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段时间,京中流传着这样几句童谣:“宁娶无盐女,不娶郁离君;宁啃糠咽菜,不做黄三郎!”其大意是郁离君林黛玉貌美多才却不安于室,非是宜室宜家的贤妻良母的人选,男人们哪怕娶个丑女回家,都比讨这样一房不安分的女人做妻房强——说的好似他们攀得上娶得起似的。
而她的夫君黄舍生哪怕是坐拥连城巨富,身具万夫不当之勇,居然管不住老婆,放她在外头四处招摇,连贫家小户的大老爷们都不如,实在是悲哉哀哉,呜呼哀哉——说的好似他们有那份家资、那身本事似的。
由此可见,在那段时日里,黛玉固然是令女眷们人人侧目的对象,而作为她的陪绑,赦生也成了男人们茶余饭后的嘲笑对象。
“明明就是个耙耳朵么!”和一拨王孙公子们酒饱饭足闲磕牙的时候,南安郡王世子拍着大腿笑得前仰后合。他是南安郡王唯一的嫡子,自幼如宝如珠的捧着。前几年外派四川为官,明是为官暗是镀金,花天酒地了几年下来,为官的本事学了几成没人说得清,倒是学了一口不伦不类的川片子。
这些风言风语,赦生起初懒得理会。强横如他,镇日所思所想除了黛玉外,便是如何提升修为、砥砺武技,哪里有在乎一群蝼蚁对他的看法的余裕?只是后来越传越是不堪,待到有些嘴碎的造谣到了他的帽子颜色问题,他才挑了挑眉,打听得说得最多的几家,便挑了一个月黑风高人不见的深夜,扛着自家那柄私家定制的四百四十四斤的铁戟,在几位的卧房里各自走了一圈。
次日,南安郡王世子揉着惺忪睡眼,被俏丽娇美的妾室扶着起了身,哈欠连天的套好了衣服,抬脚正准备出门,便看到自家卧房的门板内侧烙着斗大的四枚焦黑大字,左右各俩,烟气呛人,入木九分,差一分便要把厚厚的门板给戳个透亮。
那四字历历分明:“干尔何事!”
同样的留书,也出现在了其他几家的门板上。需知但凡爱嚼舌根者,必然不会只瞅准了一家八卦,而是能扒的也扒,不能扒的创造机会也要扒,说出去的话如同肠胃不适者放出去的屁,连他们自个儿都未必记得造过多少家蜚短流长的无聊之谈。猛然被神秘人这么当头一喝,惊恐之余亦是纳闷:到底是哪家的事主找上了门?
他们思前想后,自然仍是理不清,只好住了嘴,一并不再说了。其他好事者有他们做那儆猴的鸡,各个也是噤若寒蝉,恨不能将过往凑热闹磨牙的黑历史一笔勾销,做个非礼不言非礼不问的正人君子。自此,不仅关于赦玉夫妻的如沸流言为之一清,连带着京中的舆论界都清净了足足半年的光景。
有赦生在外将障碍清扫一空,黛玉行事便更觉优容自如。入冬以后,京中大雪不断,往往前一场雪方消去了冰色,下一场雪便裹了席天盖地的琼瑶乱絮霏霏漭漭的盖下。冬至的那天,黛玉邀请了许多热心参与文集编订的闺阁俊秀来家中做消寒会。因而无园位在京畿,大雪填道之际车马来往不便,赦生的宅子则是他们夫妻共同生活的地方,才不能拿来招待女眷,故而那会客之所便设在了林府。
时至今日,黛玉已隐然有了闺阁文坛宗主的气势,请帖一下,各家闺秀纷纷登门,冷淡了许久的赵宜弗也在其列。如果说黛玉锋芒初露时赵家限制了赵宜弗与黛玉的往来的话,随着黛玉不停地主动掀起轩然大波又无一例外的安稳渡过且地位事业日固,哪怕名声比先前又恶了数倍,赵家反而允了她与黛玉的交游。
明眼人自然看得出,折腾到如今的局面,郁离君的声势眼见得已不可挡,与其龟缩在旁说那些吃不到葡萄倒说葡萄酸的话,不如乘着她的东风,让自家的姑娘们也趁机捞一把才慧名气,也算为宗族生色。至于会不会损了贞静名声……横竖有郁离君在前头冲锋陷阵,枪打出头鸟,不损后来人,怕个什么?
再说了,便是拦着不让去,难道自家姑娘的心眼便不活动了不成?诗礼世家教养出来的女儿,哪个当真是省油的灯?这些日子郁离君闹出来的风声一波连着一波,吹得自家姑娘的眼睛都水灵灵得发漾。也就是碍着父母尊长的严训不敢当面凑热闹,私底下天知道心向往之了多少回?赵家的老爷、夫人也不是瞎子,索性顺水推舟,随她去吧。
作此想法的不止赵氏一门,赵宜弗下了轿,粗粗一眼扫去,便在同来者中辨认出了好几个熟面孔。赵氏清贵,赵宜弗所熟悉的自然也是门风清谨的世家之女,几个姑娘对视一眼,皆是会心一笑,凑在一起拾阶而上。
筠萱堂的朱帘甫开,赵宜弗便觉一缕冷艳幽芳扑面而来,在唇齿间徘徊不去,定睛一看,原来堂中央以粗瓷大瓮供着一本八尺来高的红梅,虬枝粗者如游龙腾挪,细者如刀剑峭立,其花色若丹朱,红得好不精神。只是看着,便令人觉得眼目一清。
而在梅影之侧,黛玉正与一个姑娘说着话。赵宜弗悄悄瞧去,见那姑娘生得秀目丰颊,眉宇间透着勃勃英气,说话时神采飞扬的样子,使人望之而解忧:“她们昧了姐姐下给我的帖子,瞒着我消息,当我不知道——哼哼,他们猜也猜不到,韩家妹妹一早儿的就把姐姐办这消寒会的消息知会我了!”说着牵起了一旁抿着嘴直笑的文秀姑娘的手,“这不,我早早的跟家里打了招呼,说是要去寻韩家妹妹玩,到了她家,就挤在一辆车上过来了。凭她们再怎么想拦着我,倒是拦得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