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彦舟要跟着杨沅一起回上京,一开始心里是有点别扭的。
当初在颍州城下,他可是被杨沅暴揍过。
若非他横练功夫惊人,当时就得被打一个骨断筋折。
不过,形势比人强,杨沅现如今是欢喜岭的红人。
现在都能派他代表欢喜岭前往辽东,全权处理诸般军国要务,足见完颜驴蹄家族对他的器重。
所以,这等人物,只能拉拢!
孔彦舟哪有什么廉耻可言,他当年做江洋大盗时,就已无恶不作,早就泯灭了人性。
尊严于他而言算个什么东西,利益所至,你就是让他卖屁股,他都干的出来。
于是,孔彦舟从自己或抢或买,精挑细选留下来的一百多个女人中反复挑选了几遍,忍痛挑出三個人来。
他决定送美人儿给杨沅,以此缓和双方的关系。
这三个女人,以他的审美来看,一个嘴巴稍大,一个胸脯略小,还有一个臀部不够肥硕完美,这才舍得送给杨沅。
杨沅自然是干脆利落地拒绝了。
他不想跟这个丧尽天良的大汉奸有任何拉扯。
如果不是此时干掉孔彦舟会让完颜大睿产生猜忌和疑虑,从而不敢放心交出九连城迁至上京城,杨沅都想在路上干掉他。
孔彦舟对杨沅的拒绝自然极为愤怒。
不过,大军经过撒巴山的时候,孔彦舟的心态便又变了。
因为他看到撒巴山世袭万户乌古论讹论,居然派了兄弟子侄一共三人,率百余骑远迎出数十里。
接着,他们被迎上撒巴山,更是受到了隆重的款待。
这杨沅连乌古论家都如此器重?
呵,什么大宋学士,这厮和我这江洋大盗比,又有什么节操了?
这货明显是彻底投靠欢喜岭了,咱们俩大哥别说二哥,一样的黑。
只是……
孔彦舟大口地喝着酒,想到完颜大睿和完颜驴蹄争风每况愈下,不由得暗生悔意。
当初看走了眼啊,在山东的时候,明明是完颜大睿更强,我才投到他的门下,谁知……
现在轻易改换门庭的话,必然被人看轻。
被人看轻了,又怎么会重用我?
不成,这一次,绝不能主动投靠了,一定要让欢喜岭主动招揽于我。
可是想要这么做,杨沅这一关还真绕不过去啊!
孔颜舟瞄了一眼和讹论等撒巴山首脑人物谈笑风生的杨沅。
还是得想办法买好于他。
人皆有所好,我只要投其所好,也就是了。
……
杨沅在撒巴山歇息了一天,向讹论和毕国公主详细讲述了辽东发生的事情。
听说完颜雍竟然死了,讹论和毕国公主也不禁相顾愕然。
至此,讹论更加暗暗庆幸自己之前的决定了。
如果不是果断决定投靠欢喜岭,上官明月那疯女人把完颜雍干掉之后,我乌古论氏再被迫相投,便不会受到重用。乌古论氏的没落,将成为必然了。
想到这里,讹论和毕国公主看杨沅就愈发亲切了。
杨沅离开撒巴山的时候,把阿里虎和阿它也带上了。
今时今日的杨沅,层次已经完全不同于当初了。
他现在不会纠结于美色的多少,不会刻意去找,不必刻意去拒。
美色,就像家里摆放的一件件充作饰品的精美瓷器。
没那个财力,你就少摆几件,有那个实力,你就多摆几件,更有实力的甚至直接定制一批,埋在沙窖里随时取用。
贫无立锥之地的人,才会天天纠结于多了少了。
不小心摔破个碗,还要找个锔碗匠补一下接着用。
他的情,留给了相濡于微末之时的那些女子。
人在经历,也在经历中成长。
成长与经历中,人会有所获得,也会有所失去。
十岁人的情感与二十岁人不同,二十岁人与四十岁人也会不同。
已经改变的心境,便永远不会再来。
就如所谓未泯的童心,也不过是一个成年人的肆无忌惮和装疯卖傻。
他绝不可能再有一个儿童的单纯与天真。
但是对阿里虎这种女子,杨沅是喜爱和有责任心的。
在李太公眼中,阿里虎只是他的女仆而已,就算被他享用过,也不配拿来挟制于他。
因此带回欢喜岭自然无妨,也免得身边人突然全部消失,引起李太公的警觉。
盈歌自然是不会随他回欢喜岭的。
上官骆、李佑和孔彦舟亲眼见到了毕国公主。
毕国公主喜孜孜地告诉杨沅,女儿在山上小住时,发现有了身孕。
所以毕国公主要留她在山上亲自照看,等杨沅他们夺下上京城,安定了北方之后,再把女儿送去。
李佑听了不禁心中暗悔,早知盈歌姑娘有了身孕,当初就不该让她离开欢喜岭。
李佑自然清楚李太公对杨沅的招揽之情有多急切,他也是很希望杨沅能够留下为李太公效力。
只是现在当着讹论和毕国公主,就算杨沅也不能说个不字,他自然更不好多嘴。
下山之后,孔彦舟偶然发现,有个黄毛丫头正爬上杨沅的车。
阿它年纪真的不大,还没长开呢。
孔彦舟眉头一皱,又缓缓展开,心中恍然大悟。
原来我之前送他美人儿,不是这货清高不肯要,而是不称他的心意。
这位杨学士,原来喜欢雏儿。
孔彦舟带了一百多个侍妾,却没有一个这么小的。
喜欢小的……
孔彦舟暗暗把他的这个嗜好记在了心里。
……
金国户部侍郎柯慕珊作为特使,快马加鞭自燕京西去,经西京大同府,直接进入西夏地界,抵达了大夏国的兴庆府(银川),见到了西夏皇帝李仁孝。
李仁孝时年三十一岁,是西夏第五位皇帝。
这李仁孝登基之后所制定的国策,就是全面倒向金国,附庸于金国以求安宁。
同时,李仁孝和入主中原的金国一样,极为崇拜汉文化。
他重用党项和汉族的饱学之士主持国政,设立各级学府,效仿大宋实行科举。
他还大修孔庙,尊尚佛教,并尊大德高僧为国师,倒也是一位有为的君主。
不过,时下西夏有一位权臣,任得敬。
李仁孝的诸般国策,若不经过任得敬的同意,也是推行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