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白雪进一步断言: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周瑜虽然看到了孙权和鲁肃组合的隐患,也已经想方设法予以润滑、调解。但这俩人,还是很难做出改变。也就是说,孙权与鲁肃组合,肯定不如孙权和周瑜合作的默契无间。
黄顺结合白雪的看法,再辅之以梦中鲁肃接替周瑜为大都督后的讯息,很轻易就验证了白雪的推断。
鲁肃在时,孙权在荆州、刘备问题上暴跳如雷,频频发狠话,却始终被鲁肃压制,不得寸进。
在鲁肃死后,吕蒙任大都督,对江陵的军事行动很快展开,孙刘联盟破裂也随之而来。曹氏正是借助这一事件,彻底奠定自己在三足鼎立中的主导地位。
此时的黄顺,经过这几年历练,战略眼光也大有长进。在白雪的启发下,黄顺进一步理顺之后的一系列大事发展脉络。
此后刘备拿下西川后,便全力用兵,与曹操争夺汉中。两军相持之时,曹军却突然退兵,把极具战略意义的汉中地区,让给了刘备。梦中给出的解释是:曹操的大本营冀城出了问题,需要曹操回去处理。
这个解释很是勉强,等曹操率领大军,从汉中前线回到冀城,黄花菜早就凉了。曹操退兵的真正原因,绝不是什么后方起火,要回去灭火。
在现在的黄顺看来,极有可能是曹操获知鲁肃的死讯,知道孙权很快就要在江陵城方向有大动作。这是曹氏一举取得优势的大好时机,曹操不可能轻易放弃。与此相比,区区汉中就不算什么了。
于是,曹操果断退兵,像一头蛰伏待机的猛虎,掩藏起尖牙和利爪,死死盯着对手,等待对手露出致命破绽。
后来孙刘两家果然为了江陵城大打出手,曹操瞅准时机,果断出击。对江东,前出合肥,建立新城。彻底巩固住合肥防线。
对刘备,则趁刘备新败加上刘备去世,曹操大举用兵,起兵五路,意图一举灭蜀。只可惜,反而成就了诸葛亮安居平五路的赫赫战功。
当然,这是后话。曹操敏锐的捕捉到战机,并迅速采取行动,从而确立己方优势。才是重点。从此后,孙刘两家即使再次联手,也只能采取守势,再也不能如前般,两家联手咄咄逼人,逼着曹操左支右绌,应付的手忙脚乱了。
铁一般的史实从反面验证了鲁肃的正确。若孙权能够遵循鲁肃的路线,心胸能容得下刘备的不断强大,容得下刘备的出尔反尔。刘备就不会止步于汉中,肯定会顺势拿下西凉,对关中一带构成持续的威胁。
然后按照诸葛亮隆中对所言,汉中和江陵方向同时出击,对曹操用兵。到那时,刘备就成了曹操急需应对的主力。曹操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应付刘备集团的进攻,孙权的机会就来了,举倾国之力拿下合肥,彻底打开进军中原腹地的大门。
那时的中原,就像是一个鸡蛋,只要合肥这个点打破,剩下的就是柔软的蛋清和蛋黄了。江东自然是能吞下多少,就是多少。
等刘备和曹操反应过来,江东已然确立优势。刘备与曹操立场不同,几乎不可能结盟对付江东。刘备顶多能做的,就是与江东谈判分赃,谈判桌上,江东怎么应付都行。
曹操那边,一边要应付刘备的进攻,一边应付江东的趁火打劫,唯一能挽回劣势的举措,就是止损与江东达成停战协议。这样,江东就处于左右逢源,刘曹通吃的有利地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