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大乾王朝的文官全都向他们赵宋王朝发难、武将全都请求跟他们赵宋王朝开战,张邦昌以为赵宋王朝这次肯定危险了之际,左顾右盼看看能不能找到为赵宋王朝说话的人的张邦昌,突然就发现李存坐在那里丝毫都不受下面大乾王朝的文武百官的影响。
很快,刚刚向赵宋王朝发难、想要跟赵宋王朝开战的大乾王朝的文武百官,在看到李存的态度了之后,慢慢的就偃旗息鼓了,然后又全都老老实实的退了回去。
见此,张邦昌立即就反应过来,别看李存和赵桓的年纪差不多大,但论威望、驭下、主见、掌控、城府等等几乎所有方面,赵桓拍马都无法跟李存相比。
“大乾皇帝还未想好是否与我大宋继续开战?”
张邦昌有心问一问李存,这事到底怎么解决,他能不能回东京汴梁城?
可李存什么都没说,就让大乾王朝的文武百官退下去了,然后李存也转身离开了。
见此,张邦昌张了张嘴,可胆小懦弱的他,到底还是什么都没敢说出口。
就在张邦昌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之际,刘宣前来对他说:“陛下令相公观光营安置。”
“观光营?”
张邦昌一怔:“这是甚么地方?”
很快,张邦昌就被人领到了紧挨着斋宫的一片有重兵把守的营寨。
在这里,张邦昌见到了赵鼎、秦桧、赵良嗣、马扩、傅察、贺允中、武汉英、李翼、折可与、折可存、孙翊、折仲安、罗称、韩权、杨可胜、王通等等一大批被大乾王朝捉了囚禁起来的赵宋王朝的文臣武将。
见张邦昌来了,有人差异,有人意外,也有人觉得这在情理之中。
张邦昌此人,是甲科及第,还是赵佶主持的第一次科举的甲科及第,历任沧州教授、国子书库正字、通判曹州等职,曾以中书舍人的身份随兵部尚书王襄出使过高丽,后历任大司成、提举崇福宫、知光州、知汝州、知洪州、礼部侍郎,拜尚书右丞,转左丞工部尚书、尚书右丞、尚书左丞,直至现在的少宰兼中书侍郎。
可以说,别看张邦昌才四十五岁,但他不论是出身,还是履历,都是非常惊艳的,算是一步一步做到了现在的副宰相之职。
跟被赵佶骤然提拔起来的王黼、白时中、李邦彦等宰执是不同的。
而且,张邦昌是赵宋王朝中少有的不赞成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大臣之一,他甚至因为此事还找王黼和童贯辩论过。
当然,以张邦昌软弱的性格,他也不可能谈得太过强硬,否则,他估计也早就被赵佶和王黼给拿下了。
但终究来说,张邦昌其实还是有点东西的。
对此,很多知道张邦昌履历、为人的人还是很清楚的。
不过也有不少人看不惯张邦昌软弱的性格,很纳闷张邦昌怎么也能混进观光团的?
——经过这么长时间,观光团中的人自己总结,他们这些人都是赵宋王朝的死忠,都有视死如归的精神,李存对他们的忠贞很欣赏,才把他们带在身边慢慢调教收服,就像当初宁死不屈现在被李存重用的陈遘、李纲和李光等人,换而言之,观光团中的人已经明白了,李存以后有可能会用他们,甚至是重用他们。
对此,观光团中的人,各有各的想法:
有的觉得,自己该宁死不屈到底,不论李存怎么重用自己,自己都不能叛宋投乾,要有宋人的气节;
有的觉得,赵宋王朝一日不亡,自己就一日都是赵宋王朝的臣子,绝不能帮大乾王朝攻打赵宋王朝,不论大乾皇帝有多圣明,比赵宋王朝的皇帝好多少;
也有的觉得,幸亏自己当初有气节,如今才有更好的机会。
除此之外,很多人还为自己的气节感到骄傲自豪。
其中的代表,就是傅察和李翼。
所以,傅察、李翼等人很想不通,张邦昌这个肯定没有视死如归精神的人怎么也会来到观光团的?
这时,秦桧上前冲张邦昌拜道:“见过相公。”
以前还没有发达的时候,张邦昌先娶了一位同乡郑氏。
后来,原配死了之后,张邦昌又续娶了邓洵仁的闺女邓氏。
邓洵仁也是神宗朝宰相王珪的女婿。
因此,邓氏就是李清照和秦桧的妻子王氏的姨表姐妹。
张邦昌也因此是李清照和秦桧的表姐夫。
看到妹夫秦桧在这里,张邦昌非常高兴,他忙道:“会之,大乾文武皆欲跟我大宋开战,这该如何是好?”
秦桧听言,问:“陛……大乾皇帝陛下可欲战?”
张邦昌摇摇头:“大乾皇帝未明其意。”
秦桧一听,就断言道:“此事还有回旋余地。”
张邦昌一喜,连忙问道:“会之为何有此判断?”
秦桧说:“在大乾,文武百官吵翻了天,亦是无用,最终万事皆由大乾皇帝陛下乾纲独断。”
张邦昌说:“那还要文武百官作甚?”
秦桧说:“大乾皇帝陛下会听取臣子意见,然则却不会因臣子聚众势大而动摇,只会英谟睿略,算无遗策,而后乾纲独断。今大乾皇帝陛下未定是战是和,大宋便还有议和之机也。”
迟疑了一下,秦桧又说:“以往大乾文武百官皆欲战也,唯大乾皇帝陛下不知有何顾虑,始终未下战之心,任地时,东京汴梁城方至今未破矣。”
张邦昌听出来了,秦桧的意思是,乾军要是放开手脚攻打东京汴梁城,东京汴梁城十有八九早就被乾军给攻破了。
这也就是说,在秦桧看来,宋军是打不过乾军的。
秦桧的判断很符合张邦昌对乾宋两军之间实力的判断,因此他并没有立即问此事,而是跟秦桧打听:“你可知大乾皇帝有何顾虑?”
——张邦昌觉得,要是能知道李存的顾虑是什么,赵宋王朝没准就能化解这次危急,甚至是反败为胜。
秦桧苦笑着摇摇头:“大乾皇帝陛下,胸有丘壑,腹有乾坤,所谋者,若非其意泄露,外人必不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