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代天牧羊(2 / 2)

不明不清 第十个名字 1145 字 9个月前

京城也来了不少这样的人,内城进不来就在外城和城墙根聚集。洪涛刚登基的第一年冬,天降大雪,很多流民和乞丐都被冻死在路边。顺天府上疏皇帝请旨开仓赈济,在外城和城外设立了十几处粥厂。

结果勉强靠喝粥熬过冬天的流民和乞丐们一边排队领粥一边跪地磕头,高呼皇帝圣明、皇帝万岁,这都是陈矩亲眼所见,还特意跑回来向皇帝报喜。

但做为皇帝,洪涛并不认为此种场面有啥可值得高兴的,反而感觉有些悲凉和愤怒,于是提了几个问题让陈矩去琢磨。

流民和乞丐们喝粥所用的粮食,有没有可能就是产自他们自己的土地里呢?如果福王没有侵占田亩,他们在家种地,有没有可能不光喝粥,还能吃上几口大馒头呢?而福王侵占田亩是依仗谁的权势呢?有没有可能罪魁祸首就是皇帝?

皇帝拿走了农民的粮食,还侵占了他们的土地,待他们快要饿死的时候,随手扔出去一把稻谷或者面粉,却换来了他们的感激涕零,这个逻辑是不是有点滑稽呢?

陈矩当时脸都绿了,冷汗顺着鬓角往下流,眼神里充满了绝望。估计在他的心目中答案都是否定的,皇帝之所以如此提问,肯定是自己的马屁没拍好,下次必须加倍努力加倍小心。

陈矩虽然不是进士出身,但也是念过内书房的,文化水平至少也和举人平级,但他依旧无法看透很多并不太复杂的道理。

而与他同时代的绝大部分人文化水平更低,分辨善恶的能力更差。在不具备基本逻辑的大环境里,很多事情的结局就是这样的。好心很可能换不来好结果,善意往往会成为恶行。

这时候过多考虑大众的想法就是错的,按照他们的想法去做结果往往与初衷相悖。这就好比牧民们每天放牧都去问羊想吃什么一样愚蠢,啥也不用问,带着羊群去哪儿它们就在哪儿吃草,反倒更容易满足羊群的需求。

也就是说在这种大环境里,羊群能不能长膘、会不会多产仔,靠的不是羊群的集体智慧,而是牧羊人的经验、眼光和能力。碰上个好的牧羊人,羊群就能过得相对幸福,反之,就是挨饿受冻。

所以说中国古人把皇帝比喻成天子,代天牧民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也不存在阶级压迫和贬低底层百姓的含义,只是对现状的精辟总结。

现在洪涛就打算真的当一回天子,代替老天爷来放牧天下的普罗大众了。不管原本是什么品种的羊,吃惯了什么地方的草,喝惯了哪条河里的水,身上长着啥样的羊毛。

只要让咱碰上一律得听招呼!让吃啥就吃啥,让喝啥就喝啥,羊毛长得浓密的留着剪羊毛,羊毛长得稀疏的宰了吃肉。然后再训练几条牧羊犬盯着羊群别乱跑,谁不听话就咬谁!

这样一来不光自己这个放羊的天子感觉轻松,有吃有喝的羊群也会感觉幸福,忙忙碌碌的牧羊犬还能感觉到挺有成就,大家全都满足了,哪怕生产力并没提高多少,这个世界也是和谐的,因为可以变相降低需求。尤其是紧身层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