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该攻还是该守(2 / 2)

不明不清 第十个名字 1103 字 9个月前

王承恩如此、王安如此、叶向高也如此,包括当年的李贽、徐光启、李之藻、赵士祯、袁可立、袁应泰等人依旧如此。想改变这种固有观念,除了说服之外最管用的就是利益。

只要让一些人看到触手可及的巨大利益,其中自然会有胆大的冒险尝试。一旦真的获利颇多,马上就能带动更多人跟着一起下海。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就是这个道理。

“奴婢记住了!”对于这番说教王承恩深以为然。不是听懂了,而是亲眼所见。

袁可立只带了两艘船和几百水手,就把日本幕府折腾得主动入朝道歉,这可是当年几十万大军在朝鲜打了十多年依旧没做到的。

如果真能建造出几十上百艘大海船,那场景简直无法想像。而自己不光有幸目睹全部过程,还是缔造者之一,想一想就让人浑身发热。

“光你记住没用,没事儿的时候要经常和身边的人讲讲,包括内阁大学士们。被他们问住了不怕,回来讲与朕听,改天再去回答。”

如果仅限说服王承恩一个人,洪涛就不用费这么多口舌了,脸一耷拉眼睛一瞪,不给任何解释也得百分百照办。这些道理根本就不是讲给小太监听的,而是要借着他的嘴向其他人宣扬。

能管多大用先放一边,只要坚持不懈的说,再加上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肯定会有部分人去主动思考为什么。只要肯动脑子想了,自己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万岁爷,王公公来了。”听到外面有人低声交谈,王承恩马上停止了询问,一溜小跑出去了,片刻又跑了回来。

“万岁爷,昨日兵部收到山海关总兵杜松的奏报,说是北虏和建虏在大凌河堡和松山堡一带打起来了。占据了宁远卫和广宁前卫的北虏大部分前往驰援,营寨空虚,询问是否该出兵两面夹击。”来的是王安,手里拿着几份公文。

“大学士和兵部是什么意思?”接过奏本简单翻了翻,内容和王安所说一般无二,暂且放在一边,先听听朝臣们的建议。

“可有意思了,这次兵部里面分成了三派。尚书王象乾和右侍郎熊廷弼主张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收渔翁之利;左侍郎王在晋和武库司郎中王家桢主张出兵从背后夹击,一举击溃北虏主力,可保山海关北翼几年安稳。大学士们暂时还没拿出定论,这才遣奴婢来问万岁爷的意思。”

说起内阁和兵部的反应,王安忍不住露出一丝窃笑。以往如果出现此种状况兵部肯定会先在内部商量一番,拿出意见之后再去和内阁讨论。等把大致章程都商量好了,才会报与皇帝知晓,说是请示,更像通知。

自打皇帝借谋反案把内阁和六部都清理过一遍之后,以前能抱着团和皇帝对抗的文官集团立马显出了颓势,居然连个统一意见都拿不出来,人人都要争着表现,这种局面当然是对皇帝最有利的。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