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三更合一(1 / 2)

顾炎武此人在前明遗民中,经历也算与众不同。

他上半生为了南明朝廷辗转,中年多牢狱之灾,晚年多次拒绝朝廷征召。

但他并未完全与大清朝廷隔绝开。

许多受了顾炎武影响的人都在朝中当官,顾炎武的外甥徐乾学是康熙年间探花,如今正依附纳兰家,以后会官至刑部尚书。

顾炎武入京后,与朝中许多汉臣都有来往。

顾炎武的行为准则很清晰。他希望用自己的学问影响如今的大清朝堂,但又不愿意出仕。

康熙朝中如今研读经义的人莫不以顾炎武为师,康熙早闻顾炎武大名。

顾炎武不认识康熙,康熙不但看过顾炎武的画像,还在微服私访时偷偷观察过顾炎武。

哦,康熙偷偷观察顾炎武的时候,明珠跟在康熙身边。

所以康熙做出这等行为,一定是明珠的错。

这间戏楼背后的人是皇宫,为康熙收集消息的据点之一。

康熙想要单独的房间,戏楼再热闹都能有。

他们所在的雅间仍能看到、听到楼下的人唱戏,干瘦老头顾炎武神情自在,眼神还不断往戏台子上瞟,仿佛比起康熙,戏文更吸引他。

康熙气得就想拂袖离开。

胤礽拉了拉康熙的袖子,展开双翅哒哒哒走到顾炎武身边:“仰头和你说话好麻烦,抱抱。”

顾炎武愣了一下。

他低头和天真无邪的小太子对视,脸上终于多了一点无措。

胤礽可不管顾炎武的呆愣,抬起小短腿就往顾炎武膝盖上爬。

顾炎武僵硬地任由胤礽爬上他的膝盖,靠在他怀里,还长长舒了一口气,不敢置信看向康熙。

康熙忍着笑道:“保成被我娇纵得厉害,老先生请见谅。”

胤礽把顾炎武两条胳膊拉过来护住自己,仰头道:“不需要见谅。不会有人不喜欢保成,对不对?”

顾炎武:“……”这孩子穿得稀奇古怪,怎么没办法说出拒绝他的话?

康熙放松下来,道:“保成,你不是有话要和老先生说吗?”

康熙装出一副不想和顾炎武说话的模样,是儿子非要来他才来。

胤礽看着康熙开始演戏,十分无语。

阿玛你明明非常想和老先生说话,为什么要拉我当掩护?你确定我能和老先生谈论经义?

哦,你还真教过我。头疼。

胤礽叹了口气,道:“顾先生,圣人是不是无人能敌啊?”

顾炎武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没想到胤礽居然会问这个:“当然。”

胤礽扳着手指头道:“可是圣人的弟子不能比圣人强,圣人弟子的弟子不能比圣人弟子强……一代都比一代弱,否则就是不敬圣人,那文人不是越来越没用?”

顾炎武:“……”

康熙若有所思。

胤礽又道:“你有儿子的话,希望儿子不如你,孙子不如儿子吗?”

顾炎武叹气:“自然不希望。”

“荀子《劝学》中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孔子也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见圣人们也是不希望的。”胤礽晃悠了两下小短腿,“现在我们熟知的经义,真的是圣人本义吗?”

顾炎武道:“谁知道呢。”

胤礽道:“顾先生开朴学之先河,重新考据经义,是否也是想到了这个问题?”

顾炎武笑而不语。

胤礽仰着头看着天花板:“顾先生,我知你和大清有血海深仇。昆山屠杀,是你心中永远不可愈合的伤疤。”

康熙表情微动。

傻孩子,你说什么呢!你还在他怀里呢!你不怕他直接捅你一刀吗!

顾炎武仍旧笑着,仿佛他怀里的不是大清的太子,面前的不是大清的皇帝。

“可你现在仍旧出现在京城,仍旧愿意为在朝中当官的汉臣们解惑。”胤礽道,“因为顾先生看到改朝换代之事已经不可避免,黎民百姓迎来了短暂的喘息。若大清能像华夏大地上其他王朝一样,哪怕它的建立充满了血腥,对黎民百姓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前明覆灭已不可逆转,往前看才是对百姓好的事。所以顾先生为南明殚精竭虑,却拒绝为叛乱的三藩出力。满汉融合,让大清皇帝成为整个华夏的皇帝,让华夏的血脉和文脉在大清身上延续下去,是你现在正在做的事。”

“为此,你深深厌恶大清,仍旧在为大清培养人才。”

胤礽从顾炎武膝盖上跳下来,两只鸡翅膀合拢,对着顾炎武作揖:“先生高义。”

康熙瞳孔地震。

是、是这样吗?!原来顾炎武是这么想的吗?!

