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灭百济 十一(2 / 2)

一个时辰很快便过去,见到武珍城内没有任何的动静,李世民也就不再客气,直接下令所有的炮火直接对准城墙开火,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武珍郡的城墙完全彻底的摧毁,然后不惜通过肉搏战也要将这里收复。

接下来的整整一个时辰的时间内,大唐的炮火用最大的效率,就如同不要钱一样,不停地向着武珍郡的城墙倾洒着炮弹。等到炮火终于停了下来的时候,武珍郡的城墙至少被炮弹炸得矮了一半,而且除了东面的城墙外,剩下的三面城墙上都至少被炸开了两道以上的缺口,最小的缺口也至少有七八丈宽,足以令大唐的军队在最短的时间内,从南、西、北三方同时冲进城去。

大唐的军队再发动进攻的时候,百济方面负责守城的部队,根本就无法站在城墙之上进行反击。被炸得矮了一半的城墙之上,地面上有一层厚厚的浮灰,浮灰的厚度甚至超过了一尺。百济的防守部队也曾经想,依靠这被炸的只剩下半截的城墙进行反击。但是那厚厚的浮灰,士卒们只要踏入其中,就会将之激起。满天飞舞的灰尘令士卒们连呼吸都变得异常的困难,就更不要说在这样的环境下作战了。

无奈之余只好放弃城墙,转而用士卒的身体去封住城墙的缺口。先不要说百济的士卒,有没有大唐方面的人多,单是在战斗力上双方就明显的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都不用去考虑神威大炮的威胁,单是陌刀手的存在,就是百济士卒难以抗拒的存在。

双方只是进行了短暂的交锋,已经在之前炮击中遭受严重打击的百济士卒,便立即溃不成军。接下来的巷战,简直就成为了大*队单方面的屠杀,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唐的士卒,把百济的士卒追得向没头的苍蝇般四处乱窜。

这期间,百济试图阻止一支部队,掩护着扶余泰从东门突围,但是在新罗的严密防御,以及大*队的从旁策应,这一计划终告破产。扶余泰在无奈之余只好返回城内,躲进临时王宫进行最后的抵抗。

黄昏时分,扶余泰的临时王宫被攻克。扶余泰也在临时王宫被攻破之前,在大殿之上引颈自刎。至此,百济领土上的最后一支抵抗力量也被消除,百济彻底成为大唐领土的一部分。

就在这临时王宫的大殿之上,李世民下达了一连串的任命。首先在百济的故地设立了熊津、马韩、东明、金涟、德安五个都督府,这五个都督府治下下辖三十七州共计二百五十县。同时任命青州刺史刘仁轨为熊津都督,统兵镇守全境。说起来刘仁轨此番能够率兵出征,还是李恪向李世民推荐的。

当时李世民还觉得有些奇怪,这个刘仁轨只是一个文官,而且从未有过哪怕是从军的经历,更加不可能和李恪认识,自己的这个儿子怎么会推荐此人率领大军出征呢?后来,想到了李恪曾经拥经历过的奇遇,一定是他掌握了天机,这才推荐了刘仁轨,所以才答应了他的这个推荐。没想到这个刘仁轨还真的没有令自己失望,带兵打仗还真的有一套,高兴之余决定要重用于他。

又下令让郎将刘仁愿(与刘仁轨没有任何关系)镇守百济都城泗沘城,百济当地的酋长则出任各州刺史以及各县的县令。最后又下令将百济王扶余义慈、太子扶余隆和朝中文武百官,以及百济国内的世家、豪族、富绅一万余人,尽数通过战舰运往大唐。武珍郡的所有富户,由于帮助叛军抵抗大*队,被李世民尽数斩首,家眷中的男丁全部充军边塞,女眷则全部进入乐籍。

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李世民让刘仁轨率领麾下三万大军留下善后,然后率领着六万大军星夜赶往平壤,准备发动平定高句丽的最后一战。

高句丽境内,薛仁贵已经围困平壤城达半月之久,但是始终不对平壤发动进攻。而李恪则率领着麾下的大军,对高句丽境内的剩余城池进行攻击。这期间,李恪手下的一支部队,由于语言不通导致“误入”新罗境内,并且趁着夜色袭击了新罗位于两国边境上的一座城池,而且还是军事要地。

这座城池内驻扎着五千新罗最为精锐的部队,这已经是新罗国内,除了新罗王金春秋亲自率领的大军外,规模最大的一支部队。结果,李恪麾下的这支部队,仅仅用了三个时辰的时间,便将这座城池洗劫一空,五千新罗的精锐士卒在睡梦中,便稀里糊涂的做了冤死鬼。

新罗王在得知这一消息以后,尽管心疼的要命,却只好捏着鼻子忍了下来,就连李恪提出的赔偿都没有要,并且把被李恪部下抢走的财物,作为出兵帮助他们攻打高句丽的谢礼,送给了李恪。(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