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是还未散尽的硝烟,心里则是家中挂念的亲人。
刘晓兵和陈四平等人,小心翼翼地拿着信,就像是捧着珍贵的珍宝,轻轻地翻阅着,每读一个字,他们的心,都像被击中一般,重重地疼着。
“唯有成为一个好革命积极分子才能替祖上颂功立志。万望吾妻成为一个好革命好女中君子。亦愿胞兄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弟的任务就是抗美援朝没有变,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不要惦念。”
这是姜重晚所写的最后一封信,也是第十八封家书。
信上的日期,是1952年3月17日。
在此之后发生了什么,不必猜测,也可以知晓了。
刘晓兵红了眼眶,林鸿雁和宋沐瑶更是流下了泪水。
这位姜重晚烈士,在此之后,便牺牲了。
李箓全的心情也很沉重,他告诉刘晓兵他们,他们这里,还保留着一些烈士的遗物,也期待着能够有机会归还给志愿军烈士的家属们,希望有一天,它们可以回到烈士家属的手中。
刘晓兵点头,心里更是百感交集。
他将这十八封家书拍成照片,发布到了网站,希望能够找到姜重晚烈士的家属。
十八封家书,字字句句,全都是一位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对于家乡的思念与拳拳爱意,更是对肩头责任的坚守。
它感动着千千万万的网友们,更让“英魂回家”的志愿者们感受到了责任的重量。
他们积极地寻找着姜重晚烈士的家人,通过高宝市相关部门的帮助,找到了姜重晚烈士的孙子,姜远山。
姜远山的父亲姜国安已经去世三年了,在得到找到爷爷姜重晚下落的那一刻,姜远山哭着告慰天上的父亲,他的爷爷找到了。
父亲找了六十多年的爷爷,找到了。
在父亲姜国安去世的时候,曾一再叮嘱姜远山和他的妹妹,如果他们有机会一定要到朝鲜去找回爷爷的遗骸,安葬在老家高宝。
而爷爷姜重晚的故事,姜远山兄妹两个,是从小听到大。
姜重晚出生于1913年6月,他为人耿直,脾气温和,身材魁梧,力大如牛。
他曾被抓过壮丁服兵役,后来花钱买通才回了家,在哥哥姜重明被抓壮丁服兵役时,他自愿代替仍单身的哥哥服兵役,被迫北上参加国军。
或许姜重晚认为自己更适合当兵,因为他当过兵,知道这里面有多苦,而他不想让自己的哥哥去受那种苦。
临走时,姜重晚33岁,新婚才9个月,妻子刚刚怀有身孕。
1948年辽沈战役中,姜重晚弃暗投明加入了人民解放军,他的第一封家书,就是在这个时候写下的。
家人没有收到姜重晚的信,他的妻子,在家人的帮助下,将儿子姜国安抚养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