康熙换位思考,如果自己一家都死在清军屠刀下,他能为大清培养人才吗?

滚!不死不休!

他闭上眼,深深叹了一口气,走到儿子身旁,也作揖道:“先生高义。”

胤礽震惊,他用眼角余光瞥康熙。这还是他阿玛吗?他阿玛会做这样的事?!

康熙保持着作揖的姿势岿然不动。

顾炎武脸上如面具般的微笑终于松动。

他收起笑容,看着面前对自己作揖的大清最尊贵父子二人,久久没有动作。

康熙和胤礽保持着作揖的动作,也久久没有动。

“唉。”顾炎武道,“皇上,太子,你们可知,我恨不得大清宗室全部死绝。”

康熙先横跨一步,把胤礽护在身后后,才道:“若我换做先生,也一样。”

康熙并非从行伍中成长起来的帝王,他是和平时期之帝王。

至少现在,他真的有一颗仁心。

胤礽没说错,时代变了。

顾炎武又沉默了许久,道:“你会成为一个好皇帝吗?”

康熙道:“朕在此承诺,定会成为一个好皇帝。”

顾炎武想扯出一个笑容。

刚才他能一直笑着,现在却笑不出来。

他本就很苍老了,现在却连精神气都没了,好似已经变成了一个完完全全半只脚踏入了棺材的老人,岁月和苦难已经完全压垮了他的脊梁。

但康熙知道,胤礽知道,这只是错觉。

眼前的病弱老头直到死亡前的一刻,仍旧在著书立作,教书育人。

胤礽更知道,后世在清朝能排得上号的汉人名臣,几乎都研读过他的著作,接受过他的思想熏陶。

他一生未为清朝出仕,但他的徒子徒孙撑起了整个大清文人仅剩的脊梁,直到大清覆灭。

他深恨清朝,清朝的长治久安却有他不可磨灭的功劳。

清初其他启蒙思想家,都不像顾炎武一样行事“矛盾”。他与所有人都截然不同。

顾炎武仰起头,眼泪横着眼尾的皱纹,没有落下。

他无声哭泣,康熙一手护着孩子,一只手在身前攥紧,眼眶也有些红。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即使是皇帝,也有被某人某事感动的时候。

胤礽牵着康熙的衣角,心里难受极了。

他有些后悔,自己是不是不该来见顾炎武。

可他想来见顾炎武。

见这封建末期时代唯一一个一只脚踏足了半圣的大儒,一个真正继承了孔孟之道的大儒。

一个让清朝帝王深深感到挫败,却在《清史稿》中为其单独列传的大儒。

顾炎武,人的名,树的影。

“我和阿玛……我和父亲不会强逼顾先生出仕,只希望顾先生的著作能第一时间给我和父亲一份。无论什么著作。”胤礽从康熙身后探出鸡冠头小脑袋。

顾炎武没有擦眼泪。

他的眼泪很快就干了,就像是没有流过泪一样。

顾炎武看到胤礽探出的鸡冠头小脑袋后,脸上终于重新浮现笑容。

他对胤礽招招手。

胤礽松开康熙的衣角,从康熙护着他的手臂下钻了出去,扑到顾炎武的膝盖前,像接受祖父教导的孩童一样仰头看着顾炎武。

康熙没拦住胤礽,攥紧拳头深深叹了一口气。

“好。”顾炎武揉了揉胤礽的鸡冠头,“都给你。”

胤礽认真道:“还有啊,顾先生的外甥是个贪官,你知道吗?”胤礽以为顾炎武的外甥蒙蔽了顾炎武。

顾炎武笑道:“知道。这个官场就是如此,不贪不能合群。你父亲没教过你?”

胤礽像小猪一样哼哼。先生居然知道!

康熙握紧拳头,放嘴边干咳一声:“吏治……吏治朕会想办法。”

顾炎武讽刺道:“你管得住那群满洲人吗?他们骨子里还带着从关外带来的野蛮,根本没想过成为这片土地真正的官员。”

胤礽“呀”了一声,道:“顾先生和我说的话一模一样!我和父亲说过!父亲还揍我!”

顾炎武赶紧护住胤礽,瞪了康熙一眼。

康熙:“……”顾先生您睁大眼睛看看,你面前的也是个满洲小孩,也是满洲人!别把我当坏人,把他当好人!我是他爹!要坏坏一窝!

顾炎武轻轻拍了拍胤礽的脑袋,就像是掸掉胤礽头上的灰尘:“预言地震的是不是你?”

康熙震惊:“顾先生怎么知道!”

顾炎武道:“要得到什么,就要付出什么。他重病,你没病。”

康熙:“……”真是简单粗暴的判断。

顾炎武注视着胤礽。

他在猜测出胤礽的存在之后,几欲呕血,心神大恸。

儒信天人合一。正统王朝立世,自开国皇帝之后,总会有一两代仿若有神人相助的帝王出现。这是上天承认这个王朝的证明。

有这样的帝王出现的王朝,大多会延续至少百年。

清朝居然也是吗!

