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摘榜文(1 / 2)

修真传 玄天子 1692 字 6个月前

不过修仙之事也急不得,也没有哪个人会一步登天,即便是最具天赋的人,也需要修炼个若干年才能如愿以偿、郭小四现在不过才十五岁,有的是时间和精力去摸石头。只不过万事要小心谨慎,可不能河水刚摸到,自己就跌倒下去,成了河中鱼鳖的下酒菜。

“这位客官,您要点什么?”一个客栈伙计领着一个十五六岁的青衣少年走进大堂内,将他安排到郭小四对面的一张空桌旁坐了下来。

郭小四正胡思乱想着,以为伙计带上来的不过是个寻常住客,眼睛朝那边随意地扫描了一下,却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这个青衣少年虽然看上去只有十五六岁的样子,但模样却是极为精致,举手投足间似乎隐约藏有一层淡淡的雾气!这雾气与自己身上那层淡白色的光晕相比,竟是要浓一些。

这也是个修仙者?郭小四一惊,而且还是一个修为还略微在自己之上的修仙者!

郭小四之前接触过的修仙者就酒剑仙一个,不过那时候他完全感觉不到酒剑仙身上有什么光晕存在,推测下来,酒剑仙的修为比这少年应当要高出不少,但酒剑仙还是被那个红袍男子所杀掉了,算上这个红袍男子,应当算是见识过两个修仙者了——在修仙界中,难道也和寻常门派一样,弱肉强食?

这几乎是肯定的,强大的修仙者一举手就可以灭掉修为浅薄的修仙者,似乎难度并不大,这个少年也不知道是什么来头,是善是恶,如果是红袍男子一类的人,还不一下子将自己报销掉?

郭小四头脑转的飞快,但那青衣少年只是微微诧异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微微颔首一笑,并没有任何异样的举动,片刻之后,伙计端来酒菜,那少年便自顾自地斟饮起来。

郭小四却不敢大意,小心谨慎地坐着,大有如履薄冰的感觉,这样的感觉之前是从未经历过的,即便是在纯阳门里完成比较危险的事,也没有这样的感觉。

直到那青衣少年翩翩而去,郭小四才长长舒了一口气,危险似乎已经不复再来。可是,万一下次遇到一个莽撞的毒辣的修仙者,自己这点修为,恐怕真抵挡不住人家一招半式。须臾之间,自己恐怕就化成灰烬了。看来,尽快地提升自己的修为,便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了。

青衣少年刚走,又走进来两个红衣捕快,吆喝着让伙计快点上酒菜,其中一个络腮胡子嚷嚷道:“他娘的,西门大官人家出了这档子怪事,害的咱们兄弟是筋疲力尽,真他娘的邪门,你说,好好的三姨太太和五姨太太,怎么就接连一丝不挂地死在房间里面,而且浑身上下都没有一点血色?”

另一个瘦瘦的捕快苦笑着说道:“你老哥别发牢骚,好歹西门大官人还给咱们弟兄们每人一吊钱的赏钱,咱们兄弟才能到这儿来喝点酒,按说这邪门的事情,西门大官人应该去请些个和尚道士来做做法事,把这邪门的鬼怪驱走就是了。”

络腮胡子一拍桌子,叫道:“可不是嘛,原本我还以为是三姨太太、五姨太太偷汉子,但她们浑身上下都没有半点血色,今天仵作说了,两位姨太太浑身上下都没有血了,这还能不是鬼怪作祟?难道她两个偷的汉子能吸人的血?”

“哎呀,不提了不提了,说起来我这心里都怕得慌!赶明儿个我可不去西门大官人府上了,给的钱再多,总不能把小命丢那里吧,小命丢了,钱再多有什么用,反正老子是光棍一条,也不用留给儿孙老婆。”瘦捕快连忙摆摆手,不让络腮胡子继续说下去。

络腮胡子摇摇头,忽然见酒菜还没有上来,怒吼起来:“我说小二,爷的酒菜怎么还没有上来?”

客栈伙计慌忙吆喝起来:“二位爷,您要的爆羊腿、熟牛肉、竹叶青来了!”

郭小四却是精神为之一振,照这两个捕快这么说,这个西门大官人家里,一定是闹了鬼怪了,是鬼不好办,如果是妖怪的话,乾坤袋里的几十张符箓倒是能起到作用。看来等到明天,就去问一下这个西门大官人府上在哪儿,然后替他拿妖去,一则可以拿到妖怪内丹,二则还可以赚点这个大官人的银子,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拿定主意,郭小四匆匆用完酒饭,回到自己房间内,休息起来,顺便还服用了一颗丹药,修炼了一圈洗髓经——目前洗髓经已经达到第三层,越往上走,进度越难提升,所用的丹药也只剩下最后两颗了,全部用完之后,恐怕也无法达到第四层。所缺少的还是妖怪的内丹,有了内丹,就可以不断地修炼出丹药来。因而明天必须去试探一下西门大官人府第。

另外一点,《洗髓经》中向后的阶层,中间有不少生僻的字郭小四根本不认识——这个问题倒不大,将不认识的字一一地摘抄下来,然后拿到私塾中去询问一下那些老先生。最为困难的还是这些生僻字组成的艰涩难懂的经文,郭小四想参透起来,恐怕难度更是大得出奇。关键时刻,才知道数到用时方恨少的意思。

第二天天一亮,郭小四收拾停当,匆匆用了早饭,刚出客栈门,就看到街面上很多人都往西边涌去,似乎看什么热闹。他一时好奇,也凑了过去,只见一群人围在一起,似乎在看墙壁上的什么东西。郭小四挤了过去,原来墙壁上张贴的是一张榜文——赫然便是那西门大官人所张贴的寻求高人捉妖拿怪的榜文!

榜文的内容无非就是家门不幸,滋引妖孽,望得道僧道驾临降妖拿怪,酬金丰厚,达白银五百两。

嗬,真不愧是西门大官人!出手真是阔绰!

一旁的看众们议论纷纷:“五百两呵,我家花上几辈子也花不完这钱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