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一十章 称帝,嗯?(1 / 2)

老曹是一个狠人,这个是不消说的,但是有些时候,确实是过分了!有必要么?

百姓追思前朝,那是前朝也得有可以追思的地方才行。现在的形式是,百姓们刚从前朝的暗无天日中被李哲救了出来,他再怎么糊涂,也不可能去追忆那大饥荒大瘟疫的生活吧!

现在,时间才刚刚过去两年,可正是百姓们对李哲的朝廷最感激涕零的时候,有什么理由再去制造战乱。因此对刘氏皇族斩尽杀绝就完全没必要了,只要刘氏皇族能够老老实实识时务为俊杰,李哲也没必要去将其斩杀殆尽。这天下,刘氏皇族可是太多了,拐弯抹角的,少说也有几十万,他李哲有本事杀得过来么?

这个,李哲还真的准备高抬贵手一把!

今后朝廷的稳定,就看李哲自己的了,若是能做的好,自然是万民拥戴,若是做不好,烽烟四起也是必然!这干系,和有没有刘氏皇族的关系是有一点,但是却也真心不大!

于是事情就这么发生了。

公元203年春,一月六日,刚刚恢复了正常办公秩序的明王内阁诸部大人兵部尚书曹操、工部尚书苏散、礼部尚书王朗、吏部尚书华歆、户部尚书荀彧、刑部尚书糜竺等联名上奏,乞明王李哲承天应命,登基为帝。

消息传出,朝中立时轰然响应,风潮大起,诸部大臣,枢密院,大理寺,御史台,文武百官唯恐落了后手。恳请称帝的奏章如雪片般飞进了内阁王府。

明王李哲谦虚非常,推脱不已,言道拯救百姓,乃是自家应尽的职责,岂肯窃据大宝?

岂料文武百官态度异常坚决,和李哲竟然在大殿上打起了擂台,历数中华数千年历史典故,声言这世间,非明王不可以安定天下,不可以至百姓安居乐业,为了黎民疾苦,为了天下太平,请明王无论如何勉为其难一下,替天下苍生担当这么一副重担!

明王闻言大怒,怒斥诸位文武百官,言其至尊上于不义,接着在大殿之上的众目睽睽之下,声泪涕下,进行了深刻的自我表白,诉说了自己这些年的含辛茹苦,疲累不堪,诉说了自己对田园林下生活的无比的向往,怎么说就是不肯接下臣工们的招数!

可这大臣们也不是白给,都是绝对的实力派演员,在明王殿下的出招面前表现出了空前的团结态度,一个个尖牙利齿言辞恳切那是不消说的,一个个激动起来,甚至敢对李哲这个神人严词厉色,言道明王殿下不担当这个职位,那就是对天下百姓不忠不义,如果以此导致天下倾亡,那就是对人民对社会的犯罪!

最终明王寡不敌众,口舌应对不及,忙仓皇逃回王府。大臣们还是不依不饶,又追着围在王府前面,拥挤的水塞不通,哭天抢地者有之,捶胸顿足者有之,一群平日里万分重视自己的良好形象的大臣重臣们,这时候却是纷纷化身街头泼妇,一个赛一个的泼辣!唯恐显示不是事情的严重性,简直就像是天大的灾难即将降临一般,令无数围观者瞠目结舌。

然后世风潮继续扩大化,许都百姓闻讯,义愤填膺,纷纷拉帮结伙,组成了十几万人的人潮,围着王府日以继夜的恳求,整个王府周边天天跪倒一片哭诉,到了夜里,蜡烛灯笼形成璀璨光流,整个许都城内繁星点点,形成了许多年都未曾有过的奇观!许都所有的经济民生事务为之瘫痪,许都令陈到上表请罪,声称”群情汹涌,弹压无力”。

地方边关,更是各种接踵而来的通讯消息不绝,一时间竟然超过了战事最激烈的时候。

赵云,魏延,黄忠,张燕,曹仁,钟繇,鲜于辅,各地大将和封疆重臣一个个飞信传入,泣血上奏,都道是将士们和九州百姓们都是翘首以盼甘霖,如明王不即位,“恐四周永无宁日矣!”。就连三个奴隶军团的少数民族都来凑热闹,发来言辞恳切的万人血书,声称天神陛下的恩德广布,威力无边!要求天神陛下即中华大皇帝位,统御万方!

最终,众人汹汹之下, 一个月的持久拉力战之后,即使是神人明王殿下也是招架不住,不得不屈从于万民之愿,于许都外的圆形大论道场内加冕称帝,国号定为明,定年号为神武!

当其时,四野万方瞩目,风云横卷,李哲在将皇帝的冠冕戴上头脑的一刹那,突然感觉到一股沛然难御的力量临身,无数的喜怒哀乐,不知道多少人的渴求期盼,涌到了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股巨大的压力!

冥冥中,感觉有无数道的信息川流而下,将脑海涨得像要炸开了一样,轰的一声五感断绝,眼前一黑,整个外部世界一瞬间消失了!

好长时间,李哲才感觉重新拥有了意识,回到了自己的脑海里,周围是一片永无止境的黑暗!悠深黑暗中不知道距离有多远的前方有一个小小的亮点,其上熙熙攘攘,无数的声音嘈杂,似乎出现了一个新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