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洲岛上的战斗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双方的战场摆得很大,但是战争的形式确实用无数的小战役组成的,这些时时刻刻发生的小战役,堆出来巨大的伤亡数字,这就是郭嘉设计的瀛洲战争模式。
瀛洲岛上的倭人异人实在是太多了,必须用不断的击杀掉级,令其战斗力下滑的方式才能解决问题,任何不顾实际的想要一战而定的想法都是错误的,以郭嘉之才又怎么会不明白这些。
郭嘉之所以不肯离开瀛洲就是因为布局没有最后完成,而郭嘉最后肯离开瀛洲,也是因为布局已经完成了。
在广岛以西的大范围战场上,倭人失去了大规模进攻的能力和动力,这里面不但有部队结构的限制,更有后勤供应日渐紧张的问题,还有就是部队战力下降的太快。当然,还有一个让倭人没有进攻能力的原因是汉军带来的压力太大,光是防御已经相当吃力了,更别说进攻了,贸然进攻的风险太大,一旦防线崩溃,带来的后果可能更严重。
于是,在速死和慢慢死这两个选择中,倭人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慢慢死。
如果仅仅看战斗场面,每一个局部可能都是一样的,正规部队围攻堡垒,所谓的正规部队包括幽州方面和天地会的编制部队,也包括临时编组的异人部队,还有纯粹的接受任务的异人部队,这些部队的目标就是星罗棋布的堡垒要塞,他们用蚕食的战术。一个个的将堡垒要塞攻破夺下,杀光异人掳走所有的原住民,然后将堡垒要塞都拆毁。将材料都用来建造道路以及用来为围攻新的要塞堡垒做土垒材料或者投石机的弹药。
至于非正规部队,也就是佣兵团、武林门派以及那些跑单帮的,他们的任务是争夺战场外围控制权,消灭一切非汉人的武装力量,反复的上演着伏击、反伏击的一幕。
还有更多的精英玩家,在海军和骑兵的帮助下,向着整个瀛洲渗透。凡是有大型生产设施的地方都有他们的身影,破坏一切能看到的生产设施,能抢走的抢走。抢不走的烧光,就算倭人不久之后就会重建,他们的袭扰也迟滞和扰乱了倭人的后勤供给,同时也逼迫倭人分兵驻守这些重要的生产设施所在地。这无形中又降低了倭人在正面战场上的战斗力。
战争进入第四个年头。倭人在广岛以西终于吃不住了,五月,广岛外围被肃清,汉军在徐庶的指挥下组织了一次大战,这场战斗时间超过五天的大战围绕着广岛和东广岛进行,双方投入的兵力超过千万人次,战损无数。
当然,汉军大胜。不管是从实际结果还是从交换比,汉军都无可争议的获得了一场大胜。
广岛的崩溃不仅仅影响了广岛以西的战场。更让倭人在广岛以东的区域内短时间的陷入了无兵可用的窘境,防线一溃千里,徐庶正好接到了方志文全力结束瀛洲战事、攻取京都的命令,于是顺势将战线大举向前推进。
海陆并进,徐庶的部队从正面攻取了冈山,北边则攻占了仓吉和真庭,倭人大踏步的退后,在兵库县站稳了脚跟,紧急重建了防线,加上复活的异人逐渐到位,终于将防线重新稳定在姬路到丰岗一线,事实上,这个防线已经是京都的外围防线,此处距离京都不过两百里左右,因此在后世的战史中,姬路战役被划分为京都会战的一部分,也是起始之战。
与徐庶的攻势齐头并进的还有在四国岛上的战斗,这里的战斗主要由天地会负责,在这里倭人投入的兵力并不多,广岛失败,四国岛上的倭军也开始撤退,向着大阪方向退却集中,四国岛易手,在南边形成了对大阪的进攻态势。
随后赵云部被再次送回瀛洲,在福井以北登陆,与太史慈的部队在白山汇合,然后向南兵逼名古屋。
北边的孙策也忽然发力,一举攻陷了鹤岗,切断了本岛北部和中部的联系,准备完成清扫本岛北部的战斗。
实际上,现在瀛洲岛已经是败象明显了。
以大汉的玩家等级标准为基准,倭人的平均等级为三十一级,比战前下降了超过十级,而大汉玩家的平均等级是四十九级,上升了五级。另外根据最新的统计,在瀛洲岛上平均在线玩家人数汉军这边是七百二十万人,比开战之初上升了一倍,而倭人的平均在线人数是七百万人左右,比开战之初下降了四成。
还有更多的数据对比,比如后勤消耗和供应数量,比如人口增长数量,比如双方的开发度数值等等,全部都是汉军占优,这些仅仅是在瀛洲岛本身的比较,也就是说,仅仅是在瀛洲岛上占据的土地产出,汉军就已经比倭人高,这当然是不合理的,由此可见倭人的生产设施已经被破坏到什么程度了,以及倭人已经没有足够的人口来进行生产了。
这就是小国与大国战争的可悲之处,不能速胜就只有失败。
不过倭人还是不甘心失败,还在负隅顽抗,同样不甘心的还有倭国的智脑!
这个曾经弄出了虚假粮食产量以维持过多人口的智脑,终于又用出了一个大招。
徐庶看着眼前的战报,眼神里满是怒火!这不是简单的战斗失利,在昨天的战斗中,疲软的倭人忽然大爆发,在许多局部的战斗中将高顺的部队多次击退甚至击溃,原因是倭人部队的属性忽然大幅度的提高了。
这种事情原本就是不可能的,能实现这种情况的理由只有一个,大量的高级将领出现在战场上,为倭人部队提供了附加属性,那么这些高级将领从何而来呢?
徐庶手里的一个战利品就很能说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