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想干嘛(2 / 2)

1911再造中华 鹰隼展翅 1681 字 4个月前

老宋无奈,只得去找俄国银行家交涉。俄国人其实并不抱什么希望,一来,他们开价是最低的;二来,中国跟俄国关系非常恶劣,直到现在,两国边境线上仍然不时发生小规模的冲突,这么大一块蛋糕,中方肯给他们才叫见鬼。可万万没想到,天上真的会掉馅饼,他们惊喜得简直要昏过去了!

没啥好说的,俄方急吼吼的拉着老宋,迅速把细节敲定,没等美英法德日等国的银行家反应过来就把合同给签了。按照协议,俄方一次性向中方提供六千五百万美元的贷款,五年后中方连本带利一次性还清,不得提前还款,也不得提前催债。

利息为三厘,五年下来,要偿还的利息高达一千一百万。必须是一次性还清,否则俄方将收走波格玛金矿作为补偿。对于俄方来说,这笔生意稳赚:中方还得上的话他们净赚一千一百万美元的利息,还不上的话可以将那座储量巨大的金矿收走,简直不要太爽!

他们衷心的希望中方还不上这笔贷款……

签好合同后,俄国人很爽快地把钱给打了过来。可即便是这样,老宋还是满腹牢骚:“为什么要选择跟俄国人合作啊?如果选择跟美国人合作,少说也能多贷上一千五百万美元哪!”

李思明说:“我自有我的道理。”他不会告诉老宋,他之所以会选择跟俄国人合作,完全是因为再过三年沙俄就不复存在了,那些贷款给他的银行家通通让布尔什维克给吊到路灯上去了……人都死了,这笔钱自然也就用不着玩了,贷款八千万跟白嫖六千五百万相比,只要不是大正天皇那样的低能儿都知道应该怎么选吧?

手里有了这么一笔巨款,李思明豪气冲天,大笔一挥,批准了武汉和南京递交上来的建设长江大桥的计划。

经过三年的全力发展,中国的铁路里程已经大大增加,京广线,在铁路工人夜以继日的努力之下,这条铁路顽强地贯穿了一座座山峰,一条条山脉,在上个月与广州段成功接轨;津浦线,铁路在那起起伏伏的海岸山脉之间穿行,穿过杭州、金华,延伸向温州、福州、泉州、厦门,直至抵达终点站广州。但是,不管是京广线还是津浦线,长江都是一个巨大的障碍,极大地阻碍了南北铁路运输。

想要克服这一障碍,唯一的办法就是修建长达一千多米的长江大桥,让列车沿着大桥轰隆隆的开过长江去。铁路部门和桥梁专家这三年做了大量勘测、选址工作,就连铁路桥的设计图都改了好几版,但因为缺钱,始终无法付诸实施。

现在李思明手里有钱了,没有任何犹豫,两座大桥同时动工,力争在三年之内建成通车……他越来越受不了长江这道巨大的障碍了。

据詹天佑交上来的方案,这两座铁路桥总花费在三百万元以上,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广西全省一年交上来的税款都没有三百万呢。李思明没跟他讨价还价,直接就把第一期的工程款给拨了下去。不过,李元首认为想搞定这样的大工程,三百万远远不够,所以他留出来的预算是六百万,比詹天佑要求的预算多了一倍。在他看来,就算多花一倍的钱,能在三年内成功修建这两座大桥也是值得的。

至于剩下的钱……

“拿去成立一些做进出口贸易的公司……不用招什么人,有十来号人撑撑门面就可以了。公司成立之后,就由法人代表出面,从美国、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国大量购买粮食、钢铁、牛肉、石油等等期货,有多少就买多少,不用问价钱。”他对老宋说,“另外,留出五千万美元,从美国订购货船……都给我订万吨级的,交货日期排到1915年六月以后,去吧。”

老宋给吓傻了:“贤……贤婿,你是不是疯了?这笔钱足以订购上百艘万吨级货轮了!”

这年头一艘无畏级战列舰造价为一百六十万英镑,合计九百万美元,贵得吓人,但是民用货轮却很便宜,一艘万吨级货轮只要几十万美元,量大的话还能优惠。五千万美元,足够买上百艘万吨级货轮了。

李思明说:“按我说的办。”

老宋说:“可是你得告诉我买这么多货轮干嘛啊!现阶段我们需要这么多货轮吗?”

李思明说:“现在不需要,但很快就需要了……不要问为什么,照我说的去做就行了。”

老宋无奈,只好下去安排。

当然,这么大的订单,光是老宋出面是不够的。李思明找个机会会见了美国大使,先是热情洋溢的赞扬了一番中美友谊以及美国在过去三年里给中国的巨大帮助,随后表示要投桃报李,从美国订购一百艘万吨级货轮。这份订单着实把美国大使给吓得不轻,一百艘哟,我的老天爷!虽说美国确实帮了中国不少忙,但这份回礼未免也太大了吧!

消息传回国内,美国各大造船厂嗷嗷叫着:“答应他!答应他!我们需要这份订单!”

至于中国一个经济还不算,每年港口吞吐量有限的国家一下子订购这么多货轮是干嘛的,没人关心了,他们只想要这份订单!这份订单够美国各大造船厂忙上两年了!

一个多月后,所有细节都敲定了,中方支付了百分之三十的首付,美国各大造船厂一通鸡飞狗跳的争抢后,各自抢到了让自己满意的份额,嗷嗷叫着开工了。

与此同时,又有数千万美元的资本悄然流入美洲,大肆购买石油、钢铁、铜、粮食、牛肉、棉花等等大宗商品的期货。他们胃口极好,买的都是中长期的,根本就不问价钱如何,反正只要有货他们就下单,下手之快,付钱之猛,着实令人惊叹。他们似乎根本就不畏惧实物交割,下单的期货短则六个月,长则十二个月后交割,数量之多,明显超出了中国几大港口的吞吐能力极限,可他们还是照样下单,眼都不带眨的。

这帮中国人到底想干嘛?

>