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永乐金榜,紫金石碑(1 / 2)

永乐金榜

永乐十三年秋,皇帝放金榜,立紫金石碑,寻天下有能之士,改进农桑,精制器械。

得永乐勋章者,刻名于紫金石碑之上,赐功德牌坊,流传万古之名。

此事一出,立刻流传到了全国,所有的百姓,农夫都惊讶于朝廷的做法,这让他们这些一辈子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有了一条路子,一条和文人士大夫,和将军们一样可以留名青史的路子。

封狼居胥,先登夺旗,勇冠三军,青史留名,国家柱石,金榜题名。

这些事情有谁能拒绝呢,但是平头百姓一辈子哪有机会去做到这些事情,金榜题名,勇冠三军是他们可望而不可及的。

但是现在皇帝告诉你,你只要改进农耕,精制器械就可以做到青史留名,刻名字在紫金石碑之上,赐功德牌坊,从此光宗耀祖。

族谱上写到你的名字都得加大加粗,单独一页来介绍一下你的功绩,这事谁能忍得了。

而且这事情基本上只属于农民和工人,你朝廷的官员有几个会种地的,几个知道哪些地方该改进的。

同时朝廷还规定,各地的衙门府县各级官员,若敢让人冒名顶替就革职砍头,若本府本县有人得奖就分级嘉奖。

这也是想办法杜绝官员将下面百姓的发明创造据为己有。

你啥都不抢只是去推动下面的人发明创造,得了奖你也有分,不得奖也无过,但是你要是敢抢那就砍头。

宁可无功,不求有过,绝大部分的官员是不可能冒着杀头的风险去抢百姓之功绩的。

当然这道御令的下达也不是那么简单的,户部的夏原吉就反对,担心的理由是一样的,害怕百姓为了得奖励而放弃农耕。

但是朱瞻墡的理由是改进农用工具得在农田里面试,试出来有成功的才能拿奖,反而是鼓励了一些人去开荒,拿田实验。

权衡了各项利弊之后,朱棣最终还是决定去做,以名赏之,而非重金,奖励的金额其实不是特别大,因为有能者更重名。

各州府县的百姓得到了消息,最兴奋的莫过于各类工匠们,毕竟改造工具是需要一定的动手能力的,对于本身就靠着制造工具为生的工匠,这简直就是天上掉了大馅饼。

走向田埂山野,去问问农夫们现在的工具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哪些农用环节需要开发新工具,思维碰撞之间总有一些奇思妙想会被激发出来。

农夫本身不善机械的,根本不去理会这个金榜,只当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继续耕田农作,仿佛与之无关。

历朝历代都一样,朝廷重视什么,民间就会发展什么,甚至只是皇帝的一个爱好都能发展出一个巨大的产业。

如历史上朱瞻基爱玩蛐蛐,当他做皇帝的时候,大臣们便纷纷精于此道,蛐蛐分门别类,价格也不断的攀高,更有甚者价值千金。

悬赏要获得回应还需要好一段的时间,朱瞻墡相信这些能工巧匠会不断的冒出来,到时候他就可以将这些人汇聚起来,形成一个研究院,让这个时代有想法的人都加入进来,去不断的改进,不断的发明创造。

作为想出这办法的朱瞻墡被朱棣好好夸了一番,但是没什么实质性的奖励,是胖爹朱高炽不让给的。

给了怕朱瞻基觉得这个弟弟现在太受宠了,心生嫌隙,不给怕朱瞻墡觉得不受重视。

当爹的两个儿子都如此出色也是非常苦恼的事情。

朱高炽将朱瞻墡单独叫了过去。

“瞻墡,这次陛下没赏你东西,心里可有不舒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