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4如何对策(1 / 2)

官场局中局 笔龙胆 1641 字 2021-04-26

对上访,梁健并不反感,这是一种在制度不规范、言路不畅通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非常机制。凭借多年的经验,梁健能够判断,老百姓去上访,大部分是有理由的,至少心中觉得不公,寄托于上访之路来解决。但是,企业家集体去上访,那就很没道理了。大部分企业家的收入都在社会中上层,近年来从华京到省市,哪一个地方没有给企业家倾斜性的政策,只要你一心一意地进行创业创新,又有哪个地方政府不会扶持?这些人说要成群结队地去上访,就不是个体行为了,背后就肯定有力量、有目的。

听到梁健有些发火,曲魏忙说:“梁省长,这也是我们宁州应该检讨的地方。可能是我们的保密工作做得不够好。为此,在我们还没有出台产业转移的政策之时,这个消息已经透露了出去,有些企业恐怕着急了,所以在开始搞串连,想要阻止产业转移。”这个分析不无道理。

梁健却轻轻摇了摇头:“我的意思啊,不是保密工作做得不好,是最得太好了。”

“保密工作做得太好了?”市长江志渊不解地问:“梁省长,这个我有点理解不了啊。如果做得好的话,那些企业就不会知道我们要搞产业转移了,也就不会说要去上访。可以减少我们的工作阻力。”梁健看着江志渊,心下笑了,这个市长总归还是老实人,思路也偏保守。不过这样的人,也颇让人放心,跟他说明白,让他去做就行了。梁健紧绷地脸也就放松了下,笑着道:“你说的,用保密来减少的,其实是小阻力,后续在推进工作中,却会遇上大阻力。”

宁州市的领导,都面面相觑起来。但是,沈连清却说:“梁省长,我有一个建议。”梁健颇为期待地点了点头:“你说。”沈连清得到了鼓舞,就道:“刚才,梁省长的一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这些企业说要去上访,不排除个别企业想搞事,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企业,是担心自己的利益会受到政府的侵害,他们心里没底,所以才会说要去上访。我认为,我们与其关门来搞这个产业大转移的事情,还不如开门搞产业转移。”

梁健再次点了点头,鼓励道:“你继续说下去。”沈连清说:“前期,梁省长去徽州省参加了一市四省会议,并且在其他省市都不敢接下‘和谐共生经济试点’任务的情况下,我们江中把这个试点工作给接了下来。当时干部群众和企业家们都是很振奋的,被我们江中党委政府在新经济形态上,敢作领头羊、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所感染!可以说,我们的‘和谐共生经济试点’从一开始就是有群众基础的,是群众所盼、所想的事情。既然如此,我们何不索性向公众开放,汇聚全社会的力量来把这个事情办好呢?”

听到这里,曲魏也受到了启发,等沈连清说完之后,曲魏也马上接口道:“连清同志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在推进工作中的很多矛盾,其实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要么就是不公开,要么就是不公平,让企业和百姓心中担忧,才会成为我们的阻力。在产业大转移的事情上,我们完全可以用一种更加开放的姿态去做!我们可以通过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开展社会调查征求意见、有关重点部门共议策略、征求老干部老党员意见等形式,营造良好的声势,形成思想共识。等到思想统一了,再难的事情就有了动力,有了力量,少了阻力。”

曲魏在当市长的时候,话不是特别多。但是,自从当了省委常委、宁州市委书记之后,也善于总结、善于提炼、善于调动情绪了。也许有些人认为,这多少有些华而不实,但是梁健却认为这是一件好事。作为一名主要领导,如果不能鼓动人,不能说服人,不能给下属力量和信心,就不能算是一个好领导。

曲魏说完了,市长江志渊笑着道:“经过曲书记、沈市长的解读,我终于明白了梁省长说的‘保密工作做得太好’是什么意思了。我也完全赞同开门搞产业大转移。”江志渊似乎也不回避自己在理解上慢一拍,这种诚实的态度,也引得大家的笑声。这种笑声不是嘲笑,而是认可他的态度和人品。领导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要比手下强,有时候承认自己“弱”,却更加衬托领导在心理上的“强”。

只剩下汤东明没有说了,梁健就望向了他:“东明同志,你有什么看法?”汤东明说:“我完全同意曲书记、江市长、沈市长的意见,我没有其他要补充的,在后续的操作过程中,我会尽量多想点办法、多出点主意。”梁健也朝汤东明点了点头。我知道,汤东明不可能没有话说,但是按照他目前的身份,他这么说是非常恰当的。汤东明不仅仅能力强,而且非常懂得官场的运作套路、礼数,这就非常难得了。尽管他曾经是戚明的秘书,但是梁健打算把他身上的这一烙印在心中抹去,在关键时候要重用汤东明。

梁健看了看众人说:“今天大家谈得都很好。有效的讨论对解决问题非常有益。我想经过刚才的讨论,曲书记和在座其他同志心中的疑惑,或多或少都解除了一些吧?接下去,关于如何做好产业大转移工作,我再谈三点自己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