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天下楷模(2 / 2)

三国之银狐 玩蛇怪 2950 字 5个月前

远处向朗看完了这场论战,转身对李仁说道:“看来这沉晨也不像大家说得那么不堪,身怀仁义而抨击残暴,又怎么能是错呢?”

李仁感叹道:“阿晨师弟又精进了不少,他以前可没有那么大的志向。只是一直说曹操的残暴,现在却说要提剑上洛,有大丈夫之志。他时常说知行合一,如今这般豪言壮志,却是让我等同门汗颜。”

“什么叫知行合一?”

就在这个时候,两人的身后,忽然有人开口询问。

向朗转过头,刚开始有些陌生,但仔细端详片刻之后,骤然惊喜道:“师君!”

在他们的身后是一位大概四十余岁不到五十岁的中年男人,长得非常和善,下颌留了山羊须,穿着普通朴素的长衫,正笑眯眯地看着他们。

这个人正是颍川名士司马徽。

谁也没想到他忽然到了,而且就已经站在了人群当中。

他的身边没有带什么长物,就只有几个家卷和十多个奴仆,手里拿着大包小包的行礼。

这对于其他名士来说,已经算是最穷的名士了。

不过士人都知道司马徽从来都不穷,只是他向来这么朴素而已,即便是在颍川有无数良田和桑园,也每天都亲自下地干活,从来不把自己当名士。

“师君。”

“师君。”

“师君。”

几乎是在众人都发现司马徽已经到了的时候,人群里顿时叫老师的此起彼伏。

虽然司马徽不是荆州人,但他曾教过的荆州士人却非常多,这里来迎接的至少有二三十多名以前学于他的学生,比如向朗刘廙等人都在。

司马徽与他们的学生们也很多年没见过了,环顾四周,见到这些熟悉的面孔也十分感叹,说道:“我只是托慈明在襄阳帮我买一处偏远的房产以便居住,没想到你们都来了。”

那个字慈明的学生本名叫黄晖,是黄家的族人,早年学于司马徽,与庞统和向朗都关系很好,笑着说道:“本来我是没有把这件事情宣扬出去的,只是那日被巨达见到了书信,他就告诉了士元,士元告知了文卿,文卿告知了......”

“算了算了。”

司马徽听得头痛,摆摆手道:“士元给我写书信的时候我就该料到的。”

就在这个时候,庞统徐庶诸葛亮沉晨等人走了过来,向他拱手行礼道:“师君(德操公)!”

“诸位免礼。

司马徽双手虚抬,笑着示意他们起身,然后看着庞统头上戴着头冠,打量称赞道:“士元二载不见,今已及冠,已经是一位大人了。”

“师君谬赞。”

庞统又拱手道:“多亏师君教导,才能让我明白做人的道理。”

司马徽点点头,然后四处扫视,注意到人群当中的沉晨,好奇问道:“小友,听闻你说知行合一,我想知道什么是知行合一。”

沉晨凛然而立,认真拱手道:“德操公,知行合一者,便是良知与所行之事相合的一种准则。并不是你知道知行合一,你就做到了知行合一,而应该心中的道德与亲自去尝试做到同时并行,方为如此。”

“比如呢?”

司马徽问道。

沉晨想了想,说道:“比如说我听说北面的一个村庄发生了干旱,百姓流离失所,我恰好家中有万石粮食,可以救济百姓。而我知道仁义,想要践行仁义之事,于是就把家中万石粮食拿出来救济灾民,最终活人无数。这便是做到了心中良知与行动合一,此谓知行合一。”

“这便是知行合一吗?”

司马徽睁大了眼睛,顿时觉得眼前的这个少年思想仿佛山岳一样深厚。

沉晨拱手说道:“董夫子概以“仁义礼智信”为君子之范,天下士人也无不以此为准则。可是如今这世道,礼崩乐坏,世人竟以为屠杀百姓者辩护为荣,浑然忘记了先贤曾教导“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心常忧,因而愿以身为行,教导世人什么叫知行合一。”

“他们都说你在抗击曹操,是不是有人说你抗击曹操而违背了天子意愿,你觉得这是正确的吗?”

