造水泥,但是修建一座城池所消耗的水泥,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要想把如此多的水泥运往那里,显然远远地超出了李恪的承受能力。所以经过认真的考虑之后,李恪还是放弃了在草原之上建立一座水泥制造的城池的诱人想法。

划归李恪所有的草原牧民,已经开始启程赶往达里诺尔湖畔,一些距离那里比较近的部落,已经到达了那里。在未来的几个月的时间里,还会有大量的部族陆续到达,达里诺尔地区最终的牧民人数将会超过三十五万,这已经接近回纥总人数的五分之一

想想自己的麾下一下子多出了如此多的人口,李恪不禁有种痛并快乐着的感觉。刚开始对草原发动战事的时候,李恪也没有想到,会如此顺利的便将他们战败,在他看来同回纥的作战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期间还要经过多次的拉锯战,才能最终的获得胜利。谁知道回纥的极为可汗会抽风似的,全部都跟随大军出征,而自己又不小心将他们全部擒获,使得这场战事居然就此戏剧般的画上了句号。早知道这样,当初他就不会下令杀光沿途所有的大型牲畜了,害得自己还要全力的去养活这平白多出来的三十余万人口。

这平白无故的多出来的三十多万人,不但把李恪积攒下来的战备粮食消耗的一干二净,还害得他不得不到关内去大量的收购粮食。这段时间他甚至在恨自己,干嘛要一举歼灭回纥的主力,害得自己所有的计划都不得不随之改变。

战争中消耗的粮草,要远远的高于平时。没有粮草的储备,就意味着没有办法对外发动战争。实际上,现在的东北基本上已经没有,值得发动战争的地方了,西室韦和至今不肯归顺的靺鞨诸部,所占据的面积并不大,而且多为山区,一旦发动战争势必会造成重大的伤亡,从他们的身上又得不到什么实惠,这种得不偿失的举动,他是不会去做的,至少现在不会去做。

唯一还值得他去发动战争的地方,就只剩下朝鲜半岛,但是那里同样是一个难啃的硬骨头,所以他也并不着急动手。他在等,等待机会的降临。如今机会已经来到,朝鲜半岛上的三个国家如今正打得不亦乐乎,而他只要在这上面再添上一把柴,使得这堆火燃得更加的旺盛。等到他们三方都打得筋疲力尽之时,也就是他出兵平定之时。

在得知三国开战的消息之后,李恪便给朝廷上了一道奏折,详细的阐述了,自己对于朝鲜半岛形势的看法,并且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同时也希望朝廷能够向东北运送大量的粮食,因为三国的交战,势必会导致他们国内粮食的大幅减产。如果没有充裕的粮草作为后盾,这场战争就很难维持下去,所以大唐要想从中获得最大的收益,就必须向他们提供,足以支持他们继续打下去的粮草和武器装备。

并且他还承诺,不管最终可以从三国身上挣到多少钱,他都不会从中捞取一文钱的好处。这个话要是换做任何人去说,李世民都有可能会好好的考虑一番其中的可信度,但是这话从李恪的嘴中说出来,李世民立刻便毫无保留的相信了。如果连自己的这个三儿子都不能相信,这个世界上也就没有值得他去相信的人了。所以,李恪的提议很快的便获得了朝廷的批准,并且在最快的时间内,把大批的战争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了沈阳。

什么钱最好挣?当然是战争!交战的三方只要不想成为最终的失败方,就要不停的向李恪购买战争物资。对于他们来讲,只要他们能够保住自己的地位,再多的钱都可以挣得出来。一旦他们战败,就真的没有出头之日了。所以,尽管知道李恪正在肆意的哄抬物价,他们也不得不咬紧牙关去购买。

到了年底之时,朝鲜半岛的战事终于达到了*,三方都不约而同的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事。最后的结果却是谁也没有从中捞到任何的好处。

经过这一年的混战,三方一共损失了超过十万的士卒,更加有数十万的百姓流离失所。战争已经进行到这个份上,谁也无法轻易的从战事当中脱身。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朝鲜半岛东方的岛国倭国,突然间与高句丽结盟,并且派出四百艘战船出征新罗。这一举动立刻大乱了朝鲜半岛平衡的格局,新罗国的形势一下子变得岌岌可危。(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