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如画,冰雪侵城。
寒冷让朝林城的人活动范围大大缩减,很多工作不得不移到室内。但对于朝林城内的人来说,因为有林迹这个大脑存在,他们总有忙不完的事情,总有新的希望和可以争取的进步。因此,他们依旧在冰雪里保持着自己忙碌的节奏。
在这个冬天,朝林的兽宠们似乎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鬼鹰在华夏和十方的战争期间消失了半个月,在大家都担心它会不会就此回归自然的时候,它带着一只体型小一号的雌性鬼鹰回到了朝林城的上空,向朝林人介绍了它的女朋友。
之后,它占据了东门的城楼最高一层,做为自己的爱巢。
面对新出现的雌鹰,大家欣喜之余,也颇为担心它野性凶残,会伤害城里的婴孩或者小兽。林迹给出的解决办法是,让人多喂肉食,让它减少捕食的冲动。但事实上鬼鹰自己就有一套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它像一个霸道无情的男人一般,只要雌鹰往不该看的地方多看一眼,便会遭到它无情的抓啄。
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几次之后,雌鹰羽毛凌乱,伤痕累累,也变得颇为胆小怕事,整日畏头畏尾。起飞也只敢往城外飞。回归也不敢越过城墙。看得人啧啧称奇。
小白的体型又长了一圈,身高已经接近三米,体重接近六百斤,已经是个泰坦一般的存在了。
幸好王宫的设计高度就比民居要高一些,要不然它进出都会出现问题。尽管如此,王宫的楼梯对它来说还是太窄了。所以它现在基本不怎么上楼,只待在一楼或者林迹专门为它开辟的大房间里。
林迹事物繁多,和它的互动越来越少,它除了和其他几只兽宠或者去动物园和两头象玩闹一下外,很多时候都会对着北风吹来的方向发呆。
林迹在偶然间发现,回来一年多里,小白身上的某个物件已经和别的成年雪怪一般无疑了。顿时生出让它去找小黑的打算。只是小白等闲不离他左右,要让谁带小白去草原或者怎么把小黑弄过来是一件非常费神的事情。
这个时候虎伊儿有身孕,而且王国更多的建设在进行当中,他是不太可能带小白再跑一趟草原了。所以小白估计还得多望一下北面。
相比于小白的郁郁寡欢,白马显然是过得最滋润的。它有专门的侍者,每天除了有吃有喝外,还能随时到城里的马圈里去耍威风。母马更是不缺的,只要它愿意,林迹巴不得它把和所有的母马交配。
为了让它每天保持一定的运动量,林迹将王宫西北角的空地围成了跑马场,让白马可以在里面自由的奔跑。那里面也是它的专属地头,出了少数它不敢惹的存在,别的什么东西进去都得经它允许。让它觉得自己才是这个地方的王,骄傲得不行。
肥猫因为胖,已经完全丧失了野性了。它和鬼鹰的仇恨也仅限于态度了。没办法,鬼鹰就算站到它身边,它也挠不到鬼鹰。如今它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在厨房吃饱后去林迹办公室等林迹帮它顺食。林迹也乐得在冬天把它当暖水袋使用。
相对来说,熊猫是过得比较惨的。入冬以后,竹子总是太老。其他的食物又太过乏味。小月儿已经上学了。它这个主子在超市浸淫多年,算数学得极为牛比,但是识字能力就惨不忍睹了。她除了“可乐”“雪碧”“薯片”这样的字认得以外,上了一年学,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明白。直到林迹弄出了月饼,她才弄明白了“月”字。但对于她的姓氏“姬”字,就谁也没辙了。
据说她在学校里天天被罚抄写。每每被罚,她就会跑回来抱着熊猫哭,害的熊猫完全搞不清楚自己哪里又做错了什么,也总是被弄得没有了吃竹子的心情。
胖达似乎都瘦了。
相比而已,小白象是长得最快的。小象在一年期内的体型增加很快。在王宫里不缺吃喝,它的身体从几十斤一下子长到了几百斤。
其他象小时候一般活泼好动,好奇心十足,但它显然不在此列。也许是小时候被母象抛弃经历对它伤害太大,它总是乖巧安静的让人心疼。很多情况下,它不像林萌的玩伴,更是是她的保姆。
林萌正是好奇心重,什么都要学习的时候,小白象便跟着林萌一起,学林萌学的各种东西,而且比林萌还要专注。它的智商显然在象的平均线以上,因此很多东西林萌还没有学会,它已经学会了。很多情况下,教林萌的人都觉得自己是在教两个孩子。而且小象学会以后还会帮着教林萌。
往长远去想,真不知道这小白象以后会是什么样子的。林萌和和这头白象会变成何等模样。
作为王宫唯一的看家狗,黑狗的皮毛变得油光水滑,总给人一种不是凡品的错觉。作为兽宠里最不起眼的一个,它总是尽职尽责帮主子看着王宫,调节几只兽宠里面的矛盾,看好林萌的动向,而后大口抢小白的食物,日子过得非常满足。
只是在安静祥和的表象下,在大口吃肉的时候,有些白眼狼却是不知道满足。
鬼鹰带着雌鹰从城楼上跃下去,而后展翅飞过了西面茫茫冰原,便看到有些人在一处林间的小屋里杀了一匹马,将马肝捧回屋子里煮食。
“都说马肉难吃,谁能想到这马肝味道这么鲜美?”
“看来东线的战事还是给我们带来好处了的嘛,要不是那些奴隶兵没有食物杀马吃肉,谁知道这马肝比牛屁股还好吃?”
“哼!别说这个了,说了都没胃口。”
“先吃,先吃,吃完再说这个。”
“哼!”
“我倒是想着,要是事成,把那匹白马杀了,皮剥了做衣服,肝就这么吃了。那马吃得讲究,说不得肝的味道比这马还好。”
“哈哈哈,那我要那只狗。”
“我吃那只猫。那肯定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