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2章 南阳之富(2 / 2)

汉道天下 庄不周 1306 字 5个月前

二是南阳正式推行度田,数以百万的百姓得到了向往以久的土地,生活也看到了希望,热情高涨。而大量织坊、印坊的建立,又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谋生机会,手头肉眼可见的宽裕了。

新年之前,织坊、印坊都提前发放了薪酬,并且根据自身条件,发了一些过年用得上的东西,比如牛肉、羊肉、油、米之类。条件好的,甚至还发了一些上等衣料,一时间引为奇谈。

百姓手里有了钱,消费立刻水涨船高,宛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更多的外地客商蜂拥而至。

南阳太守黄射忙得团团转,乐得开了花。

仅这市税,就比去年翻了好几番,明年想办的事又多了几分成功的可能。

没有钱,说什么都是空话。

建学校,聘教师,买书籍文具,哪样不要钱?

但眼前的繁荣让他明白了,只要百姓支持,万众一心,没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学校可以由当地的百姓一起建,书籍文具可以由学生自己置办,只有教师不够这个问题,百姓自己解决不了。

南阳郡学的学子们倒是很热心,愿意充任教师,哪怕暂时没有薪酬,只要管饭就行。

尽管如此,人数还是远远不够。

左右思想之下,黄射决定还是向天子求援。

大行教化本来就是天子的决定,他肯定早就想好了这些问题。

黄射拜见了刘协,将自己的来意做了说明。

刘协也是吃了一惊。

他没想到需要这么多学校,这么多教师。

这就意味着海量的财政支出。

就算如黄射所说,学校由当地自建,不用郡里提供资金,书籍文具也由学生自给,那教师的薪酬也是一笔不小的数量。

一个二三百人的学校,至少要配三个教师。按照之前四百石到六百石的标准,一个就是一个多亿。就算降低标准到百石,那也要三四千万。

一个读书人,一年挣一万钱,勉强维持生活,不能再低了。

进工坊做工也不止这个价。

黄射也觉得不能太低。太低了,读书人过得太苦,仅靠一腔热血是坚持不了太久的。

既然之前是四百石到六百石的标准,现在还是按这个标准执行比较好。对很多读书人来说,能拿到相当于一县令长的俸禄,还不用办公,还是很有诱惑力的。

毕竟能继续往上爬的人不多,很多人做一辈子官,也就是个县令、县长。

这费用的确不低,但南阳郡还是支撑得起的。

他可以去募捐。

一个亿看似不少,可是对南阳的大户来说,还真不是什么大钱。

当年天子建万金堂卖官,一亿也就是一个三公。愿意拿一亿出来换几个月三公,以便将来能在墓碑上刻上“故太尉”、“故司徒”之类的字样的人,还是很多人。

黄射说得眉飞色舞,刘协却有些尴尬。

不读书果然不行,当着我的面,说先帝卖官鬻爵,你还真是得体。

不过这厮说得也有道理,南阳不缺钱,身家以亿计的大户太多了。当初先帝之所以财政紧张,不就是这因为这些大小封君占据了大量的土地,却不给朝廷纳贡么。

现在该让他们出点血了。

“只要你能筹到钱,就不用担心没有教师。”刘协说道:“司徒府将在邸报上发布公告,到时候会有大量的读书人来应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