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积极主动(1 / 2)

帝国争霸 闪烁 2429 字 5个月前

随后,等到刘尊岭做好安排,白华伟以舰队司令官的身份下达了作战命令,以及最新的作战部署。

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继续向东航行,经过约顿岛之后,再转向北上,从霍瓦依群岛的东边进入北东望洋。途径约顿岛之前,将进行最后一次燃油补给,而且所有战舰都按照超载标准装载燃油。

要说的话,这是帝国战舰的一大特色。

在烧煤的时代,超载是一件非常辛苦,但是算不上太麻烦的事情。需要的只是在战舰上塞满煤炭,其实是装满煤炭的麻布袋。在进行远航,而且沿途没港口可以停靠,甚至得把餐厅与军官住舱用上。战舰里到处都是煤炭,肯定会对官兵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也很难保持整洁干净。

到烧油的时代,超载就没这么容易了。

锅炉使用的重油是液体,储存在油舱里面。要想让战舰超载,通常的做法就是用重油取代压载物。

通常,战舰的压载物是海水。

正是如此,战舰上都有压载水舱。

只是,并不是说能够把压载水舱当成油舱,装上重油就行了。

重油与水混合之后,会产生很多问题,特别是有大量杂质的海水。搞不好,甚至会导致锅炉损坏。

关键就是,压载水舱里面的海水无法全部排空,肯定有一些残留。

如果用压载水舱来装载重油,必然会混入海水。

在第一次全球大战之前,帝国海军就明确规定,除非舰队司令官直接下达命令,不然舰长不得擅自用压载水舱装载重油。

此外,还有一个不那么明显,不过对安全有影响的问题。

重油的比重比水低。

如此一来,用重油做压载物,肯定会导致战舰重心升高,对战舰在高海况之下的航行稳定性产生影响。

一直到第二次全球大战期间,帝国海军才研制出了堪用的油水分离器,基本上解决了油水混合的问题。

可惜的是,只有少数在大战期间设计与建造的战舰,才配有这种设备,能够用压载水舱装载重油。再说了,到大战后期,帝国海军有足够多的快速战斗支援舰与舰队油船,还有很多征用的油轮,在航行间进行燃油补给也不再困难。结果是,很多在大战之前设计与建造的战舰,并没在战时进行改造。

关键还有,等到第二次全球大战之后,战舰动力系统迎来了工业时代以来的第三次重大变革。

燃气轮机诞生,而且在短短20年内就取代了蒸汽轮机,成为战舰的主要动力。

此外,低速柴油机基本上霸占了小型战舰的动力舱。

自从工业时代开始,霸占舰艇动力舱上百年的蒸汽机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博物馆里的展品。

虽然在理论上,舰用燃气轮机可以使用包括重油在内的多种燃油,但是正常情况下,依然以煤油为主,少数时候用柴油。至于直接用重油,哪怕燃气轮机能运行,也肯定会产生很多的麻烦。

进入燃气轮机的时代后,大部分战舰在设计的时候,就没想过要使用重油。

到了现在,那就更加如此了。

关键就是,舰用燃气轮机的性能越来越强,功重比也是越来越高,燃油经济性、可维护性与故障率等指标,都比以往的提高了几个数量级。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对燃油品质有更高的要求。

正是如此,很多战舰在设计的时候就没想过要使用重油。

那么,在第二次全球大战期间开发的,主要针对重油的油水分离器就成了摆设。

为了解决超载问题,让航程偏短的战舰能够在必要的时候装载更多的燃油,获得更远的航程,帝国的舰船工程师是绞尽脑汁,想了很多的办法。只可惜,大部分只是设想,根本就没有实用价值,甚至没有从设想变成样品。到最后,还是在海军放宽战术性能指标,才得到解决。

这个所谓的“新技术”根本不是技术,而是在设计上的取巧之作。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用小分舱的方式,把压载水舱做得尽可能小一些,而且分成了上下两层。这么设计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把上层水舱里的积水排入下层水舱,确保在用上层水舱装油的时候,不会与海水混合。水舱的容积降低,肯定会导致结构质量增加,不过更方便进行平衡管理。这就是,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让已经用光了燃油的水舱重新装水,以增强战舰的稳定性。

因为这个设计,“陈炳勋”级的空重增加了大约500吨。

只是,跟超载后获得的航程相比,这点代价不算大。

通常情况,“陈炳勋”级在最大超载吨位,增加4000吨舰用燃油之后,最大航程能够达到20000海里。即便以战斗状态航行,也能够增加大约3000海里的航程,等于在航行途中少做一次燃油补给。

其他大型战舰也差不多,都能够通过超载把航程延长2000到4000海里。

当然,肯定有风险。

如果压载水舱的给排水系统出了故障,或者装载燃油的水舱受损,或者其他的原因,导致海水与燃油混合,肯定会损坏燃气轮机。

虽然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也采取了必要的防范措施,比如每台燃气轮机的燃油供给系统都是独立运行,几台燃气轮机同时出故障的概率非常低,但是对于一般有4台,最多拥有8台舰用燃气轮机的战舰来说,哪怕只有1台燃气轮机出故障,也肯定会对作战产生影响。

在“陈炳勋”级上,这个问题更突出。

“陈炳勋”级有8台25兆瓦级大型舰用燃气轮机,以及2套依靠回热驱动的蒸汽发生系统。

这套动力系统,即便是现在,也非常先进。

不过,弊端也非常突出。

8台燃气轮机是整艘航母的心脏,而且只要有1台出了故障,就必然会对航母的战斗力产生影响。

关键就是,依靠燃气轮机排放的废气,准确说是废气的余热驱动的蒸汽发生器。

蒸汽发生器的另外一端,就是航母上的4套蒸汽弹射器。

其实,就是因为研制出了蒸汽发生器,帝国海军才决定放弃蒸汽动力系统,用燃气轮机驱动航母。

“陈炳勋”级由此成为全球第一种使用燃气轮机驱动的大型航母。

虽然在理论上,只需要2台燃气轮机工作,就能驱动1套蒸汽发生器,但是弹射器在工作的时候要消耗很多的蒸汽,也就得为蒸汽发生器补充能量。按设计,只有在4台燃气轮机全部启动之后,才能够让蒸汽发生器达到最大设计功率,也才能推动对应的2套弹射器以最快频率弹射舰载机。

这么设计,主要就是因为在平时,根本就不需要让蒸汽弹射器以最快频率工作。

此外,还跟让汽轮机的特点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