司马徽其实也听了半截,虽然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隐约也得知沉晨力住抗曹的说法,人群当中也有人在议论,因此好奇询问。

沉晨认真说道:“所谓“天命靡常,惟德是辅”。不能因为曹操奉迎了天子,大家就觉得他是善的,也不能因为他奉迎了天子,手里握有大义名分,人们就应该唯命是从。”

“周公与博陆侯能够世人称赞是因为他们有高尚的品德,圣贤只会爱民而不会残暴。王莽董卓手握权力,可他们却颠覆了国家,难道他们手握大权人们也要听吗?”

“有人跟我说,曹操屠杀徐州数十万百姓,或许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我亲历此事,知道他不过是想震慑陶公,劫掠粮草罢了,这难道不是他残暴的本性吗?”

“毒蛇会为了狩猎猎物而伪装成枯木,可即便伪装得再好,也不能掩盖它是毒蛇的事实!所以我从不认为曹操是一位能够辅左好君王的臣子,他现在的蛰伏,只是为了它日夺取更大的权力罢了,我相信时间会证明我说的不会有错。”

一番话语,让周围无数士人都开始若有所思,他们竟然觉得沉晨的话非常有道理,心里不自觉地反倒被他说服了。

司马徽感叹道:“我曾经以为士元已经是南州名士之冠首,但今日见小友,才明白是我见识短浅。连一个十余岁的少年都如此透彻的道理,我却想了很多年才明白,我不如你呀。”

人群顿时一片哗然,要知道这里有很多司马徽的学生,司马徽却说自己不如沉晨,一时间让周围士人学子纷纷感到惭愧和惊诧。

沉晨拱手道:“公谬赞了,这只不过是因为我常常在思考做人的道理罢了。”

司马徽脸上无比真诚地看着他,邀请沉晨道:“我今日才刚刚到襄阳,还需要安顿下来,等我入住了房舍,我希望以后小友能够经常来我舍中,一起畅谈,为我解惑。”

这番话顿时又让人群震惊不已,大儒名士司马徽居然邀请一位十多岁的孩子为他解惑,这简直是让周围那么多士人羞愧而死呀。

沉晨却说道:“解惑倒不至于,圣贤的道理都在书中,每个人的解读不同罢了。只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向往的生活与我不同,所以产生的想法也与我有很大差别。”

“有何不同呢?”

司马徽问道,他越来越觉得,眼前的这个少年像是充满了宝藏,让他们这样追寻真理的儒士感觉到了真理仿佛就在眼前。

沉晨正色道:“有人觉得“独善其身尽曰安,何须千古名不朽”,有人觉得我辈当“匡君辅主,报效国家”,还有人觉得“懵懂而死,与草木同朽;悟道而生,是为永生”。我却觉得,除了国家与自身之外,还要有兼济天下的达者之心,如夫子般抬头胸怀宇宙,低头抚慰万民。”

“说得容易,可做起来难。”

有人说道:“如今这天下,已经是如此崩坏,你想要救济万民,光说有什么用呢?”

沉晨笑道:“看人之短,天下无一可交之人;看人之长,世间一切尽是吾辈之师。万事万物皆有方法,只是大家没有找到方向罢了,而我要做的事情,诚如我所言,知行合一,就是找到救济万民的方法,至少我已经走在了这条路上,而各位,却连这个心都没有,难道不觉得惭愧吗?”

此言一出,人群顿时惊诧连连。

大家议论纷纷。

“他说的好像没有错,人家想要救济万民,而我们却连想都不敢想.......”

“虽然我想说一派胡言,可不知道为什么,觉得他的话才是道理,而我们以前学的,都只是书本上的知识罢了,根本没有让我们学到做人的真谛。”

“郎兄,我甚至想拜在他门下了......”

“我也有这种想法......”

士人们只觉得沉晨的话如海水一样深,如山岳一样高,仿佛有说不完的道理,让他们醍醐灌顶。

一瞬间,原来对沉晨的误解,也让很多人为之改观。

司马徽长叹道:“小友之言,令人深思,若有朝一日真如你所说,你做到了救济万民的知行合一,那你便为天下楷模了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