上天已经承认了暴清吗!

顾炎武很想对天嘶吼,悠悠苍天何其不公。

可他理智上明白,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没有感情,万物都和祭祀用的草狗一样,天地不会特别对待任何人任何事,只是按照一定规律行事。

纵观历史改朝换代,屠城屠百姓称王称帝者不知多少。上天不会为这些事惩罚帝王和王朝,只有黎民百姓在哀嚎。

神灵和天地都不会庇佑百姓,能庇佑百姓的只有人自己。所以他不能倒下,不能隐居,他必须为黎民苍生留下些什么。

大明气数已尽,大清气数正是旺盛时。他无法逆天改命,只能孤身入局,影响这个残暴的王朝。

顾炎武自进京之后就看到了这件事。

地震之后,顾炎武完全失去了那仅剩不多的反清复明的希望。

他看着眼前被神灵钟爱的孩子。若他能成为皇帝,或许百姓会过得很好。

就算是昆山、就算是扬州、就算是嘉定,也一定会恢复繁华。

顾炎武突然想起,那些地方其实已经慢慢恢复繁华了。

许多人都已经忘记大明了。他们已经认可自己是大清的人了。

何其可悲,何其可悲。

遗民犹有一人存,遗民只有一人存啊。

顾炎武重新把胤礽抱到膝上,和胤礽说起自己的一些思想和见解。

被无视的康熙摸了摸鼻子,拖了把椅子坐在顾炎武身旁,让赵昌问店家拿来了笔墨纸砚,一边偷听一边做笔记。

顾炎武说的话很通俗直白,力图让孩子也能听懂。

胤礽不但能听懂,还能提问和说出自己的见解。

他们一老一小说了很久,说得口干舌燥,说到戏终人散,华灯初上。

顾炎武一生的心血不可能在几个时辰说完,但他只会与胤礽说这几个时辰。

这几个时辰,他为黎民苍生,暂时为太子师、为帝王师。

走出这扇门,他又是大明遗民顾炎武,是那个和清朝有血海深仇的孤独老头。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道,“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他大半辈子都在为了“保国”而奔走,现在他的所作所为,则是为了“保天下”。

他进入京城,与文臣结交,让子孙门生出仕,便是试图把大清这个“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的王朝影响成一个人能活下去的王朝。

为了“保天下”,他背弃了自己的本心,背弃了血海深仇。

顾炎武嗓子哑了。

他没有喝康熙亲自递过来的水,只用口水勉强润了润嗓子和喉咙,继续教导胤礽。

他最后说的是许多儒生不擅长、甚至鄙夷的治财学问。

顾炎武善于治财。

他家财被豪强占尽,被其追杀满地逃窜,他还被关进监狱里,出来时身无长物。可他每到一处,便自垦田地,置房置产,离开时便将这些资产交给门人,弃掉财产。等到了下一处,继续赚钱置产。

像他这种经历的人,几乎全都贫困潦倒,他却几乎没有生活困顿的时候。

顾炎武在京城当官的外甥徐乾学等人为疏通朝中关节,向顾炎武借了数千白银,顾炎武都懒得去讨要,可见他多有钱。

顾炎武若能出仕,康熙把户部给顾炎武,顾炎武估计能让国库的银子翻一倍。

可惜,可惜,顾炎武不可能出仕,永远都不可能出仕。

康熙遗憾,更加厌恶多尔衮和多铎。

敢情坐皇帝位置的不是你们,你们就可以乱来了吗?我的千古一帝汗阿玛的话,你们都当耳边风!

康熙想了想自家汗阿玛那时候的岁数,脸有点黑。

好吧,不当耳边风才不可能。就跟鳌拜能听我的话似的。

顾炎武勉强熬了熬,终于把自己想说的大致说完了。

只是大致,只是梗概。剩下的,胤礽可以看书自己学。

顾炎武不会敝帚自珍。他的著作本就会公开给所有人看,皇帝和太子想看自然也能看。

康熙再次奉茶,顾炎武再次拒绝了康熙的茶。

他把胤礽还给了康熙,然后摇摇晃晃,深一脚浅一脚走出门。

康熙吩咐人偷偷跟着顾炎武,保护顾炎武安全回家。

胤礽抱着康熙的脖子,父子俩沉默地回宫。

晚上,康熙没有去后宫。

他抱着儿子,长吁短叹。

这个大清,还能有第二个顾炎武吗?很难了吧。

胤礽蹭了蹭康熙:“阿玛,你努力,你可以成为第二个顾炎武!”

康熙:“???”

他捏了捏儿子的脸:“是你好好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